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21:23:17 | 作者:admin
为了了解我国物流企业的标准应用情况、物流业务单证的应用以及对于信息交换标准的需求,分析和研究我国物流企业对于标准的实际需求动向,为已经申报立项标准的制定(例如XML数据格式、物流运输基础数据元、运输与仓储数据交换规范等),以及规划下一步的标准立项作好技术准备,交通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5月中旬开始,对中国标准化协会物流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的54家物流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一次企业物流标准化实践的问卷调查,并对数家有代表性的工作组成员进行了一些实地调研。
下面是一些工作组成员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就物流标准化实践所发表的一些看法。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经济室:
解决标准化问题不应局限于标准化体系建设本身
据经济室的路成章高工介绍,在欧洲多国公路上运输的超大运输车,其外部尺寸都是相同的。在巴塞罗那港物流中心内,仓库外部与运输车相接的每个库门的外形尺寸都是相同的。可以说,物流发达国家的物流标准化已深入到物流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而在国内,运输工具装备的非标准化、运输管理方法的各行其是、运输环节的诸多不协调等等,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公路货运效率的提高,还造成了许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到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路先生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非单纯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相关标准的缺乏和不健全,体制的原因、企业的原因也都是值得思考的关键因素。从体制来看,由于运输市场准入制度已被打破,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个体、合资企业进入货运市场,原有的省级、县级运输集团公司现在大多名存实亡。由于企业在规模大小、资金实力、货源保证上千差万别,从而造成无论是在货运工具设施的投资、使用上,还是运营手段、方式等,都各出各的招,结果很难在运输的诸多环节和商务运作中实现高度协同。
中铁快运有限公司(CRE):
各行业物流标准有待整合和统一
据中铁快运副总经理陈京亮介绍,中铁快运作为现代物流企业,国内网络遍及全国包括香港在内的各大中城市,目前已形成连锁服务网络,实行“门到门”、“户到户”服务,同时通过铁海、铁空联运可办理与部分国家间的国际快件运输业务。
中铁快运的服务理念和定位,要求企业在快件货物的服务上,即从发送作业开始,经转运作业、干线运输作业、区域分拨作业,直到最后的到达作业,整个业务节点和流程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单证(如托运单、运单、交接单等)能够在信息标志上始终保持一致性,从而便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自动识别和处理,提高作业效率和管理效率。但现实中,由于一些有关运输信息标识、城市地理信息标志、邮政编码和货物条行码等的应用标准不太统一,致使企业在一些业务环节上衔接度和协调性较差,不仅使物流时间延长,还造成了一些无谓的浪费。
中铁快运在开发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时,就面临一个难题,即如何处理与海关、民航、商检等信息系统的接口标准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各个系统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陈总认为,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急需国家完善一些基础标准,并尽量实现各行业标准的协调统一。
中储物流在线有限公司:物流标准化应明确归口管理
中储物流在线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社会化的现代物流组织、原料交易、企业直销等服务。不仅在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运营中广泛应用了多项国家标准,而且还积极承担了4项国家标准。其中,《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和《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已经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通过,并于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另外两项标准《物流业仓储业务服务规范》、《物资银行业务服务规范》也正处于编制、制订之中。
在物流标准的应用与研制方面,他们感到目前我国的标准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障碍。例如,物流标准的归口管理问题。尽管从国家标准的最终归口上看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但各部门或行业仍然从本部门或行业的角度出发进行物流标准化建设,造成目前虽然已经发布了大量的行业标准,但却缺乏一些需要统一规范、协调的国家标准。还有就是物流标准的应用推广很不理想,这里面既有体制上的因素,也有我国整个物流市场的培育还不成熟的问题。
中邮物流责任有限公司:物流标准化宣贯还要走很长的路
中邮物流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邮政大举进军现代物流业的旗舰,已在圈内动作频频,先后将戴尔、雅芳、科健股份、联想移动、熊猫移动、修正药业等揽为自己的客户。为了向客户提供独具特色的标准化物流服务,目前中邮在业务中用的大多是企业自有的物流标准,主要包括邮政物流业务单式、标签、袋牌、邮袋和其他容器标准,邮政物流集散中心设备配置标准和邮政物流信息系统业务需求规范等。
中邮物流公司业务总监田学军认为,中邮作为刚刚起步的企业,可以从一开始就从企业的业务流程设计、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数据信息交换格式、业务单式和条码应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化管理,尽量采用已有的国家标准。
在物流标准的需求方面,中邮希望通过实现邮政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作业流程,邮政物流项目管理流程和邮政物流信息系统技术等的标准化,实现物流过程的可视化和物流管理的智能化。
在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方面,中邮希望能成为物流技术标准应用的先头军和带头人,但同时,中邮也认识到,我国物流标准的宣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东方通科技公司:要探索标准制订与宣贯的新模式
作为国内中间件供应商的东方通科技公司在物流标准的制订与宣贯模式上,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思路。
首先是要积极探索开放的、新的标准制定组织与过程模式。标准承担单位要欢迎各类企业及技术厂商履行规定的手续和承诺工作责任后就可参与标准的制定,有意识地组织技术厂商的参与。
其次是在制定物流相关的业务与技术标准时,例如在标准数据及标准过程方面,要强调行业的一致性和集中管理下的扩充;在相关技术的应用方面,则要保持适度。既要明确采用关键、基础和共性的技术(如XML),以保证先进性和集成能力,同时也要保持标准与实现技术细节的适当分离,从而保证标准的稳定性,同时给本土及国外厂商以充分的发展余地。
最后,在制定物流的标准数据及过程的同时,可以由标准主要承担单位有步骤地组织开发或认证一些参考系统或参考案例,编撰并发布有关的信息,以此推动国内物流标准技术的广泛应用。
我们在抱怨一种迟缓,我们给物流标准化号脉,我们抱怨条码印刷不规范以至扫描器无法读取或读取错误;我们抱怨制造商自立标准,阻碍自动识别;我们抱怨制造商不追加条码成本投入,导致更大的物流成本;我们抱怨企业素质低,无法正确使用代码。这一切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在物流标准化的过程中踏入了许多误区,延误了战机。
一、所谓“自主产权”根本没有体现价值
在标准化道路上,中国曾走过不少的弯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误区就是所谓的“自主产权”。中国标准化机构早期开发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如机械零件的标准,中文电脑操作系统的标准等等,而这些标准随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而自动消失了,原因主要是没有商业价值。全球化的结果使采购商或消费者越来越喜欢采用国际公认标准的商品,只有这类商品的价格最低,质量最好。当一个标准是公认最好的,必然有最多的零配件供应商大量生产符合这个标准的零配件使整体商品的成本最低,也必然有最多的技术人员来完善它使质量最好。我们不能以我们有大量的产品暂时还不是出口产品为借口来自立体系,因为现在不出口并不意味将来不出口,我们不出口并不意味国外没有同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只要是没有地域限制的商品,我们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就必须有放眼全球市场的视野。
为方便政府采购和电子商务的交易而正式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937-2003《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标识代码编制规则》的出发点似乎没错。这个14位的代码无疑去掉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中国的区码690~692这三位,但是我希望我们的统一标识代码不是为了摆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自立门户而制定。我们知道国际商界流行的两个商品编码体系为北美的通用产品代码(U.P.C.),和为世界上90多个国家所采用的国际物品编码(EAN)。U.P.C.正是同我们的统一标识代码一样没有国家区码,而美国人原来的想法就是同中国标准化机构某些官员的想法一样,“希望能建立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从而使建立在这一体系之上的产品数据库等应用也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更理想的状况是,通过统一代码的成功推行,使这一体系成为国际标准。” U.P.C. 是最早开发的商品编码系统,同EAN两相抗衡了许久,但是最终开发U.P.C. 的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决定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联合推行EAN.UCC体系。其中很重要的理由是:EAN的读码器兼容U.P.C.而U.P.C.的读码器则无法读EAN码,而且EAN拥有庞大的国际市场,全球化是采购商、零售商采用何种代码体系最主要的考量标准。我不是认为美国人做不到的事情中国人就做不到。我想质疑我们标准化官员的问题是:
一、作为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标识代码载体的中国国家产品及服务信息库向不向国际市场开放?
二、统一标识代码同国际上流行的编码体系兼不兼容?三、统一标识代码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重复编码的部分算不算资源浪费,这种浪费还要持续多久。
三、拿来主义本身并无可耻之处
中国物流标准化的另一误区是:当我们采用一项国际上已经通用且行之有效地做法之前,很喜欢花大量时间人力物力重新证实一下这个做法的科学性。今年3月26日中国外经贸部正式改称国际通用的商贸部,虽然还事物于本来面目但是时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物流标准化的路程也是如此,当你还在研究、证实和仿效一个已成熟的标准,别人已经又迈出了一大步。拿来主义并不可耻,人类的文明就是站在前辈的肩傍上得于发展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商品编码历史。1973年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197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U.P.C.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次年,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1981年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日本从1974年开始着手建立商品编码的应用技术POS系统,研究标准化以及信息输入方式、印制技术,并全面转入条码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10年之后成为EAN最大的用户。
欧洲人意识到这个商品编码的重要性后,他们不是去重复美国人的过程,而是转向另一超前领域——编码的全欧洲化乃至全世界化;而日本则是进入商品编码的应用领域。他们的自主产权都是在美国人还没有来得及想的领域去寻求突破,而不是在一个成熟的技术中寻求所谓的“自主产权”。198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中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十五年过去了,我们商品编码标准化进程仅停留在如何推广开来及制定自己一套代码的讨论上,能不让人着急吗?我们为何不能在一些超前的物流标准化技术上有所突破呢?如“群识别”技术,也就是让载有商品的容具在通过识别光束时同时记录所有商品的信息,这种技术的成熟将大大改善目前世界物流业的局面。超市收银台不会再拥挤;仓库不再需要有人手盘点、出入库;核对车辆中的物品将会轻而易举。另一新的技术就是供应链中加在运输工具或容具或托盘上用于取代传统静止流程卡的智能物流码,该智能码在经过每一物流节点可以被刷新修改并把信息传回控制中心,当任务完成回到原点可以被重置。这种配合GPS的技术将使物流优化变得很容易。
如果我们以刚起步,所以跟不上来解释中国在物流标准化的迟滞是可悲的,一个三番五次为自身在技术竞争中落后找借口的民族也是可悲的。采用已存在最好的物流编码体系,抓紧时间开发一些超前的技术标准才是中国物流标准化应走的路。中国海关总署采用世界海关组织制定已被将近两百个国家地区采用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来做征税及统计的依据,而把精力放在开发电子通关体系上。
中国海关总署做出了明智的决择,其它物流环节环节呢?实际上EAN自建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建立一套国际通行的全球跨行业的产品、运输单元、资产、位置和服务的标识标准体系和通信标准体系。EAN.UCC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通用商业语言(THE GLOBAL LANGUAGE OF BUSINESS ),其目标是向物流参与方和系统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加快实现包括全方位跟踪在内的电子商务进程。EAN.UCC是在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已经覆盖了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点。1997年EAN全会,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达成的协议,到2005年数据库中将商品代码的字段长度改为14位,取代现在的13位(EAN)码和12位(UCC)码,以实现EAN与UCC的真正统一。而我们有些标准化官员还停留在低级的认知上认为EAN.UCC系统只是为商业自动售货系统以及出口的产品而设立的。所以《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标识代码编制规则》中的产品代码部分是多余的,也即中国境内的同一产品将来没有必要同时拥有14位的国际物品编码和中国独有的14位产品标识代码两种编码。我认为只有服务统一标识代码才是必要的,因为服务是有地域限制的,同现存的国际标准挂钩是不太现实的。《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标识代码编制规则》是为将现在由卖场掌握的以及没有掌握的有关产品和供应商的信息都集中到中央数据库中,为发展电子商务搭建一个基础性的信息平台。然而早在1985年,欧洲就获联合国授权推动国际电子数据交换通用标准UN/EDIFACT,电子商务是其中的一个子集,而电子商务产品编码用的自然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EAN.UCC系统。我们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是不可能脱离国际的电子商务平台而独立存在,如果我们执意使用不同的产品代码,我们将来一定会付出代价去建立一套代码翻译系统。当然,整体物流的标准化比商品编码标准化复杂得多,但是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来处理同一系统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源动力就是以让企业能以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利润,物流标准化的宣传、导向离不开这个原则,标准化进程的误区自然也不存在了。
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校长北方交通大学物流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铎
物流标准化是事关中国物流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物流业与国际接轨的坚强基石。随着国家科技部的《物流配送系统关键标准研究》项目的深入进行,中国自身物流标准化的规范将渐渐浮出水面。那么《物流配送系统关键标准研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其重点和核心又是什么?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标准化建设已迫在眉睫。为了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步伐,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司把《物流配送系统关键标准研究》作为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组织了十余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物流标准化的导航明灯
作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研究项目,《物流配送系统关键标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物流标准化发展规划及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的制订。包括: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规划的研究;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的制订;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研究。
二.现代物流关键标准的研制。包括:物流标识系统系列标准的制定,将制订4个国家标准、规范或指导性文件;物流信息自动识别与采集技术系列标准的研制,将制订10个国家标准或规范;物流信息交换系列标准的研制,将制订6个国家标准(或指导性文件)。
三.物流数据结构规范的制定及物流服务系统的建立。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内容中,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的制订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总体规范的制订是建立物流标准体系表的基础,也是确认现代物流体系的界石,只有尽快地制订出物流总体规范,才能更好地指导物流标准化的建设。
那么什么是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呢?这应首先了解什么是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按照物流合理化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各类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并形成全国乃至国际物流系统标准化体系的活动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物流系统的各类固定设施、移动设备、专用工具的技术标准;物流过程各个环节内部及之间的工作标准;物流系统各类技术标准之间、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之间的配合要求,以及物流系统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要求。
而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就是在研究国际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物流所涉及的概念和术语、物流系统、现代物流管理、物流作业、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化进行的总体规范。
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在整个物流标准体系中处于主导和支配作用,是物流各关键标准的指导性标准。是物流系统中各分系统标准、物流标识系统标准、物流信息标准和信息交换等标准的总纲和基本参照。它为物流标准的全面制定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它是我国物流全面标准化的开始,我国物流的相关标准将在总体规范的前提下相继展开,最终形成全面合理的物流标准体系。
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的制定直接影响着我国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业务环节的运作,在我国大力发展物流的情况下,制定我国的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无疑能大大推动物流发展的标准化、合理化和现代化。尤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愈来愈重要,这对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物流标准体系表:描绘物流标准化的蓝图
在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工作中,研究和编制标准体系是系统科学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一种应用,是对标准化工作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研究和编制完整、合理和科学的标准化体系表,在此基础上,通过标准体系表找出标准化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物流标准体系表是一种现有和预计应发展标准的全面规划,是指导标准制订的依据和基础。通过标准体系表可以找出同国外标准的差距和自己体系中的空白处,明确标准化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因此,编制物流标准体系表的目的就是按照体系表内的全部标准项目,有计划的积极稳妥的制定标准,并通过贯彻标准取得实效,深入开发标准化的市场竞争价值,提高标准化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利益,逐步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对物流标准体系表进行更为全面把握:
一.物流标准体系表编制的必要性
(1)物流业的发展背景决定了其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物流的发展,我们需要有明确的物流行业标准来指导物流业的发展。在明确物流市场、物流业务范围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正确评估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市场总值,需要评估各家物流公司在物流市场中的市场定位以及所提供的是全面的、全过程的服务还是部分的、区域性的服务等。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物流标准体系表的编制。
(2)物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的必要性。物流业是以物流活动为共同点的行业群体,它涉及到交通运输业、储运业、配送业等,这种综合性、跨行业的特点为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为了规范物流业自身的健康运作,使其运作有标准可依,便于行业监管和自律,所以要求建立物流标准体系。
(3)政府宏观管理的需要。对政府而言,其在进行物流宏观管理时,也需要有准确的物流标准,这样才能在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中有清晰的思路,才能制定出符合物流业发展方向的政策。
(4)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接轨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我们物流业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迫切需要有一套规范化全面化的标准来指导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物流业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进军国际市场。
(5)完善物流业标准的需要。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行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除了现存大量关于物流作业各个环节的标准之外,几乎没有统一完善的标准。所以需要物流标准体系表作为标准编制、修订规划和计划的依据。
二.物流标准体系表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物流行业标准体系表是依据GB/T13016-91《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和要求》编制的。它是在我国30多个行业完成编制标准体系表之后制定的,是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我国标准化理论发展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重要的科研成果。
在物流标准体系表研究和编制过程中,主要依据如下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
(1)立足现状兼顾前沿。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还较薄弱,离国外物流经营中诸如4PL、5PL的新理念、业务外包的成熟经营模式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制定我国自己的物流标准体系时不仅要立足于我国物流经营的现状,还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2)形成一组核心标准。物流标准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标准体系,它涉及到运输配送、储存、装卸搬运、物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但在编制中,不可能把所有标准简单的收集在一起,我们必须找出其中的关键性标准集合,简洁的表示出物流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同时保证从这个统一的基础标准出发可以拓展到各个相关行业中的相近标准。
(3)专业标准全面成套。根据《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3016-91),物流标准体系选择按照层次结构自上而下展开的,即按照通用标准、专业标准、门类标准和具体的产品、过程、服务、管理标准建立层次结构,其中各个专业标准尽可能做到全面成套。
(4)思路全面。在制定物流标准体系时要全面考虑物流适用的范围,要考虑到新出现的大量涉及到企业内部运作或商品分销系统等情况的物流状况。
——编制原则
(1)全面性。应将物流过程中使用的各项标准分门别类,并纳入相应的分体系之中,使这些标准之间协调一致,相互配套,构成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结构。
(2)系统性。编制物流标准体系,在内容、层次上要充分体现系统性。使标准之间尽可能体现出互相依赖、衔接配套关系。
(3)先进性。标准体系表中的标准项目,应充分体现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精神,保持我国标准与国外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以保证我国的物流系统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4)预见性。在编制标准体系表中的项目时,既要考虑到目前的习惯和技术水平,也要对未来的发展有所预见,使物流标准体系能适应物流业的发展。
(5) 可扩充性。物流标准体系框架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和国际标准的不断完善而进行更新和充实,同时也要体现出适合我国物流实际需求的原则,因此,对标准体系的扩充、维护和完善的工作是必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三.物流标准体系表的结构和形式
标准体系表采用层次结构,并按照层次结构层层分解为若干个子体系。子体系的划分,以标准的使用对象来确定的。在每个子系统中,根据标准的共性与个性特征来决定每项标准所处的层次。每一个层次,包括现行各级标准。层次与标准分级没有关系。
物流标准体系第一个层次包括:基础标准、信息标准、设施与技术装备标准、作业标准、管理标准、以及服务标准。
以信息标准为例,第二个层次又包括:编码标准、数据采集标准、物流数据结构标准、流程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及相关标准。
当然还可以再往下细分。
物流标准体系用于我国现代物流技术国家标准、物流标准规划、计划、物流标准化战略的编制和修订。是促进物流系统运作和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它将随着我国物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断地更新和充实。
专家建议
在我国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相对于其他标准来说,物流标准是一个全新概念,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比较陌生。面对建立物流标准体系的迫切需求,我们就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政府应在对国外相关标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物流业发展做出正确分析,对物流标准的制订进行宏观指导,使物流标准的制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因此,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抓紧成立物流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保证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2、企业积极参与是物流标准化的基础。我们不能简单地局限于国外先进、成熟的物流标准及体系,我们需要有适合自己国情和特点的物流行业标准,来支持我国物流业发展。在物流标准制订并不完备的现状下,我们需要物流企业在自身的运作当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提供企业自身运作的物流标准,为国家的物流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素材,用以支持我国自己的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这样才能使我国制订的物流标准体系真正符合我们自身的特点,使我们对今后需要制订修改的物流标准有一个良好的依据。
3、要加强科研机构间相互协调与合作。在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科研机构承担了其中主要的工作,他们是联系政府和物流企业的桥梁。一方面他们对广大物流企业的经营运作进行调查,另一方面与政府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协调。作为标准体系的主要制订者,科研机构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加强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促进它们之间的经验和交流,对于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兼具先进性、成熟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标准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地址:会诊物流标准化症结http:/www.606212.com/a/5280.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