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网物流常识物流资讯物流百科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时间:2023-05-17 21:22:52 | 作者:admin
 文/王 丰 罗少锋 李 静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RFID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对人员和物品的流动实行快捷准确的管理。目前,RFID技术已逐渐成为提高军事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保障成本,增强部队战斗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RFID技术在我军物流领域的应用,必将给军事物流保障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RFID技术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物流保障   未来信息化战争空前剧烈,战场物资消耗猛增剧涨,军事物流保障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军事物流活动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信息化的战场环境要求军事物流必须适时、适地、适量的为作战部队提供物资保障,即在准确的时间与地点向作战部队提供数量适当的军用物资,这给军事物流保障的快速性、机动性和准确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军事物流信息准确、可靠、快速、高效的传输、采集、处理和交换,对物资保障的全过程实施指挥控制,建立“精确型”战场物资保障系统,实现物资保障决策的科学化和快速化,提高战场物资保障效率和效益。   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自动识别目的,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等优点,操作快捷方便,特别适合于实现军事物流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为了适应未来信息战的要求,我军正在积极的致力于物流信息化建设。但是对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潜力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对于军事物流系统中物资管理和跟踪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较低,突出表现为:一方面,库存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仓库管理主要依赖人工操作,无法很好的适应未来战争对于快速准确保障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保障物资种类和数量繁多,因而当物资发出后,无法实时跟踪了解在途物资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同时,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下,当部队的实际需求发生变化时,也无法及时将在途物资重新调配。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现在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军事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在军事物流保障中应用RFID技术,将实现真正的自动识别,能很好的解决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问题,而且迅速准确,大大加快了各项业务的处理速度,实现物资保障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全程可视,实现对战场在途物资的实时追踪和指挥控制,必将大大改善我军的物资保障现状,提高军事物流保障能力。   美军RFID技术应用状况   目前外军对RFID技术应用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军。美国国防部对RFID技术的应用源于现代战争的需要: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向中东运送了约4万个集装箱,但由于标识不清,其中2万多个集装箱不得不重新打开、登记、封装并再次投入运输系统。战争结束后,还有8000多个打开的集装箱未能加以利用。后来美军估计,如果当时采用了RFID技术来追踪后勤物资的去向并获得集装箱的内容清单,将可能为国防部节省大约20亿美元的支出。海湾战争后,美军为解决物资在请领、运输、分发等环节中存在的严重现实问题,给作战部队提供快速、准确的后勤保障,提出了全资产可视性计划,要实现后勤保障中资产的高度透明化。而RFID技术的应用使美军实现后勤物资透明化成为可能,为自动获取在储、在途、在用资产可视性信息用提供了方便灵活的解决方案。   RFID技术已经被美军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保障领域,如特定物品寻找系统、运输途中物资可见性系统、单兵电子病历卡、生理状态监测器和服装发放装置等,极大的改革了传统物流跟踪方式,并在欧洲回撤、索马里维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实战活动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通过采用RFID技术,使美军的平均后勤补给时间大大缩短。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给每个运往海湾的集装箱上加装SAVI科技的射频卫星芯片,准确地追踪了国防部发往海湾的4万个集装箱,从而实现对“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的全程跟踪,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使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了军事物流保障的有效性。RFID技术的应用,使得美军后勤补给能力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可以轻松掌握所有后勤补给的实时信息,实现对后勤物资从工厂到士兵的全程追踪,也使美军实现了由“储备式后勤”到“配送式后勤”的转变。与海湾战争相比,伊拉克战争中的海运量减少了87%,空运量减少了88.6%,战略支援装备动员量减少了89%,战役物资储备量减少了75%。这种新的运作模式,为美国国防部节省了几十亿美元的开支。   我军物流保障应用RFID技术的思路   目前RFID技术在我军的应用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射频识别技术的全面推广和运用,建立适应我军后勤发展的军事物流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RFID技术推广应用的组织领导   由总后勤部牵头统一组织规划、统一技术体制、统一信息标准、统一软件开发,并与作战指挥系统兼容,从研究开始就杜绝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互不统一、缺乏系统集成等问题的出现;成立全军RFID技术推广应用领导小组,负责全军RFID技术推广应用。   2、成立全军RFID技术应用研发中心   成立全军RFID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建设相关实验室,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实际,跟踪国内外RFID应用研究发展动态,积极探索RFID在我军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带动全军的后勤信息化的发展。   3、建立我军RFID标准体系   成立全军RFID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负责建立我军RFID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军事物流信息分类、指标体系、各类信息编码代码等标准和规范。要注意与我军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和融合,同时,要兼顾与民用RFID技术标准的兼容,以利于军民一体物流的实现。在标准制定之后,要及时下发相关的科研院所及后勤部队,并加强对使用标准的督导,切实把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   4、开展规划研究、突破关键技术   从全军物流的全局出发,从顶层对研究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并根据我军现状确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的重点和难点。组织科研力量协力攻关,力争解决标准建设、加密技术等关键难题,为RFID技术在战场在途物资指挥控制系统以及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做好准备。   5、建立RFID技术平台,研制开发应用软件   研究确立RFID技术及其与相关技术的接口和服务的标准规范,建立通用一体化RFID技术平台,对各类应用软件进行顶层设计、总体规划,确定详细开发目录,分级、分专业组织开发。同时,对现有软件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研究解决系统技术安全保密问题。   6、在仓库及后勤信息部队试点后推广   选择部分仓库和后勤信息部队进行实验试点,使得RFID技术的应用真正与部队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RFID技术的应用研究。军事物流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到军事物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RFID技术应用的合理高效衔接,因此在选择试点的时候,要注意从全军这个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在标准化、一体化上狠下功夫,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整个军事物流系统的保障潜力,使我军后勤保障实现质的飞跃。   在对RFID技术应用研究较为成熟时,由总后勤部统一规划,在全军后勤领域展开全面的推广应用,使得RFID技术在我军后勤领域真正发挥出保障实力,实现我军后勤保障革命性的突破,从而大大增强我军信息化战场的综合保障能力。   我军RFID技术应用研究重点   1、RFID技术标准   标准化是真正实现全面机械化、信息化的前提,是实现军事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建立军民一体化物流系统,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关键。RFID技术标准不统一,使用不同标准的产品就不能通用,不同标准的系统之间的物资就无法识别,RFID技术的优越性也就成了空谈,这将严重制约着军事物流保障平台的形成和军民物流一体化的实现。   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关于RFID产品(包括各个频段)的国际标准。世界各国都从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出发来制定标准,已形成了日本UID和美国的EPC两大标准组织互不兼容的对抗局面,而我国也开始制定自己的RFID标准。   对于我军军事物流建设而言,目前的在RFID技术标准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成立全军RFID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符合我军实际的军事物流RFID技术标准,从全局的高度,实现整个军事物流供应链的标准统一,确保RFID建设的顺利展开。在制定我军标准的时候,对于军民通用物资,应该尽可能的注意与地方民用物流标准的统一,以利于实现军民物流一体化;对于特殊的军用物资,则要制定自己的标准。   2、RFID加密技术   没有可靠安全机制,对于只读标签中的数据信息无法进行很好的保密,对于可读可写标签,还存在电子标签上的信息被恶意更改的隐患。如果电子标签中的信息被窃取甚至恶意更改,将可能给军事物流保障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一个途径就是研究RFID标签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可用来防止未授权的窥探者取得或篡改电子标签信息,但目前只有少数RFID芯片能够处理压入加密钥等较复杂的工作。此外,能够处理这些工作的RFID标签,都是市面上最昂贵的产品。因此,目前的RFID技术要想在对信息有保密要求的军事物流领域展开应用还存在着障碍。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考虑,我们应该积极发展自己的RFID加密技术,而不能坐等别人研制相关的加密技术。   3、RFID数据管理平台   一旦RFID技术真正投入实用,如何有效管理应用RFID技术带来的巨大数据,真正提高军事物流保障效率是至关紧要的问题。军事物流系统需要一个RFID数据管理平台,它包括后端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正确的分析能力来处理由RFID系统生成的大量数据。该平台应具有能实现多个用户共同使用,以及所有识别系统都能使用的通用语言;RFID读取器和后台的信息支撑系统、认证系统、安全系统和涉及到军事物流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信息系统必须具备规格统一的公共标准接口。该平台在使用时应该设定不同用户所具有的相应访问权限,并且能实现信息通讯的加密。该平台要能适应大通信量的读取支持,能同时支持成千上万的电子标签识别,并进行验证。   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型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已经开始进军RFID软件领域,SAP、Manhattan Associates、IBM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公司都将推出各自的解决方案。而国内的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很多厂商都将注意力放在RFID芯片技术上,对RFID的后端应用软件以及对电子标签在流通中的管理软件的关注还比较少。这需要我们放眼长远,时刻关注应用发展的进展及研究方向,可以采取组织军内的专家共同攻关或者军地联合共同开发等方式,将RFID的推广应用真正落到实处,扎扎实实推进我军物流信息化建设。   4、RFID技术在战场在途物资指挥控制中的应用   我军现行的逐级请领的保障方式,指挥机关在物资发出后便无法实时追踪,很难了解在途物资的位置,也不知道保障物资的状态,更说不上根据战场形式变化对其进行重新配置。同样,前线部队也不知所申请的物资是否发出,往往造成重复申请。   RFID技术在物资追踪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可以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战场在途物资管理系统,给军用物资贴上电子标签,在沿途设置射频信息读取点,安装RFID信息读取器,并与整个军事物流信息平台联网。当物资通过这些信息读取点时,以固定的RFID信息读取器从电子标签自动取得数据,实时传入在途物资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让各级指挥员可以实时地取得正确的保障信息,并追踪、记录及定位物资在整个供应链中的移动。同时,利用电子标签来记录和储存保障物资详细的运输内容和信息,也消除了很多需要人工处理的环节,还使得整个军事物流供应链系统中所有程序及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传输的快速、准确、一致。   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完美的解决在途保障物资的可见性问题,使得指挥机构既可以实时了解整个战场上的保障物资所处位置以及物资状态,又可以实时监控保障物资从保障地域到需求地域的全程状态,还可以根据战场形式的变化实时指挥调度在途物资,实现战场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保障潜力,提高军事物流保障效率。   5、RFID技术在我军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军的仓储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还是人工管理,只有部分仓库实现了条形码管理,目前最先进的应用是二维条码系统。条码系统虽然先进,但是与RFID技术相比,它具有识别速度慢、信息携带量小、尺寸大、易损毁等缺点。因此,RFID技术应用于仓储管理,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RFID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解决对仓库物资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可以将RFID标签贴于仓库内的托盘、包装箱或元件上,标签内包涵元件规格、序列号等信息,当物资通过安装在预置地点的RFID识读器时,便可以完成库存信息的自动盘点,无线局域网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管理信息系统中共享,指挥中心便能够得到实时的物资储存信息。整个过程不再需要保管员使用手持条形码扫描器对仓储物资进行逐个扫描,这将大大加快物资在物流供应链中的流通速度,减少人工操作失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RFID的使用可以使仓库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库存水平,防止由于货物的耗损和统计差错而可能导致的缺货。利用RFID技术还能够快捷准确的从大量物资中迅速定位,找到急需的物品。 (一)合理确定应用VMI策略类型   本文所指的军用物资不包括武器装备,专指纳入军队年度预算、通过市场购置、保障部队所需的供应品。它不仅包括军队物资部门长期归口管理的以价拨形式供应的原材料和机电产品类物资,还包括军队后勤其他业务部门归口管理的以实物形式供应的物资。   军用物资品类繁多且数量巨大,如果不考虑军事效益,而盲目搞一刀切,无疑是一种危险行为。因此必须根据其生产难度、军民通用程度区分出不同的VMI应用方式。一是全面VMI策略。根据《军用物资定购目录》,应将如下类别的物资纳入全面VMI策略范围:⑴军需装备及器材;⑵被装;⑶军用食品;⑷卫生装备及器材;⑸军用药品;⑹油料装备及器材;⑺军交装备及器材(部分);⑻仓库装备及器材;⑼燃料;⑽电子产品;⑾机械产品;⑿电工产品;⒀金属原材料;⒁非金属原材料。二是部分VMI策略。对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复杂、军民通用程度较低的物资,如⑴军交装备及器材(部分);⑵后勤指挥自动化装备及器材;⑶海军专用后勤装备及器材;⑷空军专用装备及器材;⑸二炮专用后勤装备及器材等,则采取部分VMI策略,即设立一定数量的安全库存,由供应商利用军方提供的及时准确的销售时点信息,确定发货补充数量和配送时间。   (二)建立系统、完善、透明的信息系统   供应商必须能够随时跟踪和检查到下游客户(即军队用户)的库存状态,才能够快速地响应其需求变化。为此,在实施VMI策略时,必须建立系统、完善、透明的信息系统。   首先要建立强力的信息管理机构。一是建立国防后勤服务中心,为军队的各种后勤活动提供信息保障。该中心的目录系统保存有各种在用补给品,部队用户可通过后勤信息系统全天24小时获取有关战备储备、日常分发以及经常采购的每种补给品的信息。如国家物资编号、补给来源、制造厂家、零部件编号、商界与政府通用代码、价格、包装信息,以及装运与处理指示等。这些信息数据能够为补给、订购、补给品单项管理、编目、维修和签订合同提供极大的方便。二是建立后勤保障信息总站。该信息总站是一个“一步到位”的后勤保障信息提供场所,负责物资从请领分发到转运以及其间的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提供。   其次要构建军用物资供需可视系统。该系统仅供军方内部使用。通过该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和记录各大单位物资用户的物资需求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和预测。该系统可为VMI策略的实施及时、准确地获取并处理用户的物资需求数据,与传统的物资需求人工处理、层层上报相比,不仅缩短了时间,而且其分析结果也更为科学、合理和准确。   第三要构建军用物资“EDI”系统。该系统不同于军用物资需求可视系统,该系统要求具备双向接口能力,既能够接入军事指挥网,又能够接入Internet,并具备极强密级信息过滤能力。通过该系统,既可以获取全国各地的企业在制的军用物资的品种、数量、单价、质量、规格等最新资料数据,以及相关的物资生产或流通生产企业全方位信息,又可以对需求信息和资源信息进行分析、配对,即按照“效费比”最高原则,根据需求向相应生产厂家下达生产指令、根据需求信息向部队终端用户下达调配指令。   第四要发展和普及各项基础技术。VMI的支持技术主要包括EDI/Internet、ID代码、条形码、条形码应用标识符等,这些基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情况直接决定VMI实施水平的高低。一要使ID代码正规化。由于军用物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为了便于快速分拣配送,必须建立一套正规统一的ID代码系统。目前,国外已建立了应用于供应链的ID代码的类标准系统,如EAN-13(UPC-12)、EAN-14(SCC-14)、SSCC-18以及位置码等,我国也建立了有关物资分类编码的国家标准,军队在对物资进行编码时,应遵照国家标准执行,以便于军企双方在物资信息方面的无缝对接。二要普及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是ID代码的一种符号,是对ID代码进行自动识别且将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的方法和手段。条形码对于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十分有效,是实现库存管理自动化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供应商对产品的控制一直延伸到部队用户的消耗点,实现客户库存的供应链网络化控制。因此,应在遵循国家条码编码规定的基础上,应尽可能使供应商的产品条码化。   (三)建立强有力的军企合作框架结构体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一个系统所需的资源不是专用性的定制资源(比如专门为三峡工程定制的发电机转轮运输工具),不管是偶尔需要还是重复需要,都能够在市场上得到该资源的配置。即市场是自由的、标准的、透明的,任何交易方式和内容都很容易在市场上找到,因此,交易双方都没有必要为了交易而去花费精力维护特定的关系。然而,由于军事斗争准备重要性和紧迫性,除了军民通用物资外,部分军方专用物资必须由专门企业生产,否则,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信用问题是VMI策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信用的最高级形式是法律,因此,应当以立法的形式确保VMI策略实施。立法的第一层次是《国防动员法》,主要对如何启动和实施国防动员做出规定,其使用范围既包括战争条件下的生产转轨,也包括平时国防战备;既包括应对外敌入侵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也包括应对内部的突发事件和各类危机。总的说,该法应具备“应战”、“应急”和“战备”三种功能。立法的第二层次是《军用物资生产法》,该法要对不同的地区、部门、行业制订相应的军用物资生产措施和办法。在此基础上,国家相关部、委应有完善的军用物资生产预案,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赋予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已经转交地方的军工企业一定的军用物资生产配额。各级政府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地方性军用物资生产法规和制度,用法律来规避由于价格浮动而造成的军费损失。军方则可采取竞标的形式,在众多生产厂家中优中选优。  邓伟   军事物流主要解决如何为武装力量平战时的生活、训练以及作战提供所需物质保障的问题。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   说它老是因为军事物流所从事的工作由来已久,只要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就必须考虑如何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我军从20世纪30年代建立军队后勤以来,为广大官兵提供物质保障一直是军队后勤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我军现行的编制体制下,军事物流被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的职能所涵盖,如何实现高效的物质保障是总后、总装各级业务部门长期关注的中心问题。   说它新是因为随着现代物流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物流新理论和新技术令人瞩目,现代物流崇尚的系统化全过程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理念正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以夺取未来战争胜利为目标,以现代物流理论作指导,优化调整我军物质保障现状,尽快形成快捷、高效的军事物流体系是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只能对军事物流体系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构建高效的军事物流体系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由于过去受技术条件限制,我们无法对庞大的物质保障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只能按照职能划分实行分类管理,形成装备、油料、军需等业务部门分别对部队实施保障的格局。   实践证明这种保障模式存在的弊端比较突出:首先,各业务部门从制定计划到实施保障都相对独立,缺乏统一协调,在采购和保障过程中容易导致某类物资供过于求而另一些物资严重不足,造成保障过程整体上存在浪费或低效。其次,由于各业务部门为部队提供各类物资的时间相对分散,各类物资的发放会占用部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服务质量低,引起的抱怨不少。第三,这种分散保障模式应急性差,反应速度慢,各业务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突发情况下及时对部队实施综合保障。   如果说我军物质保障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在和平时期尚未暴露出明显的危害性,那么一旦到了战时,我们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现代战争突发性强,短期内消耗惊人,对军事物质保障的时效要求更加苛刻。现有的各业务部门分别实施保障的模式很难满足战时综合化快速补给的需求,由此可见,我军各类物质保障分散实施的现状必须改革。   现代物流理论昭示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跃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管理能力,对物流全过程实施系统管理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已经成为现实成果。其实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军事领域曾是现代物流理论的沃土,正是由于二战期间美军应用运筹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战时物资保障的难题,才促使现代物流理论在战后蓬勃发展起来,被企业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现代物流理论对军队并不陌生,它的许多新理念可以毫无障碍地应用于军事物质保障过程。   现代物流最突出的核心理念有三个,即系统的观点、准时制供应和服务质量。系统的观点要求我们把物品在供需双方之间的转移过程看作一个整体,通过调节资源配置使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实现总体最优。准时制供应要求物流系统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物品用正确的方式送达正确的地点交付给客户。服务质量理念则提醒我们,物流业务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是物流系统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物流系统应该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竭尽全力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综合服务。   现代物流的核心理念对构建高效的军事物流体系提供了非常必要的指导原则,它不仅是一套评价标准,同时也指明了军事物流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构建高效的军事物流体系,主要应该抓紧完成五件大事:   一、以新理念促进体制改革   如前所述,随着近年来现代物流业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现代物流崇尚的系统管理理念正逐步被人们接受。系统管理是分类管理在科技进步条件下引发的必然演进,因为系统管理更接近现实系统本身,虽然管理难度增大,但管理对象更加准确。另一方面,系统管理带来的效益有目共睹,这是人们倾向于系统管理的关键。   目前我军的物流业务分割隐含于总后、总装的编制体制内部,在体制上构建一个完整、独立的军事物流体系非短时期内能够实现。如果能够在体制上对军事物流业务实施系统管理,无疑是改造军事物流现状最有效的办法。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机构调整和利益划分,因为我军现有的保障单位隶属关系不同,缺乏必要的系统管理约束机制,固有的弊端无法清除,因此军事物流管理体制由分散走向综合是一种必然选择。   其实美军的物流管理也在由分散走向集中,美军通用物资和零部件的供应均由国防后勤局负责,各军兵种只负责大型专用装备的采购。为实现综合化补给,美军研发了海上预置船。这种预置船以建制单位为对象实施综合保障,每个预置船中队有3到4艘预置船,储备的物资能够为1.7万人的海军陆战旅提供30天所需的各类物资。   我军的保障体制近年来也发生了明显改变,2001年实现了军区联勤,新体制下总后军需部、物油部的职能也将合并。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系统理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保障体制改革还会继续深化下去。把保障任务统一集中起来,形成完整的综合保障体制,是战时实施快速综合保障的基础。   二、建设强大的军事物流中心   军事物流中心是构成军事物流网的主干实体,在物流过程中起到调节流向和流量的作用。强大的军事物流中心不仅是平战时期物质保障的中心源,也是体现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军现有各类仓库数百座,从总体上看,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功能单一、位置分散、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缺陷,不仅技术条件差、保障能力低,而且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与过去“山、散、洞”的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以及“诱敌深入、全民战争”的策略明显不同。现代高技术战争已经没有前后方之分,消极的分散   隐蔽不仅削弱自己的实力,而且从保存有生力量的角度上看几乎徒劳。强大的军事物流中心是高效的军事物流系统最主要的构成实体。这些物流中心在设计上要能够保障一个战役方向7-10天的各类物资消耗,具备储存、快速收发、维修加工、维护保养等综合职能,配套设施相对完善,靠近交通发达、生活便利的城镇周围。物流中心的数量和配置地域应根据保障对象的分布情况以及运输资源的现状来合理确定,逐步形成简洁高效、符合未来高技术战争要求的强大军事物流网。   三、增强军事物流运输效能   如果说物流中心解决了物质保障过程中“有没有”的问题,那么物流运输就必须解决好“供不供得上”的难题。高效的军事物流体系最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快速反应能力和时效性,而军事物流运输恰恰是这些主要指标的具体体现。另外,军事物流运输效能的增强反过来会对军事物流中心的优化配置产生影响,促使物流中心数量减少、规模效益增加,对整个物流系统军事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现代战争的突然性、短持续、高消耗给军事物流运输带来了巨大挑战,除了依靠社会运输力量协同完成任务以外,不断增强军事运输效能是各国军队潜心发展的方向。例如,冷战后美军在规模数量上不断精简,兵力由1989年的213万下降到1999年的140万,但战略空运能力却从平均每昼夜5000万吨/英里增加到8000万吨/英里 。以强大的空运能力为支撑,美军在两次对伊战争中快速完成了前期部署,保证了后续行动的顺利进行。   增强我军运输效能要贯彻“依托社会,适度发展”的原则,因为现代化战争在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各类运输工具,仅仅依靠军事运输力量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应该利用有限的军费,集中研制和更新少量时效性高、能够满足战时需要的运输工具,如大型平板拖车、滚装船、能够在简易机场起降的多用途飞机等,这些运输工具在平时用于演习、训练,战时可以实施快速支援保障,为战争动员赢得宝贵时间。在战争持续期,大量的军事运输任务可以通过启动战时动员机制,征用和依托社会运输力量共同完成。   四、推进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   信息在军事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一方面我们必须通过信息来了解和掌握物流的状况和规律,为军事物流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我们又以信息为手段,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物流过程的调控。信息系统就像一张强有力的神经网,适时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及时对各类物资保障要求做出反应。   新时期军事变革的显著特征就是信息化,因此信息化建设在各国军队迅速铺开。由于基础薄弱、技术相对落后,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子系统,同样存在诸多困难,例如建设成本高、技术复杂、缺乏人才等,但是信息化建设作为新军事变革总的发展方向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保证信息化建设过程稳步有序;其次要吸收和消化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新理论、新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后还要建立一支信息人才队伍,使先进的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五、提高军事物流人才素质   现代高技术战争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人才的较量,人作为高技术的发明者和使用者,在未来战争中将会显示出巨大差别。我们在惊叹发达国家军队高度现代化的同时是否意识到:在这些现代化的军队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竟高达90%!   我军的知识程度普遍较低,加上长期以来许多领导把和平时期的物质保障视为“看物守摊”、“人搬肩扛”的简单劳动,因此从事物质保障的人员在知识程度上更加有限。高效的军事物流系统是大量新成果、新技术综合发挥作用的领域,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操纵系统正常发挥作用,提高人才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提高军事物流人才素质,首先可以考虑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知识复合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把他们放到相应的决策、管理岗位充分发挥作用;其次,要对大量从事物流基础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掌握和使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对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要鼓励其通过继续教育或考学、深造等方式不断进步,形成良好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第四,要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体现出“论功行赏”、“按劳取酬”的公平原则,保持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   总之,构建高效的军事物流体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许多人为此付出不懈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将会使我军的整体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  1 我军军事后勤供应链外包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1.1我军军事后勤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Pareto最优福利条件1是:在消费者嗜好、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如果再也无法改变资源的配置,使得一部分人的境况更好而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就是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福利条件(即帕雷托效应)。我军的后勤由于x非效率以及过高的交易成本无法实现绩效的最大化,达到Pareto最优状态。   军队的x非效率以及过高的交易成本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勤机构较庞大且后勤供应链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现在很多问题表明目前我军的供需条件不允许在长期军费开支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最小效率规模,或者创造更大的军事经济效益,这一切将导致资源的配置无效率。   (2)制度和质量管理不足。我军虽然在军事后勤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单位与单位的交流不够。虽然现在成立了联勤部,但是各个部门配合还是存在着障碍,而且我军目前的联勤部门还不具备物流供应链系统的职能。   (3)资源利用的效率低。这里的资源包括物资、资金与人才。例如在人才方面,军校毕业或从地方大学入伍的大学生们到部队后从事的工作专业不对口,致使许多人才“学无所用”等。   所以,要改变我军存在的x非效率以及过高的交易成本,就需要对我军内部进行后勤体制改革和后勤供应链的重新规划,这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供应链外包是后勤供应链重组的重要举措,将对后勤体制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2我军实行供应链外包的经济可行性论证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在做出决定时为满足收集和使用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费用。依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军事物流成本包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谈判成本、交易成本等。我军后勤存在着三种交易成本损失,即动机成本、信息成本和协调成本的损失。在和平与战争时期,我军如要讲究民用与军事效益,避免成本的损失或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就要使这三种交易成本的整体最小化。手段可分为两种方式:第一是进行军队内部体制的全面改革,这存在着复杂性和长期性;第二是后勤的社会化保障,在这里即供应链外包。由于地方的物流技术、管理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优于我军后勤。而且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第三方物流逐渐走向了专业化,例如现在有专门的医药物流、建材物流、油料物流、危险品物流等特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专业的物流在储藏、运输等方面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与一般的物流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弥补军内物流设施的不足及人才的漏洞,进一步完善我军物流供应链的科学管理,从而降低军队物流费用。   基于交易费用的供需关系分析如下:   假设我军军费在后勤方面总开支是AC ; MPC--军事物流运作成本(维持军队的战斗力); SPC--地方第三方物流运作成本(维持地方第三方物流的运作); PC--总运作成本; MTC--军事后勤机构中的交易成本; STC--地方第三方物流的交易成本; TC--总交易成本。 由公式PC=MPC+SPC TC=MTC+STC 得出 AC=MPC+SPC+MTC+STC AC=TC+PC 即是求MinAC=MinMPC+SPC+MTC+STC=MinMPC+MTC+SPC+STC(1) 假设军事物流过程中的总成本为MC 地方第三方物流的总成本为SC 则原问题变换为MinAC=MinMC+SC2 对(2)式求L的一阶导数,由题意知要使AC最大,必须MAC=0 ∴ dMCdL=-dSCdL 即边际军事后勤总成本等于边际供应链总成本,MMC=MSC   又因为边际后勤总成本=边际军事后勤运作成本+ 边际军事交易成本   边际供应链外包成本=边际供应链外包运作成本+边际供应链外包交易成本   军事机构规模水平的增加会引起以下变化:使用可变投入导致收益增加;由于固定成本分摊在更大规模上,使得AC下降。规模进一步增加后,也就是逐渐逼近军队的最大军事能力时,军队能够获得的某些军事后勤投入会受限,表现有: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总成本曲线切线斜率越来越大;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由此可知,如要根本上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使我军的军事能力上一个台阶和节省军费,我们必须进行军队体制上的改革,使军事物流总成本尽量接近地方的物流总成本,而且按照varian在其1990年所著的《微观经济学》所阐述的观点,(1)军队是属于公共品的范畴,如果要达到利益的最大化,需要进行公有产品的私有化改革。但是军队同时还是特殊的公共产品,所有权仅是归国家以及所有人民,所以要进行军事后勤的帕雷托最优化需要对军队进行机构以及制度的改革。实行军地合作的计划不但可以增强我军的后勤实力,而且可以同时使第三方物流公司受益,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进而实现双赢的局面。(2)“专业化”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专业化可以规避风险,使我军的风险系数达到最小,反映到军事上就是提高我们胜利的几率。因此我们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军事训练上,而把更多的社会保障性工作交给地方管理。   2 供应链外包的战略研究   2.1供应链外包战略与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外包战略的理念是:如果企业制造链上的某环节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如果这又不能为我们带来竞争优势,那么就将其外包给该行业中最好的专业公司做,从而为自己集中于本公司核心业务释放了资源、分散了风险,同时也提供了供应链的市场供应。因此,供应链外包战略的选择首先必须确定我军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既能给组织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又能全面反映组织的技术和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在军队中,核心能力就是军事能力,所以,我们一切的问题都要从提高我军军事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考虑。   2.2供应链外包参数分析   (1)军事、经济效益(military、economic efficient):投入到军队建设中的成本、原材料占总军费的比例,他们对军事效益的产出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内部能力(internal capability):指军事能力和后勤能力上的优势和资源的保留量。   (3)军事能力:分为平时、战时两个等级。   模型使用帕雷托pareto分析及ABC分析方法以“20\80”原则(系统20%的项目占用了系统关键资源的80%)将外包属性分为A、B、C三类,明确外包类型的战略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外包战略对供应链充分利用资源和整合军队的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都是有益的。   战时,要求的军事能力较高,经济性要服从于军事性。在战场上要求的是即时性,对时间要求十分严格,必要时可完全不计成本。   I.一般物流a:外包时间跨度短,供应商关系是传统型、临时型。   II.一般物流b:外包时间跨度根据战争需要变动,供应商关系是竞价式。   III.瓶颈物流a:外包时间跨度根据需要变动,供应商关系是临时的,广泛询价基础上的。   IV. 瓶颈物流b:外包时间跨度较长,供应商关系是长期性合约、竞标。   平时,要求军事能力应该较战时弱。但是对经济性和军事性之间关系要求应更加协调。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相对稳定并且是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进行,我们在保证军队建设的前提条件下必须坚持经济性优先原则,这也对我们的供应链外包策略有不同的要求。对其分析如下:   V.瓶颈物流c:外包时间跨度可变(2-4年),供应商关系是封闭的,有一定合作性。   VI.战略物流a:外包时间跨度根据需要变动(2-4年),供应商关系是与第一供应商密切合作,高度信任。   VII.战略物流b:外包时间跨度为5年-10年,供应商关系是单一动态合作的。   VIII.战略物流c:外包时间跨度10年以上,供应商关系是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 军事后勤供应链外包实施的注意事项 第一,我军应该破除传统的思维方式。片面强调部队的特殊性会把军队排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之外,从而忽略了市场规律体现的经济效益观念,加大我们的军事物流成本。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培训班,进行物流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并针对大家的物流工作方向进行专门的职业物流教育,使领导们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眼光更加卓越。第二,调整军事后勤编制体制。我们要大力进行军队的后勤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后勤问题。我军的现行编制规模极其庞大,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物流环节,把一些冗余的机构或合并或精简,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第三,军队具有特殊性,必须考虑许多地方物流公司欠缺的军事因素。第四,尽快进行关于军地物流的后勤法制建设。在当今的法制社会,一切都是按法律办事,尤其当我们加入了WTO后,关于军地合作的法律制度建设迫在眉睫,例如关于军地贸易、军地联合运输、军地仓储协同等问题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法律制定。第五,充分利用军地人才培养联办的一切优势。我们可以依托物流企业、地方大学进行人才的双向培养,从而在总体上提高我军的物流水平,并节约大量不必要的相关培养费用。   作者:陈志莉 姚思远 姜大立 王 丰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说,现代战争中仍严格遵循着这一基本规律。翻开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多彩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除充满烽火硝烟的激烈对抗场面,便莫过于是那些一辆辆满载着军需物资急驰而过的各种运输车辆、一架架满载兵员不停起落的大型运输机、一艘艘既载人又载物日夜兼程航行的巨型舰船了,这些丰富而神奇的军需物资、运输车辆、舰船、飞机、兵员以及电波等在信息化战争舞台上交相辉映,展示出现代军事物流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无穷魅力。   物流技术与军事活动息息相关   所谓军事物流,简单地说就是将各类军事物资从供给地向配置地域转移或战争消耗的全过程,其中既包括对军事物资的采集、运输和包装环节,同时也包括对军事物资的加工、仓储与供应等环节。对于保障军事物资从供给地向配置地安全、高效流动的各类技术、方法和手段,统称为军事物流技术。   其实,物流技术从一开始就是与人类的军事活动息息相关、形影相随的。它不但随着人类军事活动的出现而出现,而且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并伴随着军事活动的全过程。   向多维空间立体化保障迅疾扩展   在人类历史上,军事物流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冷兵器时期的军事物流技术。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力尚不发达,生产资料也相对比较缺乏,用于军事活动的物资无论是在数量上、品种上或是在质量上都还非常有限。因此,这个时期的物流技术比较落后,基本上局限于手拉肩扛、人背马驮的原始状态;在军事物流的环节上,也仅仅表现在对物资简单的采集、加工和原始的运输上。二是热兵器时期的军事物流技术,也可称之谓“机械化条件下的军事物流技术”,这个时期由于火药、蒸汽机、内燃机、飞机等技术的相继问世和大量运用,使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以机器代替手工的工业技术革命,人类战争也由冷兵器时期的刀枪相加的群体搏杀方式进入到热兵器时期的机械化战争模式。这个时期,由于物资得到极大的丰富,以及战争节奏的明显加快,大量军需物资在满足机械化保障模式的同时,也促使物流技术由冷兵器时期的手工化向机械化迅速转变;军事物资在物流过程中的采集、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在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上都得到了大大的延伸;军事物流也从先前的单一平面式保障方式,扩展到陆、海、空三维空间保障方式。同时,这个时期也是物流技术快速发展和大量运用的新时期,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三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事物流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网络等高新技术纷纷运用于现代军事领域,引发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战争模式也迅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作为推动和服务于国防现代化的军事物流技术,自然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飞速发展。例如,在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伊拉克战争中,物资的供给、消耗和流动都是巨大的,靠传统物流技术很难实现战场“直达保障”、“垂直保障”。战争中,为了确保军事物流的畅通无阻,美军大量采用集装箱储运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尖端技术,来提高物资的快速存储、运输和分发能力;运用信息处理技术、信息跟踪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全球定位技术等,对军事物资进行实时、实地和实量的精确化保障,从而为赢得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自动化可视化相融合   现代军事物流新技术,是以军事物流机械化技术为基础,逐渐向物流自动化技术、可视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方向发展,他们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支持,更相互融合,并科学、高效地运用于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军用物资的储存、分拣环节,物流技术主要趋向于自动化;在军用物资的调度、运输环节,物流技术则趋向于可视化;在军用物资的监控、管理环节,物流技术则趋向于信息化。显然,三者的运用都离不开军事物流机械化技术的支持。   具体地说,现代军事物流新技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条形码技术、射频卡、手持单元等识别技术,对补给物资进行识别与分类;二是运用全球定位技术和GSM无线传输等技术对运载物资进行可视化跟踪和管理;三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通信等技术对所有军需物资进行实时指挥与监控;四是运用防盗报警监控技术、自动化库房等技术,大力提高储存的安全性能及改善物资储存条件。   迎接新一轮军事技术变革挑战   如今,面对世界新一轮军事技术变革,各国都非常重视军事物流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纷纷把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及时注入到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把工业时代以机械化为基本特征的物流技术努力改造成当今以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军事物流技术;把计算机技术、可视化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全球导航定位技术、数字化技术、空间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与工业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科学地运用于物流体系的各个节点,以全面提高军事物流系统的整体效能;同时,进一步把物流方式从以往的“三维”空间延伸到“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化空间,使军事物流的保障步伐进一步加快、加大,这也就必将促使未来战争向更新、更高的模式发展和演进。 高技术战争下的军事物流   物流与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物流的概念也诞生于军事领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引入了实物配送理论,对军事物资的供应实行物流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此基础逐步发展了完整的物流理论。   根据所处的状态不同,军事物流可分为日常军事物流和战时军事物流。日常军事物流是指和平时期,与军事有关的物资管理、运输调度、维修保养、分级管理、后勤支持等方面的物流管理内容。而战时军事物流,则指在战争状态或战争演习状态下,所开展的军事物流管理。由于战时军事物流具有物流规模大、时间要求紧、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而被视为物流管理的最高水平,对物流管理技术和手段有极高的要求。   高技术战争是典型的高消耗战争。以海湾战争为例,在42天的战争期间,多国部队耗资达600亿美元,平均每天耗资约14.3亿美元。整个战争,美军武器装备、弹药、油料和各种物资的消耗,单兵平均每日200余公斤,是二战时的10倍,越战时的4倍。如此庞大的物资消耗,以及品种繁多的物资种类,对军队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军队物流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全球军事装备技术最为领先的美军为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美军提出了全球资产可视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将自动识别技术、全球运输网络、联合资源信息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综合在一起,使得部队指挥官可以不间断、可视化地掌握全部后勤资源的动态情况,全程跟踪“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从而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率。正是依托该系统,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后勤信息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只有1500人,但却使数万部队的输送、数亿元的开支,以及几十万种不同型号、规格的装备物资供应得以顺利进行。   我国军队已经提出,要迎接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国军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实现军队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全面提高军队的实战能力。信息化,简言之就是建设信息化部队和实施信息化战争。其最鲜明的标志就是组建数字化部队。所谓数字化部队,就是指以计算机为支撑,以数字技术联网,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员,从各种战斗、战斗支援到战斗保障系统都具备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的部队。军事专家普遍认为,信息化是未来军队建设的必然方向。我国军队正处在信息化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化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只有把解放军建成一支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现代化军队,才能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军事物流现代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军事物流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军事物流信息化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这些高新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讯技术等。   其中,条码技术是最基本的物流管理技术手段,应用条码技术可准确标识物流单元,包括人员、物品、设备、资产等,并通过条码识读设备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从而将物流转变为信息流,实现对物流的跟踪和管理。因此,条码技术在各国军事物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维条码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   传统的一维条码在常规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信息容量较小、依赖数据库网络的特点。在军事物流领域的特殊环境下,数据通讯网络容易遭到战争的破坏。因此,对军事物流单元的标识、识别和应用,必须能有效适应网络中断的环境。对于这一特殊要求,一维条码是难以满足的。而二维条码则具有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全面地对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具体可包括数字、文字(包括汉字)、图形等信息,从而可在数据库网络中断的情况下,获得物品的基本信息,实现物流的基本管理功能。当数据库网络恢复后,又可进一步获得物品的更多相关信息,实现更多的物流管理功能。此外,二维条码还具有译码可靠性高、错误纠正能力强、条码占用面积小、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的特点。同时,也可通过密码设置,实现一定程度的信息保密特性。   二维条码的这些特点,使得它非常适合军事物流应用的要求。因此,它在各个军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美国军方要求,所有的军品供应商必须使用基于PDF417二维条码的运输标签,并于1999年分布标签标准MILSTD197,在全美24个后勤军需仓库中使用PDF417二维条码。同时,二维条码还被美国军方应用到军械仓库、军械维修、军官证件、弹药标识、物资运输等各个领域。   在法国军队,二维条码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运输后勤管理,并在耐高温的金属牌上采用激光蚀刻PDF417二维条码来实现军事人员的身份标识,在军事抢救时,带有二维条码的军事人员的基础医疗信息,包括身份、血型、用药禁忌等信息,可在脱离网络的环境下,从二维条码中迅速获得,从而加速了医疗救护的过程。英国军队已在其所有的武器装备和设施上使用PDF417二维条码,条码中包含了部件名、序列号、部队番号等信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对武器准备的精确管理。   此外,我国海军某军械仓库,也在军队仓库管理运用二维条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和实践。经过8个月的探索和建设,军械器材入库、出库、统计、出库跟踪及库房温湿度、安全警卫,全部实现以二维条码为核心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彻底告别“一口清”、“一摸准”的旧管理模式,且保密性强。过去,向部队分发300种军械,需要3~6个月,而且还有差错。如今,分发9000多种军械器材,只需3天。战士手持条码识别机,一下就能“扫”出集装箱里的军械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家和使用要求,还能看到图像,误差率小于百万分之一。在一次大型演练中,他们利用便携电脑,仅4名官兵就开设了野战军械仓库,保障速度成倍增加。   目前,我国军事物流领域应用二维条码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我国国家质量监督局已于1997年,正式颁布PDF417条码的国家标准《四一七条码》。并且,一批国内厂商已经成功地掌握了二维条码的关键技术。例如,北京南开戈德公司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识读设备及移动数据终端,并在军队物流、金融物流、企业物流等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业界专家指出,二维条码技术的成熟,以及国产二维条码厂商的崛起,为二维条码在我国军事物流管理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指利用美国发射的27颗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从而为地面或空中的活动目标提供定位和导航。GPS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整套系统于1994年得到完善,是当今最先进的信息设施之一。GPS最初是美国国防部门为其基于全球范围的军事需要而建立的,三十年来已经为美国军队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在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就大量使用了GPS,为多国部队的海上舰船、空中战斗机、陆地军队、地面车辆等活动目标提供精确的位置数据,从而实现了对关键军事物资的动态和实时管理,实现了军事物流的实时和动态管理。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军队都用上了GPS。我国军事部门也在运用GPS技术。   射频技术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RF(RadioFrequency)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可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RF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   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在波斯尼亚的“联合作战行动”中,便在军事物流系统中采用了射频技术,以识别和跟踪军用物资。这是充分吸取了“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大量物资无法跟踪造成重复运输的教训,无论军用物资处于采购、运输、仓储、使用、维修的任何环节,各级指挥人员都可以实时掌握其状态和信息。具体的应用是依靠贴在集装箱和装备上的射频识别标签实现的。RF接收转发装置通常安装在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如门柱上、桥墩旁等),以及仓库、车站、码头、机场等关键地点。   物流,是指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进行物理流动,具体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通信联络等诸项活动。   军事物流,是指军事力量在平时和战时生活、训练、执勤及作战所需军事物资经过筹措、运输、包装、加工或生产、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送达部队而被消耗使用,实现其空间转移的全过程。   物流,从机械化战争中走来   数据搜索: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1年中国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万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0%左右,而这个数字在发达国家只占7%左右。   据专家估计,1989年我国物流损失大约300亿人民币,如果能够研究一下物流,挽回的损失可以抵得上当年的军费。   专家解读:物流专业,是2003年地方高等院校最热门的招生专业;物流人才,是2003年地方人才市场最短缺的种类。   其实,物流概念的提出和物流活动的成熟源于机械化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队机动性能的提高和机动作战的需要,如何做好流动性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如何合理有效地实现军用物资调配,做到省时、省力、保障及时,成为军事后勤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美军利用运筹学方法展开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军事物资供应的诸多棘手问题,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将它形象直观地称作“物流”。   军事物流是现代物流大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是指军事力量在平时和战时生活、训练、执勤及作战所需军事物资经过筹措、运输、包装、加工或生产、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送达部队而被消耗使用,实现其空间(或与支配权同时)转移的全过程。军事物流的流向、流量及其精确性、预见性如何,不仅起着支持和保障军事行动的作用,还发挥着调整和强化军事后勤力量,将国家的经济力、科技力转化为战斗力,以及支援和巩固国防建设的作用。   信息化战争呼唤现代军事物流   数据搜索:海湾战争中,美军后勤补给量是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作保障。   专家解读:任何战争都可以用“流”的观点来分析。战争大致都可以分为人流、信息流和物流。其中,人流指的是指挥系统和部队的人员的机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路径部队行动到什么地方,这些都是人流的关键。信息流指的是部队通过网络等各种手段传输的信息。物流指的是武器装备的流动和军队自身的指挥系统的转移。   信息化战争需要打造现代化的军事物流。   物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在发展现代军事物流的过程中,广泛采取了搭建信息平台的方式,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链接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对物流配送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进行“无缝链接”。   20世纪90年代初,美军就开始了“物流网点”的建设。机构上,由一个部门将过去几个部门分散管理的运输、补给、维修和其他保障职能统管起来。这个部门可以使用战场指挥通信渠道,了解作战部队的情况,掌握必要的指挥信息,因而能够准确预测,甚至预先在战场上配置所需物资。   物流装备是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直接载体。轻型载荷搬运装备,具有货盘装载系统的自装能力与巨大的载重能力,是向战场任何地点运送弹药的极好平台。美军载荷搬运系统的作用可以扩大到运输所有类别的补给品,这样就创造出了更大的载荷搬运能力与一些增补性的功能。   现代物流引发军事后勤革命   数据搜索:1999年,美陆军器材部根据“批发级后勤现代化计划”,通过合同方式,将“产品司令部标准系统”和“标准仓库系统”外包,由民间企业负责其运行与维护工作。目前,供货商直接保障美军的物资已有给养、服装纺织品、医疗器械和汽车配件等。   专家解读:军事物流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军事后勤革命。而军地物流的一体化,则是这其中的重要发展方向。理想的状态是,出现一批准军事化的物流企业,这些设施可以是军地通用的,一旦发生了战争,这些企业都可以被部队征用。这样的好处是,一来可以大大减轻部队的负担,同时也能要求专业的物流企业保障物资准确到位。   军地物流一体化,不仅减少了物资供应环节,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使军民通用物资储备于社会、市场、企业产品中,技术储备于企业生产中,物流设施设备人员共享。未来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只有建立起社会化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满足战争对物资的需求。 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物流模式的不断变革,当第三方物流刚刚被世界物流界普遍认同时,一种全新物流理念—第四方物流又在物流界倍受瞩目。   第四方物流的定义的及其特点   关于第四方物流(4PL),一种定义是:“指集成商们利用分包商来控制与管理客户公司的点到点式供应链运作”;另一种定义是“一个集中管理自身资源、能力和技术并提供互补服务的供应链综合解决办法的供应者”;安盛公司提出的第四方物流概念为“4PL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他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目前,安盛公司提出的这一定义似乎更为贴切而被广泛使用。   不管如何定义,这一全新的理念能够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为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不过4PL的概念在我国很少提及,即使在国外,物流对此也有不少异议,所以,4PL思想的发展前景如何,尚待理论完善与实践检验。   第四方物流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笄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因此,第四方成功的关键在于为顾客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务,即迅速、高效、低成本和人性化服务等。发展第四方物流需平衡第三方物流的能力、技术以及贸易流畅管理等,为客房提供功能性一体化服务并扩大营运自主性。   第四方物流的特点之一是其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有效地适应需方多样化和复杂的需求,集中所有的资源为客户完善地解决问题。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包括: (1)供应链再建,供应链的参与者将供应链规划与实施进行,或利用独立的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提高规模和总量。供应链再建议改变了供应链管理的传统模式,将商贸战略与供应链战略连成一线,创造性地重新设计了参与者之间的供应链,使之达到一体化标准。 (2)功能转化,主要是销售和操作规划、配送管理、物资采购、客房响应以及供应链技术等,通过战略调整、流程再造、整体性改变管理和技术,使客户间的供应链运作一体化。 (3)业务流程再造,将客户与供应商信息和技术系统一体化,把人的因素和业务规范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供应链规划和业务流程能够有效地贯彻实施。 (4)实施第四方物流,开展多功能、多流程的供应链精力,其范围远远超出传统外包运输管理和仓储运作的物流服务。企业可以把整条供应链全权交给第四方物流运作,第四方物流可为供应链功能或流程的全部提供完整的服务。   第四方物流的特点之二是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即其能够为整条供应链的客户带来利益。为客户带来的利益包括: (1)利润增长。第四方物流的利润增长将取决于服务质量的提高、实用性的增加和物流成本的降低。由于第四方物流关注的是整条供应链,而非仓储或运输单方面的效益,因此其为客户及自身带来的综合效益会出现惊人的进展。 (2)运营成本降低。即通过整条供应链外包功能过到提高运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流程一体化、供应链规划的改善和实施将使运营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降低。 (3)工作成本。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化管理,使存货和现金流转次数减少,工作成本大幅度降低。 (4)提高资产利用率。客户通过第四方物流减少了因定资产占用和提高了资产利用率,使得客户通过投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销售与市场拓展等获得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四方物流成功地影响着大批的服务者(第三方物流、网络工程、电子商务、运输企业等)以及客户的能力供应链中的伙伴。它作为客户间的联接点,通过合作或联盟提供多样化服务。第四方物流的优点可以使迅速、高质量、低成本运送服务得以实现。不少人认为,第四方物流流由于难以获得委托者的信任而只是一个设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第四方物流将会得到广泛地运用。   对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思考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十分缓慢。有数据表明,我国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的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账面反映为40%,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而美国1986年物流费用支出仅占其GDP的11.1%。我国物流业干线物流能力过剩,而未端物流本着能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整个物流各环节的贯通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从而制约了整个工业、商业的变革以及新兴的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由于第四方物流对物流服务有更深层次、更全面的要求,所以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任重道远。   (1)统筹规划,搞好物流配送的基础建设     现代化物流配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和大众消费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是第四方物流成长的必要条件。搞好物流配送基地的建设,是指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建设,形成大大小小比较集中的物流团地。在这些物流团地,可集中多个物流企业,便于物流配送业发展。   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日本横滨港货物中心(Y–CC)是日本最大最新的综合物流中心,仓储面积约为32万平方米,具有商品储存保管、分拣、包装、流通加工、商品展示洽谈、销售、配送等多种功能,并有保税区、办公区、信息系统、食堂等配套服务系统。其优良的物流设施,完善的功能为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物流作业中,铲车、叉车、货物升降机、传送带等机械化程度较高,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比较普遍。许多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了数码分拣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物流配送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为物流配送上水平、上台阶提供了重要手段和途径。良好的物流技术基础为第四方物流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资源整合,竞争走向合作    国内物流业资源较为庞大,但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各个环节(如仓储、运输、包装等)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需要提供一个全套的(或者称是全面的)管理方式(或手段)。上市公司“华北高速”的做法可谓通过资源整合提供第四方物流的有益尝试,即将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之中,借助于中国交通网这一网络平台,为国内物流企业提供切实的解决方案。目前,将主要以提供第四方物流为突破口,今后还将过渡到提供第三方物流即向参与其中的流通企业提供物流业务的整合服务。   据了解,国外在这一领域运已比较成熟,单是在物流软件销售方面,一个大型企业所需的物流系统软件,食欲甚至可以达到上百万美金。此外,为物流企业提供后期的持续服务(如业务的整合服务)收入也很可观。整体而言,国外相关企业物流费用大致占到生产成本的10%—15%左右。与国外相比,国内提供类似的服务在水平上大体少一个数量级,拥有比较大的价格优势。目前,国内物流业的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1/3左右,可压缩的空间很大,提供物流服务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从交通运输行业来看,国内大大小小上百万家的运输企业组成的干线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电子商务配送能力及物流末段配送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因此通过现有物流资源及电子商务等整合,由竞争走向合作是加速我国第四方物流进程的捷径。 (3)有效贯通全程   目前,我国在物流配送方面几乎没有一个专业的服务体系,广大的中小企业能力不强,效率不高,使滞后的物流与网上商流的快速、低成本不相适应,制约了物流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物流企业正在按照传统的物流模式建立自身的物流体系,包揽了干线物流—配送—投递到户的全过程,这样势必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独家统管全程物流只是一梦,最后只会造成浪费和失败。小有名气的从事城市间配送的阳光网达和从事物流末段投递到户的上海百大配送通过优势互补的合并,希望能够建立一种贯通物流全程的新物流体系,努力形成第四方物流的理想模式,也许他们的实践会给我们带来某种启示。 亚洲物流科技宣布与中国铁道部直属公司中铁集装运输中心(中铁集运中心)签订合作备记录,同意提供铁路集装箱运输的数据及资料,与亚洲物流科技共同发展集装箱运输信息技术,通过交流合作,为亚洲物流科技之第四方物流服务提供即时在线的数据及资料。同时,中铁集运中心提供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的数据及资料包括行驶的线路、车次、运价、集装箱站点等。这一组合,显然也体现了双方通过优势互补,建立一个全新的贯通物流全程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4)物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将中国物流重新组合,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性转变,而物流整合的粘合剂就是标准化和规范化。行业规范和标准,就是要对有关细节作出明确的规定。这些事情虽然细小,但无论是对整个物流行业、物流企业还是消费者而言,其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对物流行业来说。对物流行业来说,需要用标准化将供方—干线物流—配送—送达需方等物流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尤其是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物流企业的今天,其物流接口没有相适应的标准,很难想象其链接的难度和成本;物流企业来说,标准化是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于消费者而而言,享受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消费者权益的体现。第四方物流最大的难点在于,制造商依据什么能很放心地将其对物流的控制权交给物流服务商。解决难点的首要的前提物流服务必须标准化和规范化。   (5)企业革新,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   第四方物流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流企业的革新势在必然。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和对现代物流的正确理解。其次是应注重研究开发物流配送技术和装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最后要重视物流理论的研究与交流,加快推动物流的合理化、现代化进程。   第四方物流具有突破现行供应链模式的潜能,它能通过优异的运营计划、技能及其实施,显制造商建立一种长期进步、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所以,第四方物流具有及其诱人的发展前景。 现时内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如牛毛﹐他们专为生产商提供仓储﹑配送﹑运输等解决方案﹐直接为第三方物流商提供支援﹑增值服务的第四方物流商创造无限商机和挑战。    亚洲物流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睿日前在此间表示第四方物流着重资源整合通过电子化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增值服务这也是公司的业务核心。「譬如一架货车可装一吨货﹐通过我们的有效管理﹐可令它装够一吨半货物﹐使货车空间得到更佳的利用。」他说。    他直言公司不像马士基﹑ 中远集团等企业本身的船队和庞大资金所以无能力直接为生产商提供全套配送运输等物流服务。「但是﹐我们有的是信息科技人才﹐可以为他们以更经济的效益﹐提供第四方物流综合服务。」他称。    谈到内地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潜力时 他认为目前内地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体制内部管理都很混乱他们虽然知道要作出改善但心态总认为自己能够单独「搅得好」。所以内地第四方物流市场潜力是有的但要在短期内得到普及和认同仍然有一定难度。    与第三方有竞争有合作    赵睿指出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已经有一套电子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大多不愿意将这部分业务再外判﹔但是以另一个角度看有些第三方物流却对电子解决方案有很大需求所以他总结认为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既有竞争﹐亦有合作空间。    同一场合上亚洲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伟强指出在内地要发展第四方物流必需打造第四方物流的应用平台建立统一规范透过统一网络平台整合不同物流企业的资源这样才能增加物流的透明度提供更加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服务给客户。    他表示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搭建一个领先的第四方物流系统主要构件包括有创新的配送路径优化机制环球追踪系统(GTS)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    所谓「创新的配送路径优化机制」就是能令客户的管理层开拓具策略性的物流选择空间。配送路径优化机制能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各货仓及货车的所有活动成本量和载货量等亦能照顾有车队的客户而作出路径分析决定最有效的固定或主要运输路线连合不同客户领域调整车队以及分析服务频率等。     发展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    「环球追踪系统(GTS)需以环球定位系统(GPS)支持。市场对环球定位系统期待已久冀望能为消费者及工业市场带来改革。」陈伟强说成功开发环球追踪系统仍是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主要课题环球追踪系统对它们来说是必须的。    他认为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能为各方改善物流管理程序透过单一平台为客户提供主动的事件管理。此平台能无缝结合所有地方不同交通模式的运作令客户能透过每一步骤就能管理所有事宜。 现代物流在整合了货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之后,加快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因而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亮点。中国发展物流业是服极佳的中药,但这服中药需要第四方物流来作药引子,只有药引子用好了,中药才能充分发挥药性。    在中国的物流行业,还没有一家称得上真正的现代物流企业。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各经济主体对物流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物流已经无法满足社会要求。市场需求迫使物流业向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否则的话只能遭到市场的淘汰,即便对大型的物流企业也一样,国内某大型物流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公司是通过为跨国公司提供物流服务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物流巨头。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物流企业快速地发展了起来,如招商集团下设的各物流企业,但一些物流企业的服务既不够现代化也不够系统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种淘汰速度会加快,如果中国物流业整体不利用三年的过渡期快速发展的话,强大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必然通过控制物流实现对供应链的控制,成为名副其实的供应链链主,进而控制中国市场。    从企业方面看,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甚至一些大企业或公司内部附设的物流部门都在积极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物流供需双方之外的专业物流公司,第三方的概念广泛存在于服务贸易领域、商业流通领域、服务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资料显示,在欧洲,全年1290亿欧元的物流服务市场,约四分之一由第三方物流完成。其中德国99%的运输业物和50%以上的仓储业务交给了第三方物流,在商业领域已从货物配送发展到店内物流,即零售店将从开门到关门,从清扫店堂到补货上架等原先由商店营业员负责的一系列服务工作,全部交给第三方物流商完成。在美国,大型制造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占到69%,未来3到5年,美国第三方物流业的收入将以15%~20%的比例持续递增。相比之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我国现有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无论规模有多大,都体现不出应有的规模效应,相反,这些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利润空间窄小。原因就在于企业都在单兵作战,无序竞争,不能整合力量,为客户提供规范的、全程的、一整套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如果中国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话,必然会有很多障碍并会形成许多弊端。如果有第四方物流介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将大大不同。      按照国外的概念,第四方物流是一个提供全面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存在3种可能的第四方物流模式: 1.协助提高者: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工作,并提供第三方物流缺少的技术和战略技能;      2.方案集成商:第四方物流为货主服务,是和所有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它提供商联系的中心;      3.产业革新者:第四方物流通过对同步与协作的关注,为众多的产业成员运作供应链。      第四方物流无论采取哪一种模式,都突破了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能真正的低成本运作,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因为第三方物流缺乏跨越整个供应链运作以及真正整合供应链流程所需的战略专业技术。第四方物流可以不受约束地将每一个领域的最佳物流提供商组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最佳物流服务,进而形成最优物流方案或供应链管理方案。而第三方物流要么独自,要么通过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转包商来为客户提供服务,它不太可能提供技术、仓储与运输服务的最佳结合。      事实上,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是市场整合的结果。过去,企业试图通过优化库存与运输、利用地区服务代理商以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来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增长。但在今天,客户需要得到包括电子采购、订单处理能力、虚拟库存管理等服务。一些企业经常发现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缺乏当前所需要的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和全球扩展能力。为改变窘境,某些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正采取步骤,通过与出色的服务提供商联盟,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其中最佳形式是和领先的咨询公司、技术提供商结盟。随着联盟与团队关系不断发展壮大,一种新的外包选择开始出现。企业正在向单一的组织外包其整个供应链流程,由它们评估、设计、制定及运作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方案,这正是第四方物流。所以,第四方物流是中国物流业发展和提升的助力器。   摘要:文章综述了第四方物流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指出了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关系与区别,详细分析了第四方物流在整个供应链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要在中国实施第四方物流应具备的条件和我国目前物流领域亟待发展的领域。   一、 第四方物流简介   1.定义   第四方物流(Forth-Party Logistics—4PL)的概念是由美国埃森哲公司的Dow Bauknight率先提出的。美国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将“第四方物流”定义为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特点   按照国外的概念,第四方物流是一个提供全面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第四方物流是指集成商们利用分包商来控制与管理客户公司的点到点式供应链运作。我们可以认识到:第四方物流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程序集成起来,为顾客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务﹐即迅速﹑高效﹑低成本和个性化服务等,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持续运作成本降低和区别于传统的外包业务的真正的资产转移。第四方物流主要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二、第四方物流产生背景   在当今的供应链环境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追求导致了物流提供商有必要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物流服务,把提供物流服务从具体的运输管理协调和供应链管理上升到对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整合优化和供应链方案的再造设计。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替和电子商务影响力的迅速扩展使顾客期望越来越高,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对内要求整合资源和向外要求扩展的需求不断扩大。顾客未满足的期望推动企业重新评估他们的供应链战略。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第四方物流的产生。   面对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以前采用的诸如增加库存、利用第三方服务商等的传统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了。企业迫切需要包括电子采购、订单处理能力、供应链充分的可见性、虚拟库存管理以及必不可少的集成技术在内的一些新兴技术,以提高目前的服务水平。为此需要的大量投资使得对供应商的选择是慎之又慎。由于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缺乏满必需的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和全球扩展能力。这也直接导致了第四方物流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脱颖而出。   三、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区别和关系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定义: “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已签订契约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专业服务。”“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供应链物流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很广:它可以简单到只是帮助客户安排一批货物的运输,也可以复杂到设计、实施和运作一个公司的整个分销和物流系统。   4PL和3PL的显著区别在于:第四方物流偏重于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集成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而3PL则是偏重于通过对物流运作和物流资产的外部化来降低企业的投资和成本。   4PL是在3PL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四方物流具有很多的优势:能给客户提供最接近要求的完美的服务;能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利用第四方的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和资本规模为企业打造一个低成本的信息应用平台;能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信息技术。   3PL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实质性的具体的物流运作服务。而主要的不足是本身的技术水平不高,能为客户提供的技术增值服务比较少。4PL刚好相反,4PL的专长是物流供应链技术,它具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它的不足在于自身不能提供实质的物流运输和仓储服务。4PL的思想必须依靠3PL的实际运作来实现并得到验证;3PL又迫切希望得到4PL在优化供应链流程与方案方面的指导。因此,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全面的提供完善的物流运作和服务。3PL与4PL联合成为一体以后,将3PL与4PL的外部协调转化为内部协调,使得两个相对独立的业务环节能够更和谐、更一致的运作,物流运作效率会得到明显地改善,进而增大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扩大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获利空间。   四、第四方物流的作用   第四方物流是咨询服务和第三方物流以及技术支持相结合和产物。所以它综合了咨询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的优点,能从比较大的范畴去改善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对供应链的复杂的要求做出高效率的反应。这样,4PL对供应链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流程再造或供应链过程的再设计   供应链过程中真正的显著改善可以通过各个环节计划和运作的协调一致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各个参与方的通力协作来实现的。供应链再造改变了供应链管理的传统模式,整合和优化了供应链内部和与之交叉的供应链的运作,将商贸战略与供应链战略连成一线,创造性地重新设计了参与者之间的供应链,使之达到一体化标准。4PL服务供应商通过物流运作的流程再造,使整个物流系统的流程更合理、效率更高,从而将产生的利益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进行平衡,使每个环节的企业客户都可以受益。   2.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功能转化   通过采用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可以加强并改善各个供应链的职能。4PL通过采用领先和高明的技术,加上战略思维、流程再造和卓越的组织变革管理,共同组成最佳方案,实现对供应链活动和流程进行整合和改善。   3.业务流程再造   流程一体化,系统集成和运作交接。一个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帮助客户实施新的业务方案,包括业务流程优化,客户公司和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系统集成,以及将业务运作转交给4PL的项目运作小组。项目实施过程的最大目标,是避免把一个设计得非常好的策略和流程实施得恰到好处,因而全面发挥方案的优势,达到项目的预期成果。   4.开展多功能多流程的供应链管理   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可以承担多个供应链职能和流程的运作责任,工作范围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第三方物流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的运作,还包括制造,采购,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技术,需求预测,网络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等等。通常的4PL只是从事供应链功能和流程的一些关键技术部分。   4PL通过其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的能力来增加价值。4PL充分利用了一批服务提供商的能力,包括3PL, 信息技术供应商,合同物流供应商,呼叫中心,电信增殖服务商等等,再加上客户的能力和4PL自身的能力。总之,4PL 通过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关注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既提供持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方案,同时又能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   五、发展中国第四方物流的思路   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物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整个物流的资源,这样可以使我国物流产业有所提高,以应对加入WTO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   1.第四方物流企业必备的条件   要实现整合整个物流资源,不是所有的物流企业可以承担的。要想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企业必须在某些方面已经具备很强的核心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一些条件:   1.拥有技术过硬的供应链管理人员   要想在强手如云的物流领域站稳脚跟,必须要在业务流程管理和外包的实施方面拥有大批的经验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员,员工必须要有丰富的现代管理技术和知识,能够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角度进行物流运作分析和物流运作管理,从而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   2.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   为实现信息在供应链之间的共享,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平台,以保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畅通流通。物流运作中不断出现的大量信息能够有效的强化物流计划、物流作业、物流能力。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由此形成的信息流能否更好的和物流保持同步,已成为检验物流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成功的运作一个第四方物流,必须靠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来支撑,这样才能高效的利用整个供应链和各参与者的物流资源。   3.有足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作为一个第四方物流企业,它肩负着整合整个供应链资源的重任,所以它必须拥有足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关系和组织能力,以便更好的管理和整合各个参与者的物流资源。它同时必须有集成的供应链技术、外包能力、多供应链管理能力、多客户管理能力。   4.拥有良好的全球化的地域覆盖能力和资源支持能力。   第四方物流企业要想在高手如云的物流界有所作为,必须用很好的区域覆盖能力和支持能力,是该区域的该领域的新技术的主要倡导者,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2.当前我国第四方物流的亟待发展的领域:   1.打造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统一规范的统一的网络平台,可以整合不同的网络和物流企业的资源,增加物流的透明度,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更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集成服务。   最新、可靠并且实时的信息对供应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流分布在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物流流程的始终。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需要与上游或下游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实现各部分之间的光滑对接,信息流的畅通是最关键的一环。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持下,零库存的实现、运转周期的缩短都依赖于信息的灵敏传输。供应链上供、需之间急需信息交流、搭配、交易的网络平台,它可以将市场中极为分散、无序流动的信息集中起来交流和搭配,以增加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和利用后的利润率。通过构建功能强大的共享信息平台,可以加强物流管理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流通,更加有效的整合供应链上的资源。   3.培训高素质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人才   在我国物流人才和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从美国、德国、日本的物流发展的历史证明,4PL的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拥有了一支优秀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队伍,4PL才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才能够充分的开发、研究和利用市场资源。供应链和第四方物流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来支撑,所以需要特别注重培养一些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人才。   六、结束语   4PL是供应链的集成者,整合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资源和技术,能够使企业能够更有效率地快速反应供应链的整体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4PL是以3PL为基础的,要发展4PL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4PL的发展作铺垫,提高物流产业水平,其次加速信息技术与第四方物流的融合,建立完善的共享的信息平台,加速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物流水平,以应对加入WTO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文/亚洲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陈伟强   1.1 4PL与3PL之定义   1.1.1 第三方物流之定义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3PL)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其中,”第三方”是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一类专业物流服务公司或企业,其本身不拥有货物,但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物流管理、控制和专业化作业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可分为资产型和无资产型两种。资产型是指拥有仓库、运输工具、物流网点等资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无资产型是指不拥有上述资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只有通过与运输业者、仓库业者等的协作来开展业务活动。   1.1.2 第四方物流之定义   美国埃森哲公司的 Dow Bauknight 在 “Fourth Party Logistics- Breakthrough Performance in Supply Chain Outsourcing”文章中指出,企业的供应链正从” Insourcing “演进至逐渐接受”Outsourcing”、甚至是由第三方物流业者来提供服务,而”第四方物流(4th Party Logistics, 4PL )”将是继第三方物流之后的下一波重大趋势。”第四方物流”(Forth-Party Logistics-4PL)是指“一个供应链集成商,他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美国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定义)。因此,4PL经营者是基于整个供应链过程考虑,扮演着协调人的角色:一方面与客户协调,与客户共同管理资源、计划和控制生产,设计全程物流方案;另一方面与各分包商协调,组织完成实际物流活动。因此,4PL提供的是一种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与客户建立的是长期、稳固的伙伴关系。   1.1.3 4PL的几种模式   按照以上第四方物流之定义,4PL是一个提供全面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存在3种可能的第四方物流模式:   1. 协同运作模式: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同开发市场,第四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提供第三方物流缺少的技术和战略技能;   2. 方案集成商模式:第四方物流为货主服务,是和所有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它提供商联系的中心;   3. 行业创新者模式:第四方物流通过对同步与协作的关注,为多个行业的客户开发和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整个供应链的职能为重点。   1.2 4PL与3PL之区别   依据上面的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之定义,我们可以看出3PL与4PL之区别,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从组织形式上看,4PL通常是由客户与其一个或多个合作伙伴以合资或长期合同的形式建立的一个独立实体;   2.4PL在客户与众多物流服务提供者之间唯一起着一个接口(Interface)的作用,并通过合作或联营的方式对物流服务进行经营管理;   3. 客户企业供应链中的所有活动都由4PL进行管理;   4.一些大的3PL经营人可以在现有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发展成为4PL。   1.3 4PL较3PL之优势   从前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4PL是以信息化为手段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做的是物流管理,而不是3PL的物流业务,但它又不是物流软件开发企业。4PL克服了3PL在服务能力以及利益共享方面的不足,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各种需求作出更有效的反应,并通过充分利用内协与外协各自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利益最大化的服务。   具体地说,较之于3PL,4PL的优势主要体现于下列几方面:   (一)与3PL相比较,4PL能为客户“提供最接近要求的最完美的服务”。4PL的发展方案联结了3PL、技术服务和业务管理等,它可以不受约束地去寻找每个领域的“行业最佳”提供商,把这些不同的物流服务整合,以形成最优方案。而3PL要么独自,要么通过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转包商来为客户提供服务,它不太可能提供技术、仓储与运输服务的最佳结合。   (二)4PL提供的是一个综合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能集中所有的资源为客户完善地解决问题。4PL依靠业内最优秀的3PL供货商,技术供货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它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这是任何一家公司所不能单独提供的。它打破了行业和部门垄断,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培育多种运输手段,可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从而为客户提供“跨功能的作业一体化和广阔的运作自治空间”。而3PL虽然解决了企业物流某些方面的问题,如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但是3PL的力量显然不足以整合社会的所有的物流资源,解决当今的物流樽颈。虽然在某个和几个企业看来,物流运作是高效率的,但从整个地区、国家来说,3PL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的结果不一定高效率,甚至是低效率的。因此,3PL从解决一定范围内企业物流应该说是有效的,但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物流樽颈以及电子商务中新物流樽颈是远远不够的。   (三)利用自身的资本规模、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4PL为打造一个规范、统一、整合了不同物流企业资源的信息应用平台提供了可能性。充分调用这个平台,企业就能够实现创新的配送路径优化机制、环球追踪系统(GTS)和全球供应链管理。4PL透过这一平台,便能为各方企业改善物流管理程序,并为客户提供主动的事件管理。并且该平台能无缝结合所有地方不同交通模式的运作,令客户能透过每一步骤就能管理所有事宜。而该平台的建立,无疑需要巨大的资本、资源、技术和管理投入,而3PL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足以成为该平台“领导者”的角色。   (四)4PL充分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流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并对其实施无缝链接和有效整合,以充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得到包括电子采购、订单处理能力、充分的供应链可见性、虚拟库存管理及必不可少的集成技术在内的、实质性增加的服务水平。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的推动,而3PL恰恰缺乏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因此也就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专长和真正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   (五)“4PL”同”3PL”相比,其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对从事货运物流服务的公司要求更高,要求它们必须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4PL”最大的优越性,是它能保证产品得以”更快、更好、更廉”地送到需求者手中。当今经济形式下,货主/托运人越来越追求供应链的全球一体化以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跨国公司由于要集中精力于其核心业务因而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物流外包。基于此理,它们不只是在操作层面上进行外协,而且在战略层面上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昼夜期间都能得到”更快、更好、更廉”的物流服务。这其中就包括运输一体化、供应链再造功能,依据客户的要求,及时改变或调整战略战术,使各个环节的计划和运作协调一致,使其经常处于高效率地运作。   总而言之,4PL通过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满足企业所面临的广泛而又复杂的需求。它关注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既提供持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方案,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客户的独特需求。突破了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能做到真正的低成本、高效率、实时运作,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第三方物流缺乏跨越整个供应链运作以及真正整合供应链流程所需的战略专业技术,而第四方物流可以不受约束地将每一个领域的最佳物流提供商组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最佳物流服务,进而形成最优物流方案或供应链管理方案。为客户供应链中的每一环节创造价值,包括增加营业额、降低营运成本、流动资本及固定资本。营业额可因为加强产品的品质与效益及改善客户服务而增加;营运成本可因为提升营运效率、加强作业流程、节省采购支出而降低;流动资本可因为降低库存及降低从接到订单到收取货款的循环时间而降低;固定资本则可因为资本资产的转移及增加资产的利用而获得降低。 第四方物流呼之欲出   物流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的集成的一体休的现代概念。全世界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我国物流发展明显不适应我国继续发展需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目前,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势头,加剧了物流的瓶颈作用。这一问题,表面上看是我国物流服务问题,其背后的原因,是我国为物流服务运作的物流平台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物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确,第三方物流解决了企业物流某些方面的问题,如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如在欧洲,物流服务市场约四分之一都是由第三方物流来完成的。很多仓储和运输业务都是由第三方物流来实现。甚至有的零售店,早上只管开门,晚上只管关门,缺什么全由电脑管理,该送时有人送,根本就没仓库了。   但是物流作为一社会化系统产业来说,为了使整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物流高效率运作,第三方物流的力量显然不足以整合社会所有的资源,解决当今物流瓶颈,达到解决最大效率。3PL虽然在某个和几个企业看来,物流运作是高效率的,但从整个地区、国家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结果不一定高效率,甚至是低效率的。其次,由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需要一个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来支撑,分工进一步细化,第三方物流向专业化发展均势明显。因此,第三方从解决一定范围内企业应该说是有效的,但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物流瓶颈以及电子商务中新的物流瓶颈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现有物流服务还不能满足客户的紧迫需求,同时在合作关系上还普遍存在着信任问题,这也成为我国物流社会化的一个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重新走西方发达国家机关的第三方物流之路,是不可能解决中国物流问题,必须从国民经济大的方面做全局考虑,走超常规发展之路,才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原因如下:一是我国工商企业长期形成“大而全”格局使企业在激烈的竟争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重复建设不仅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已成为物流发展的障碍。二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中,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则为数不多。“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界存在的产要问题。三是有些企业想涉足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物流信息、技术方面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物流需要,更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即将加入WTO,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面对将是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很难短期内的技术服务方面 是达到与对手匹敌的实力。 解决瓶颈的关键 于是,有人提出,必须有人来管理与第三方提供商的关系。但是,管理的位置应由谁来担当呢?是顾客、第三方还是其他?前不久、有人提出了第四方物流(4PL)的概念,把它定义为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他调集和管理组织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钱个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 从概念上看,第四方物流是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它提供可以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也为其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显然,第四方物流骒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同时也是发挥政府职能,在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所能做的唯一切入点。而且,我国在加入WTO后,提高 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竟争力,应对跨国物流公司的竟争,短期内不可能通过入选落后的物流来实现,只有通过第四方物流才可能实现。这也是我国政府在如何发现代物流要考虑的重点。 然而谁能成为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一个很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还是另一种方式? 如果从我们整个社会系统来考察,不难发现,第四方物流公司是某个和某几个第三方物流有关企业学还是物流供应链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物流企业,离第三方物流或脱胎于传统物流企业或来源于国外独资和合资企业,而且还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短期内不能成为整合物流资源的“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显然,真正能成为第四方物流一的角色是缺位的。 那么,到底有没有第四方物流?实际上,网络经济的发展使第四方物流为可能。首先,通过国际互联网网络平台可达到信息充分共享。网络平台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及时性、高效性、广泛性等特点,通过互联网很容易达成信息共享的目的。其次,通过国际互联网网络平台减少了交易成本,实现最大的物流资源的整合。由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共享的优势,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使中小物流企业也能够获益。第三,网络平台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也没有企业 自身的利益面,容易组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其它物流企业都认可的形式,比如联盟形式,最终实现物流产业整合。 显然第四方物流企业如果实现整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四方物流企业必须不是物流的利益方四方物流必须能实现信息共享;第四方物流必须有能力整合所有物流资源。而真正满足此条件的只有虚拟的物流网络平台。 切入途径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解决企业物流的关键,即第四方物流则解决整个物流的主要问题。因此,发展第四方物流须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第四方物流发展做铺垫。可为第四方物流首先是通过 第三方物流整合社会资源基础上再进行整合,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比较分散,既有改制后的大型物资集团,又有生产企业延伸供应链而形成分管的专业化物流公司,还有外商和民营企业。为迎接加入WTO 后对现代物流的需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这样既可以在不增加资本投入的情况下,提高物流效益,又可以为协作企业创造“第三利润源”。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当前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 2.加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正如前述,发展第四方物流是解决整个社会物流资源配置问题的最有力的手段。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培育第四方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这样可能使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加入WTO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竟争。 目前物流方面网络企业很多,但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的和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并不多。目前要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的信息平台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 3.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做好物流基础建设、产业服务、规范工作。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提升,必须通过第四方物流完成。对第一方或第二方物流能靠政府通过财税政策倾斜,困为目前物流资源在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如仓储和运输能力已经是供过于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靠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就能生存。唯有第四方物流对整合社会资源、物流产业的提升有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产业服务、规范工作。比如建立商品条形码标准,鼓励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加大物流人才引进力度等。 本文地址:RFID技术在军事物http:/www.606212.com/a/5241.html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物联网突进:异类物流

    下一篇作文:建设既有效益又有效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RFID技术在军事物》为物态网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RFID技术在军事物》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