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21:32:47 | 作者:admin
关于物流建设的一点启示
以高铁、高速公路、高速船艇和大运飞机为代表的现代高速运载工具,和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系统,正推动着新的“物流革命” 文/范海东 原始的商品交换,在于互通有无,而今的物流是使商品跨越时空,在交换中,创造新的价值,物流的本质就是价值的推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物流已经辐射到人类生存的各个角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将我国变成了世界第一货物进出口贸易大国。对外贸易量的急剧增长,使我国外汇储备由三十年前的1.67亿美元,飞速飙升到现今的四万亿美元的高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现今,由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从亚欧和太平洋两个方向贯穿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国家和50%的人口,突破了西方对我国崛起的围堵,创立了新的物流带和经济贸易发展空间。由此可见,物流给我们创造了无穷的价值。 物流产生战斗力 从冷兵器时代刀枪剑戟,到现代战争的高技术兵器,无不依托物流的支撑。兵者日: “无委积则亡”,所谓的委积讲的就是战斗储备。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烧毁了袁绍的粮草,验证“无委积则亡”的戒律。再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先行就是我们所讲的军事物流。参战老兵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枪无弹,不如一根烧火棍”,没有物流,部队就会丧失战斗力。时代的变迁,单兵作战日耗物资呈直线上升趋势。以美国为例,50年代朝鲜战争时,美军单兵的平均日耗物资为29公斤;到了60年代越南战争,美军单兵日耗物资达到了117公斤;而海湾战争中,美军地面作战部队的单兵日耗物资达200多公斤,海军航母编队的单兵日耗物资则高达1380公斤,分别比二次世界大战高出10~69倍。可见,如果没有良好的物流系统作支撑,作战行动无法维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止步于莫斯科域下,就是因为物流系统无法维系战争需要,攻城部队缺少衣食和燃油物资,在零下40多度条件下,冻死冻伤的德军近二十万人,非战斗减员占德军参战人数的五分之一,此战役直接成了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同样,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惨败,接替麦克阿瑟联军司令的李奇微,正是抓住了志愿军后勤补给不足,只能发动“礼拜攻势”的弱点,实施防守反击,导致我军失利。 物流创新未来 以高铁、高速公路、高速船艇和大运飞机为代表的现代高速运载工具,和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系统,正推动着新的“物流革命”。我军军事物流创始人王宗喜教授:“需求决定流量,价位决定流向,科技决定生存”的三点理论观点,指明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也奠定了现代物流的理论基础。 当前,物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物流方式繁琐,以我军被装供应为例,现行被装供应,主要以仓库、总队(师)、支队(团)三级中转供应模式为主,中转环节多,收发手续繁琐,转运费用大,破损消耗高。如3503被装厂就在呼和浩特市,现实供应保障体系须将被装发往北京后勤供应基地后,再返回呼和浩特,造成了无谓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物流精确性问题,现代物流虽然高度发达,但是,缺乏准确性,精确性,造成了极大浪费。世纪之交,美军打完两次海湾战争,几十万吨作战物资沉余海湾,折射出军事物流的精确化保障问题;阿富汗战争后,美军又有数万台大型武器装备滞留阿富汗,反映了装备运输的成本核算问题。由此可见,物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优化流程问题,它具有谋略和精算的深厚内涵。 物流传送方式不能满足军事需求,物流传送方式陈旧,运输工具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需要。2008年,发生在我国南方的冰雪灾害,5.12汶川特大地质灾害,不同的灾害形式,造成了共同的灾害特点,那就是——物流线路的中断,由此看来,物流传送方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 军事物流研究,应当以实战化为牵引,按照强军目标,建立与部队职能任务相匹配的物流保障体系,推进军事物流的创新发展。 创新物流保障模式。我们要更新观念,搞好物流资源的整合和融合,大力推进军民融合。 必要性。现代战争对物资消耗巨大,对物资的需求品种多、数量大、时间紧。物资需求增长呈非线性变化,要求物流系统必须快速反应,并在保障过程中实施准确调控,随战场形势的改变而灵活转换物资流向、流量。战时,军队必须依靠顺畅的物流渠道,以获得充足的物资。因此,我们要创新物流保障模式,实现由自我保障为主的物流模式,向军民融合综合保障模式的跨越。 可行性。一方面,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蕴藏在社会和民间雄厚的物流资源,已经形成了军民融合综合保障的物流基础和体系能力。另一方面,在物流资源利用方面,大多数物流资源具有军民通用性,将民用物流保障力量纳入军事物流体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方法论分析。在新的物流模式下,搞好军事物流与地方物流两大体系的融入、融合和体系模块的镶嵌,按照顺畅、有序和高效、快捷的要求,将军事物流系统建设和整个国民经济建设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跃升新模式下军民融合综合物流保障体系的运行效能。从而减少兵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保障效率,形成平战结合、军民兼容、效益良好的军民一体化物流保障体系。 创新物流应用技术。王宗喜教授说:科技决定生存,因此,要不断创新物流技术。首先,实现物流编码体系的标准化,建立国家标准,实现军民通用。从基础建设着手,统一物流标识、标志、标签和包装等相关标准,赋予每件军用或民用装备物资唯一的编码代称,分类构建军事物资数据库、军事物资供应商数据库、军事物流资源数据库、军事物流装备数据库、军事物流及仓储人才数据库、军事仓储资源数据库、军事运输资源数据库等数据库,完成统一化、标准化的军事物资编码体系建设。 其次,基于军事供应链的高度集成、充分透明的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建立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以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的需要。综合运用EDI(具有国际标准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通讯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以及GIS(地学信息系统)技术,广泛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在库、在途、周转等全部军事物资的可视化,使军事物流人员全程实时掌握补给物资的型号、数量、位置、承运工具和运输单位等,从而达到准确、快速、高效地配置军事物资,对作战部队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保障,实现保障要素、保障对象和保障活动的全程可知、可视、可控,推进智能化军事物流体系建设。 第三、实现多维联运,实施运输过程中,把“水”、 “陆”、“空”组成连贯有效的“运输链”,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组织形式,实行联合运作、互惠互利、并对分段运输和各区段衔接按一体化运输设计,进行不同运输方式的综合组织、合理分工。同时,各运输方式间的转换渠道保持畅通。保证各种运输方式顺畅、高效连接。 最后,强化物流系统的保密监管工作,采取不对称信息保密措施,为保密物资设置保密通道,实现专项管理、专项运输、专项储存,防止和避免军事物流信息的泄漏,保障军事任务和部队行动的绝对安全。 创新物流保障机制。制定政策,提高联动效益,完善物流应急保障机制。军地物流联动是军队物流与地方物流的复合体。地方物流与军队物流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遵循的原则、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军队物流部门必须根据应急任务特点规律、国防动员、地方物流等法律法规,制定军用物资应急物流保障在社会资源优先配置以及税收、价格、运输方面享有的优惠政策。在国家和军队物资应急物流管理现行法规基础上,完善军地一体化应急物流保障相关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遇有情况,可以及时、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价位决定流向,需求决定流量”是物流市场的基本规律。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市场经济规律的优势,利用市场的强大调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军事物流中不必要的程序和结构,实现军事物流运行机制的高效,快捷,安全,低耗。 (范海东:武警后勤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28队)
本文地址:关于物流建设的一点启http:/www.606212.com/a/5873.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