物态网物流常识物流资讯物流百科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时间:2023-05-17 21:40:24 | 作者:admin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1、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1、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1、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2、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2.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2.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2.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2.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2.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2.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2.8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2.9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物流业正在迅速发展,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经济热点。中国的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务虽然已运行多年,但是现代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尚未达到其成熟阶段。但是它的发展潜力已经显现出来,物流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兴盛将指日可待。 在“物流热”过程中,前些时一度出现的“虚热”现象有所减退,中国物流业趋向于更加理性、稳健、务实的发展。2002年以及今年上半年以来,内地物流业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1)工商企业物流进展迅速,第三方物流稳健发展。目前,中国内地物流业务的百分之八十是工商企业物流,综合经营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仅占物流市场的百分之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虽在加快,但由于工商企业物流的主流仍是自营物流,同时,第三方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的成熟需要有一个过程,在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中国内地物流的发展,仍将是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并行发展的局面。但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因为出于降低物流总成本和经营,总成本的压力,除了物流能力强大的工商企业整合自身物流业务组建独立或半独立的物流实体,集中统一经营物流业务,其他企业将逐渐转向向第三方物流外包物流业务。在华的外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进入中国的跨国物流企业的主要客户就是外资(独资、合资)制造业厂家。中国物流企业应当大力扩展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客户。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任务在于提供效率高于工商企业物流,成本低于工商企业的综合物流服务以吸引到第三方物流的客户。 2)工商企业正在加紧整合自身的物流资源和物流业务,组建独立或半独立的物流实体(包括分公司、子公司)统一经营集团内全部物流业务,有的已开始面向社会服务,向第三方物流功能转换。如:海尔集团的物流公司,已在降低集团成本、创造更强的竞争能力和新的利润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汽集团、上汽经销公司和天地物流组建合资“安吉天地”其全国配送网已向千家零售店进行配送。全国名列前茅的华联超市其组建的物流公司,已形成五个配送中心的超市配送网络。这已成为制造业大集团和商业大集团的共同趋势。但无论是制造业大集团或是商业大集团,无论是中国企业或是外资企业要实现供应链的全程管理,都需要其他企业的配合。因此物流企业的社会化合作,同样成为共同的趋势。应当研究、探讨实现这种合作的条件和方式。 3)具有优势的物流大企业,如:远洋、中外运、中储、华润、招商、中海等大力建设信息网络,大力建设物流设施和物流业务,大力拓展客户加快向现代化综合性第三方物流转轨。民营物流企业继续保持发展和经营的活力。功能单一的以传统运输、仓储服务为主的小型物流企业日渐丧失竞争能力,需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增强增值性服务的能力,或与其他企业进行整合和合作,免遭淘汰的危险。物流企业正在对建设信息网络和物流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但中国企业的资金实力毕竟有限。从我国连锁企业的实践来看,中国企业完全可以用远低于国外的成本,分期建设信息网络和配送中心。我看过一些国内商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己建设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其规模和现代化程度虽比不上国外的水平,但造价远低于国外的设施,也能够满足现阶段物流的需要,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完善。应当研究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有效而低成本地建设信息系统和物流设施,避免无效和低效率的投入,并积极扩大融资渠道的途径。 4)由于内地物流企业的资本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不足,物流业内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兼并。但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在物流硬件资源、物流业务、物流客户等方面的整合正在兴起。有的建立联合经营实体,有的是以契约关系形成战略联盟。这是可行的组织方式,是符合中国现实情况的积极趋向,例如:长虹与苏宁电器建立供销联盟; 三联与夏华建立供需链战略物资联盟;济南市的“电子商务一一现代物流示范工程”已有海尔、联想、西门子、伊莱克斯等厂家与三十五家销售商力口盟。我认为:物流企业之间的整合, 目的不仅限于单纯追求扩大规模,而且要着重于提高物流效率,增强综合服务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不仅要整合硬件资源,而且要着重整合物流业务、物流客户、信息网络、人才资源,并要充分重视整合后企业文化的融合,这往往成为整合成败的关键。应当把中国物流界如何进行有效整合,作为物流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5)物流设施建设开始逐步纳入各地、各级物流发展规划的轨道。虽然各级物流规划还有不完备的地方,各级、各地区物流规划还有待互相协调和衔接,但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利于克服物流设施建设的无序状态。东部地区已基本完成规划,正在进入实施阶段,中西部地区正在进行规划的前期工作。 目前国内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物流基地、物流园、物流中心等铺摊很多,有人预测在今后几年间中国将有大批物流设施闲置。我认为:产生这种低效率、重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设施究竟为哪些客户服务的目的性、针对性不强。建设物流设施第一要有客户。各地、各级物流规划主要是规划运输结点、商品集散基地、物流流向。具体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必须落实到客户。应当研究在物流规划及其实施当中,如何把政府的宏观指导与物流企业的运作同客户的需求结合起来。避免主观随意性。 我希望,中国物流理论研究者与物流企业界密切结合,共同开拓中国现代物流业的新局面 本文地址:物流研究综合性-综合http:/www.606212.com/a/6400.html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经销渠道的开发与维护

    下一篇作文:建设铜陵港物流枢纽的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物流研究综合性-综合》为物态网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物流研究综合性-综合》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