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网物流常识物流资讯物流百科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时间:2023-05-17 21:19:27 | 作者:admin
编者按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陆江会长担任编委会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为主编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将于“五一”前后出版,各地新华书店公开发售。全书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和资料汇编三大部分,是了解中国物流发展的权威著作。 本文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贺登才撰写,系《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的《第一篇综合报告》部分。本篇共四章: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特点,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08年中国物流发展展望。今天继续刊登第三章,敬请关注。 第三章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7年,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增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是多年来累积的老问题,也有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居高不下,但物流企业利润率持续下滑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行效率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一直在高位运行。2007年,比5年前的2003年只下降0.5个百分点,比2006年的18.3%还上升0.1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率仍高出1倍左右。 但是,社会物流总费用持续高位运行,并没有带来物流企业利润率的上升。据初步调查,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左右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也就是说,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增长的物流费用,并没有变为物流企业的利润。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我国物流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一是运输费用。2007年增长17.6%,占总费用的54.4%;其中道路运输费用增长17.9%,占全部运输费用的63.2%。其中既有油价上涨的因素,也有运输组织化和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下,各种运输方式不匹配、不衔接,难以发挥综合优势的原因。二是保管费用。2007年增长21.2%,占总费用的32.9%。其中利息支出增长16.6%,占全部保管费用的42.2%;仓储费用增长19.9%,占全部保管费用的25.9%。反映出我国物流运作周转慢、效率低的问题仍然没有明显改观。三是管理费用。2007年增长13.6%,占总费用12.7%,反映出我国社会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社会物流总费用,对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影响极大。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产生20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社会物流总费用的降低,依赖于物流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使其有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如果物流企业利润率越来越低,低到不足以支撑基本的运作,那么,许多企业和资本将会退出这个行业。由此带来的只能是产业化程度进一步降低,物流总费用继续走高。当前物流企业利润率的下降是其发展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较快 (例如油价、用工等),而物流企业的分散、弱小现状,在市场上难以取得定价的话语权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形成物流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还需要产业内外两个方面的努力( 二、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但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能力不强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一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增速,但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却低于社会物流总额5~10个百分点。这显示出我国专业化物流发育缓慢,社会化需求水平较低。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大中型制造和商贸企业自营物流占有相当比例,普遍拥有仓库、车队、装卸设备等物流资源,大量的物流需求分散在不同的企业。同时,高度分散的物流市场、严重缺失的诚信体系,使物流外包存在风险,对社会物流需求的扩张和升级形成制约。制造和商贸企业不愿共享核心物流资源,物流外包局限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单一物流环节,简单的以价格作为衡量外包的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物流需求的聚集和释放。企业在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又找不到合适的外包对象,纷纷增加物流资源投入,进一步抑制了社会物流化需求的扩张。此外,受现有管理体制和政策的影响,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面临人员安置、财务成本增加等问题,企业缺乏外包动力。这些都是物流需求社会化进程的严重障碍。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仍处在粗放经营阶段,初级物流服务多,高端物流服务少;单一物流服务多,一体化物流服务少。大部分企业仍然在离散的物流功能上过度竞争,把精力过多的放在成本降低和价格竞争方面,提供的产品同质化严重,还不能满足物流需求社会化的需要。特别是,我国物流企业起点低,发育慢,“小、散、差、弱”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一些领先的物流企业从制造业需求出发,介入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流程,共享资源、共担风险,成为制造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但总体上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分析、模式创新、运作执行和管理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难以满足上下游企业对供应链服务的要求。 物流的发展应以需求为基础,产业为依托。只有将分散的需求转化为专业化、社会化的需求,才能推进物流的产业化运作。发展过程应该是供需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合作的结果。如果供方总是以为需方不愿意物流外包,需方又总是不放心供方的能力,就会陷于停滞不前的窘境。任何产业如果离开了需求的推动,也就没有供应能力的提高;当然,专业化的供应能力问题不解决,企业就不会把自己的需求转化为社会化需求。 三、物流产业发展很快,但相关要素支撑不够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得到持续较快发展,需要相关的要素支撑。随着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持续扩张,相关要素的瓶颈制约越来越明显。 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缺乏企业正常发展所必须的融资渠道及流动资金匮乏,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银行信贷的抵押物仍以不动产为主,对于民营物流企业的车辆、物流设备、应收账款等抵押担保业务还没有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行业“互保”、“联保”等增信机制还没有建立,政策性担保手段还在探索中。社会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是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一大障碍。 人力资源的制约。现代物流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目前,我国物流企业高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同时操作性员工成本持续上升,稳定性下降。 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存在重线轻点、衔接不畅、区域不平衡的问题。道路、港口、机场、园区、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快捷、畅通、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难以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 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企业难以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物流生产率。全行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难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物流流程,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物流技术应用在模式创新和价值链重构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我国物流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政策环境已有较大改善,但许多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 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文件发布和2005年全国现代物流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后,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收到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够 1.营业税重复纳税的问题。许多企业已经得到实惠,但在物流税收试点企业中,因“所属企业”界定不明确,分支机构和控股机构还不能全面享受试点政策;试点企业使用个体运输车辆后,个体运输车辆运输户不愿意或不容易取得合法有效凭证,试点企业无法进行营业额减除,降低了试点效果;试点企业“仓储业务”及“仓储费”的内涵没有明确规定,各地在执行中无法掌握;试点范围还需要继续扩大,试点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引导社会资源的整合和规范化管理。 2.城市配送车辆限制问题。各地对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的限制式管理,难以适应城市配送的物流特点。由于缺少相对统一的指导原则,各城市自行其是,也给一些不规范、不透明的管理留下了空间。 3.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多少固定资产,也没有其他企业愿意为其担保,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资金问题也是瓶颈。 (二)物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 1.促进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缺少鼓励性政策。一些企业反映,物流业务主业分离成立专业公司,取得收入时部分原制造成本变成了营业收入,造成税负增加;制造业企业把原基础设施租给专业公司取得收入后也要纳税,无疑增加了分离的难度。制造业将物流分离外包时面临富余人员和设备的出路问题,也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2.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缺少引导性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物流企业伴随更多制造企业“走出国门”。但目前我国尚未对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在国际融资、收购、重组、审批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指导,在海外资金结算上存在不便,与所在国的政策协调也是严重问题。 3.外资物流企业对国内物流市场的控制力缺少约束性政策。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利用中国招商引资开放政策大举进入国内物流市场。一是通过直接投资,在港口码头、物流地产等方面,外商正在形成对于基础设施的控制力;二是通过控制价值链的高端,来控制处于低端的国内企业;三是通过制定游戏规则,如国际标准、国际惯例来影响国内市场的发展;四是通过并购国内网络,占领市场。在这个领域我们还缺乏相应的法规和监管体系,如不加以研究,将会影响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与经济运行的安全。 (三)物流市场不正当竞争依然存在 主要是一些地方的封锁和保护,对外地企业一定程度的歧视;一些行业的垄断,对新进入者形成障碍;一些企业在竞标和承运中,报出远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货主单位采取价格“一票否决”,使得许多企业退出竞标;还有个别地方和企业诚信度缺失,“货运蒸发”、“卷款走人”现象时有发生,对整个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四)土地使用税大幅度提高 仓储企业是带有一定公共服务性质的微利企业,但土地使用税的大幅提高使他们不堪重负。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反映,2006年交纳土地使用税1353万元,2007年预计增至4778万元,将增长253%。这样的增长速度,与其经营业务的增长不成比例。部分企业反映,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物流企业普遍出现了经营收入迅速扩大,但实现利润并没有相应增长,甚至下降的问题。长此以往,无疑将削弱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后劲,影响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未完待续) 本文地址:中国物流发展报告(节http:/www.606212.com/a/5002.html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零售企业与物流企业设

    下一篇作文:破解农村网购配送“最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中国物流发展报告(节》为物态网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中国物流发展报告(节》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