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陆江会长担任编委会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为主编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将于“五一”前后出版,各地新华书店公开发售。全书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和资料汇编三大部分,是了解中国物流发展的权威著作。本文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贺登才撰写,系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的《第一篇综合报告》部分。本篇共四章: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特点,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08年中国物流发展展望。今天继续刊登第二章,敬请关注。
四、重点行业物流的特点
(一)钢铁物流专业化形成趋势。
2007年,中国粗钢产量达4.89亿吨,增速为16.8%,仍为全球第一大粗钢生产国。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和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升,钢铁企业加快分离整合物流资源,降低资源浪费,提供增值服务,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钢铁供应链体系。
大中型钢铁企业物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我国钢铁企业大部分是靠国家投资建设的,受“大而全”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与钢铁物流相关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物流资源分散在企业的各个部分,专业化整合不够,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针对这一现象,武钢、首钢、鞍钢、太钢等一批钢铁企业首先对内部物流流程进行改造,成立统一的物流工作部门或专业化的物流公司。实行集中统一采购,甚至在企业之间构建采购联盟,集小订单成大订单,从而更好地赢得规模优势。采购联盟通过收集分散在各处的小规模需求,还直接导致了物流信息的集中,为规模性的运输、仓储和配送提供了基础,由此大大减少了运输车辆,节省了采购和物流成本。
钢材物流加工配送中心能够实现深度加工以及向终端用户加工配送,已成为目前钢铁供应链中的热点环节。宝钢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建立,作为整体战略的重要一环,由当初的几家迅速发展到30家以上。鞍钢、武钢、包钢、太钢等国内重点钢铁企业也采用独资、合营的办法,在战略用户附近纷纷设立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和园区。中钢、五矿等钢铁贸易服务企业也投资设点,逐渐形成覆盖各品种、规格的加工配送体系。全国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钢铁流通企业投资兴建了一批加工配送中心。据统计,我国现已建成的较为专业、装备精良、质量合格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超过200家,大多分布在华南和中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城市,其加工配送的品种有薄规格冷轧板、电工钢、不锈钢板、热轧中厚板卷等。
钢材流通的新模式逐步成形。通过发挥电子商务,完成钢铁产品及其原材料的在线电子交易,再通过遍布各地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实施剪切配送,最终实现 “电子交易+剪切加工+快速配送”的现代钢铁物流模式,是时下钢铁生产企业和钢材流通企业实现现代钢铁物流的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已有80%的钢铁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宝钢网上的年交易总额突破100亿元,比上年递增40%。宝钢东方钢铁网上在线交易,集销售、采购、配送于一体。其销售物流平台,实现全程物流可视和电子采购配送,有效控制了物流成本,在为客户实施增值服务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二)粮食物流进入国家战略层规划。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又一个高产年。为确保粮食安全及其成本优化,国家日益重视粮食物流的发展。2007年9月,《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显示粮食物流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根据《规划》,我国将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主要粮食物流节点,完善集疏运网络,实现铁路、水路和公路的有效衔接、跨省和省内长短途运输方式的合理转换,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现代化散粮运输工程项目,已在我国大连北良港竣工并通过验收;浙西南粮食物流铁路仓储配送中心项目也于2007年开始实施。10月,国家发改委下达粮食现代物流建设项目2007年投资计划,支持服务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上的散粮中转库建设。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实施工作会议,部署发展粮食“四散化”运输工作。与此相对应,各地加紧了粮食物流中心、粮食物流节点以及粮食物流通道等方面的建设。全国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项目调查表明,截至2007年5月底,全国2006年以来开工建设和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单个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有342个。
近几年,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粮食物流中正在逐步得到应用。国家粮食局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乃至地市级粮食局都建立了信息中心,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等为代表的粮食电子商务,实现了网上实时交易等,粮食物流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发改委使用国债资金开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粮食批发市场信息化逐步驶入信息 “高速公路”。目前全国多数粮食批发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已竣工,部分粮食批发市场在此基础上,还自筹资金进行了第二期甚至第三期的信息化改造。
(三)汽车物流与生产融合互动。
2007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625万辆,较2006年的517万辆增长20.7%。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中国汽车物流带来成倍的增长空间。汽车厂商普遍倾向于物流业务外包,汽车物流逐渐突破整车物流的局限,向入厂物流、零部件物流、增值服务和区域配送等领域延伸,满足汽车厂商一体化物流的需要,对其供应链进行全程服务。
一批初具规模、拥有先进管理经验和稳定货源保证的物流企业领跑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拥有8艘轮船、438节火车车皮、超过1700辆驳运车,31家配送中心,主要客户包括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二汽等汽车厂商。长久物流有限公司自有专用运输车1056辆,外协联营车辆1000多辆,全部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全国设有10多个仓储基地,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搭建了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在香港上市的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对60多家车队、4家船运公司、3家铁路运输公司、4家集装箱运输公司、2家空运公司、30多家仓储公司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物流服务基础。
物流企业与汽车厂商的合作向纵深发展。安吉天地提出了以供应链优化为目标打造智能型物流企业,在硬件上实现资源整合化和网络基地化,在软件上实现流程标准化和信息集成化。通过面向供应链的决策优化技术,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增进了客户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竞争力。长久物流专注于整个汽车物流的联动,结合客户需要提出并实施汽车供应链解决方案,并在零部件入厂物流和国际物流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
行业进入门槛低,市场无序竞争影响了汽车物流市场的良性发展。目前,行业群体数量多,且主要集中在整车公路运输市场,大部分运输公司仍采取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率的营运模式。全行业目前拥有12000多辆专用运输车,而轿运车300台以上的运输公司仅有几家,更多的是上百台、几十台的运输公司,汽车物流服务仍处于低端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一些厂商只关注运输价格, “价格战”成了现阶段汽车物流行业典型的竞争手段,行业利润进一步降低。
随着我国汽车出口业务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出口物流不畅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汽车海洋运力严重不足。一方面,中国汽车滚装船制造滞后;另一方面,日韩系企业控制了国际汽车滚装船市场。与中国汽车海运形成鲜明对比的日韩海运企业共有9大家,包括日本6家、韩国3家。而这9大企业通常都和本国的大汽车制造商签署了长期的合作协议。因此日本、韩国的汽车企业可以获得比中国低廉的运输价格;同时,汽车物流去向分散、航线偏僻。现在中国汽车出口批量增多了,但呈现单批数量小,目的地分散的特点。这些都增加了出口物流成本,不利于中国汽车的出口。(未完待续)
本文地址:中国物流发展报告(节http:/www.606212.com/a/5850.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