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21:30:28 | 作者:admin
物流底层改进:机器、工具以及标准化
李桂满 国内物流运输行业参差不齐,在强调“大机器”理念的同时,也许应该更多地去强调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包装,以减少装卸搬运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来降低装卸搬运过程中对货物的损坏。 当前国内物流行业的底层还处在手工装卸搬运的时代,我们固然应该强调“机器”“自动化”,但更现实的做法也许应该是去实行一些现场改善,去形成行业与作业的标准化。 最近接触了一些物流底层的装卸搬运的工作,突然间有些一些感触。首先讲几个案例。 都是人力惹的祸? 第一个事件是来料不良。供应商发来6000 片光耦,检验部门检测不合格,给判退。接到通知,我去查看了这一事件。供应商发来的光耦是这样包装的:一个大箱里面有10 小盒,小盒子是泡沫材质,用透明胶带封装。大箱子和泡沫盒都无破损。拆开小泡沫盒子,里面有6 层光耦,每一层光耦都是引脚插在泡沫板上,且每一层都有塑料袋封装。所谓的来料异常就是指——泡沫盒里最上面那层光耦基本都从泡沫板上掉了下来,导致摆放散乱,不仅如此,还出现了引脚扭曲的现象。每一泡沫盒子里面都是如此。为何只有泡沫盒里面第一层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位有经验的师傅介绍说,先前一些供应商都是每层里面抽空包装,也就是指包装每层光耦的塑料袋内部都是真空的,这样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就不会受到空气挤压,从而避免光耦从泡沫板上掉下来。 第二个事件是这样。去仓库刚巧看到一家很出名的物流公司在给卸货。不过货物如果不是很多的话,物流公司都会转寄给快递公司,让其帮助送到对应点。卸货的时候,师傅搬运都很暴力,从车上往下扔,一扔一米有余。和其聊了一会儿,说厂家应该把货包装得好一点,不能指望我们卸货不出问题。 去年的时候,曾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有幸经常要发一些UPS、FedEx 的后来我请教一位老师,如何避免制度要求标准严格,而底层工人执行出现偏差的问题?那位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尽量使用机器,减少人力的使用。 我们更需要的“机器” 是标准化器具 我想到了这样一个大家常讲的故事,或者说笑话。有一个大公司想处理肥皂生产线空盒的问题,最后研发部门投入上百万研发出一套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而底层的工人,却用一个大功率电风扇就解决了问题。 讲这个故事,我无意去说公司研发部门的浪费,也不是去夸老工人的小聪明。我只是觉得在靠手工分拣的时代,用一个大功率风扇,这就是机器的使用;而在一个使用大功率风扇的时代,投入一套自动化设备也是机器的使用。大公司有大公司的方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举措,无所谓高低好坏,只是当下环境的最经济举措。当公司产量大,客户要求高的时候,再去用“大功率风扇”这样的小聪明,无疑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提起所谓的机器、自动化,我们总是首先想到“钢铁”“电气”“昂贵”等等。我倒是觉得在中国目前的物流现状,更需要的“机器”是所谓的标准化器具,使用一些低成本而不是“高大上”的标准化器具,减少装卸搬运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来降低装卸搬运过程中对货物的损坏。 上世纪,Keith Tantlinger 发明了集装箱,改变了海运。集装箱就是一种标准化器具,或者说是一种行业标准,一种装卸搬运标准化方法。而在陆运以至于一些小型陆运,更需要一种标准化的装卸搬运器具以至于方法,减少人工干预,减少搬运损失。 例如塑料袋内小零件的包装采用真空包装,不仅能更好地保护零件免收侵蚀,也能减少装卸搬运对货物的损坏,这就是一种标准化,真空包装相对于非真空包装,就是一种“机器” 的应用。 货物小包装外面,再有大包装,也是一种机器的使用。例如本来是小货车送货,一次是10 小箱,供应商在发货的时候,可以把这10 小箱装到一个大箱里面,这样装卸搬运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标准化大箱,工人在装卸搬运操作时,减少了对货物的直接操作。如果有条件,更可以采用标准化托盘的运输形式。 还有对一些不同种类的散货,可以用网兜这种形式,形成网兜这种标准化作业,去减少工人对货物的直接操作,以避免损失。 国内物流运输行业参差不齐,在强调“大机器”理念的同时,我们也许应该更多地去强调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包装,以减少装卸搬运过程中工人对货物的直接操作。
本文地址:物流底层改进:机器、http:/www.606212.com/a/5722.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