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21:12:45 | 作者:admin
论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物流系统的完善
摘要:应急物流除具有普通物流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和公益性等特征。分析构建健全的应急物流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组织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物
标签:物流管理
摘要:应急物流除具有普通物流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和公益性等特征。分析构建健全的应急物流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组织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物资储备系统、运输配送系统、保障系统和回收系统六个方面去完善应急物流系统,对减少公共突发事件爆发带来的影响和损害至关重要。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系统;对策
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对应急物流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03年SARS的爆发我国才开始重视。2006年底,经国资委、民政部批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组织。从2008年初的雪灾、汶川地震等公共突发事件中,可以看到我国在应急物流方面做出的努力,但也暴露出应急物流系统一些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构建健全可靠、高效率、低成本、灵敏快速的应急物流系统势在必行。
一、概述
突发事件是指突发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1]。应急物流就是为应对这些突发事件而对人员、物资、资金进行紧急保障,以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受损的程度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应急物流供给活动。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除了具有普通物流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和公益性等特征。
与之相配套的应急物流系统则是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将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和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一般说来,应急物流系统有四项主要功能:一是迅速抢救受灾的人员、物资和设施设备,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二是及时补充物资,保证抢险救灾活动顺利进行;三是维持灾区的秩序,稳定灾区的民心;四是适时供应物资,帮助灾区重建。
由此可见,应急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政府部门、军队、社会团体等不同的系统,也涉及到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不同物流环节,还涉及到人才、技术、信息、法规、资金等不同的组成部分。
二、构建健全的应急物流系统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应急物流系统得到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越来越成熟,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给予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发展一定的支持,但对比国外应急物流的成功经验,存在信息不畅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1.应急物流系统中的政府管理和社会资源的不协调
社会救援力量如民兵组织等,和红十字会、志愿者、物流协会等社会团体的重要性在几次重大的突发事件中显而易见,是政府应急物流管理的有效补充,但我国应急物流组织方面的不足也十分明显,如社会团体筹集的救灾物资找不到发放的渠道,志愿者们热情而盲目地进行救援却帮倒忙等,不仅影响救援进度,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也暴露出政府管理和社会资源的不协调问题。
2.应急物流信息不流畅,缺乏共享机制
信息流的流畅是应急物流有效运作的基础[2]18-22。在我国目前的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系统的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各个城市的应急指挥平台也不能进行信息共享,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不完善,影响政府做出科学、果断的决策。
而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杂乱,虚假信息和谣言等问题,严重影响灾区民众情绪的稳定,影响救援工作的开展。
3.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不健全
完整的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包括基础设施保障、法律制度保障和应急物流人才保障。我国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骨干运输通道、铁路网络和民航支线的支持能力不足,衔接度不够;第二方面,虽然有统一的指挥,使得物流运作过程更加紧凑,确保了应急物资的迅速到位,但缺乏权威性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政策下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容易造成秩序紊乱,成本高、效率低。
4.应急物资储备不合理
应急物资是应付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出现如下问题:一是救灾储备中心布局不合理,自唐山大地震之后建立的救灾储备中心大部分分布在中东部,从物流合理化的角度来看,当在中东部以外区域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难以做出快速响应,且仓库中救灾物资储备量少,物资品种少,多为帐篷、被子,其他如药品、粮食等较缺乏;二是救灾物资储备分散于各部门,物资供应组织协调难,物资保障成本高;三是救灾物资供需失衡。由于我国救灾物资很大一部分是应急捐赠,这样就容易出现救援初期应急物资真空,而后期物资饱和,甚至是供应过剩,浪费严重等现象。
三、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若干建议
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应急物流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应急物流组织系统、应急物流物资系统、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急物流运输配送系统、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和应急物流回收系统。
(一)构建系统、协调的应急物流组织系统
国际经验表明,及时、有效地应对灾害袭击,需要建立一个统一高效、责任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的应急物流组织系统来进行组织协调,做好分析应急物资需求、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制定协调保障计划、应急物流调度、收集物资供需信息等工作。而这个应急物流组织系统的建立和有效运作,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公共权力部门,所以必须由政府来领导和实施,在政府的机构中建立一个常设专业应急指挥中心,整合国家、军队、地方的相关机构,建立专业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同时引入专家辅助决策机制,通过专家参与决策活动,避免政府领导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非专业的指挥所带来的不利结果,有助于决策者准确分析和判断,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可以组建一个类似联盟的组织,将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等组成一个联盟,开展协同式配送,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实现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协调广泛的社会资源,保证应急物流的通畅、快捷。
(二)加强应急物流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组织管理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会造成极端恶劣的环境和作业条件,通信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往往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保证通信网络的畅通,不影响指挥控制,要适当保留和利用传统甚至是原始的通信手段,积极搭建高端与低端相结合、高科技与传统手段并举的多样化营救物流信息网络,提高应急物流信息的可靠性,保证信息的流畅。
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促进公共信息系统的畅通,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筹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应急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各个城市的应急指挥平台能进行信息共享;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信息归整集中,使得各类信息能集中呈现,利于决策部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有效做出决策[3]。
建立严格的信息公开制度,将真实情况及时传达到民众,制止谣言和虚假消息的传播和蔓延,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这样可以稳定民众的情绪,释放出巨大的社会力量,形成“同舟共济”的团结局面,有利于救援活动的进行。
(三)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整合社会资源
1.转变实物储备方式,实行市场化储备和政府储备相结合。市场化储备方面,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企业的加入,利用物流企业专业化的设备和人才的优势进行存储,势必会降低物流运行成本,提高应急物流工作效率。政府可根据市场化对等原则,对在应急物流中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应给予合理的补偿。
政府储备方面,加强物资储备管理,对于待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做到物资储备分布、规模及结构合理化;改善已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基础设施设备,合理安排存储计划,优化内部结构,充分利用仓库空间,增加储备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应急物流前期阶段必须使用的物资如医疗物资、防护器材等的储备量。
2.发挥市场作用,转变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实行实物储备与合同储备相结合。对于那些不可能进行大规模储备的救援物资,如饮用水、方便面等生活用品实行动态储备,可由民政部门提前与提供主要应急物资的企业签订采购合同,一旦需要,签约企业迅速提供价廉优质的物资,这样既可以保证应急物流的需求,避免商家趁机涨价,又可以减少因储备物质的资金占用。
3.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数据库,实现储备信息的共享,定期汇总更新数据库信息,加强应急物资的运作和监管,实现储备库之间的联动,建立一种层次简洁、反应快捷、动态化的应急储备机制。既有利于有关部门对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的了解,也有利于政府在号召捐赠物资时,明确捐赠重点,避免出现物资供需失调的情况。
(四)建立供应链应急物流管理配送体系,提升应急物流运作能力
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整合现有国内外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大型物流企业共同配送,利用企业已经建立起来的供应网络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
(五)加强应急物流的保障系统建设
1.完善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系统
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系统包括具有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以及运输、库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等相关设备和工具等,它构成了应急物流体系有效运作的物质基础。所以通过系统各要素进行改造与重组,使之有机融合,实现整体优化与协调发展。
(1)构建立体网络化的应急物流通道打破常规建设思路,立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以城市、乡镇等人口密集聚居区为节点,综合考虑运输方式的特点,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码头、车站等设施的服务保障能力,构建网络化、立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2)整合现有物流通道,建立应急物流“紧急通道”整合现有物流通道,充分挖掘其应急功能,建立应急物流“紧急通道”,实现常规物流通道与应急物流通道的资源共享。一旦需要,能组织好各种应急物流方式转换节点的协调衔接,实现通道的高效率,避免出现影响通道正常运作的情况。为应急物流运输提供绿色通道,采取优化措施,简化作业程序,降低应急物流的制度成本,提高速度,使应急物资迅速通过海关、机场、铁路、地区检查站等,在指定时间内到达受灾地区。
(3)完善与应急物流通道机制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完善和建立一批设计合理、经济适用的固定设施,配备实用型便捷化应急物流设备,研究开发用于应急物流的适应时代需求的装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物流支持能力,大幅度提升应急物流的保障能力。
2.健全危机处理法律法规,保障应急物流的有序进行
当前我国的突发事件呈现频繁性、强破坏性及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各级政府应对管理的难度加大,必须建立完善统一、协调一致的应急物流法律和制度体系,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家机关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范围,以及企业和公民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应急物流各环节标准等政策措施。要求在灾难发生时,政府在动员相关人员和社会资源时候,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协调上畅通无阻,在预案上有所准备。同时按照法律法规,强化地方政府在平时对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4]145-147。
3.加快应急物流专业队伍的建设
应急物流专业人员系统应包括应急物流指挥决策人员、科研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使用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他们是应急物流体系的中间力量。所以在专业团队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物流专业人员自身技能的巩固,提高操作执行速度,提升应变能力,培养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候能审时度势,能灵活机动地处理并化解危机。除了物流专业队伍外,工程技术、医疗卫生、救助救援等方面的人员也是应急行动中的成员,与他们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增强应急物流系统实施的效果。
(六)制定回收制度,完善逆向物流网络结构
制定回收制度,将可回收利用的物资如帐篷及未发放完的应急物资,由相关部门将其回收,存储于政府各级应急储备仓库。回收后的物资统一进行清洁、维修,方便下次使用。然后根据各个应急储备仓库的库存重新进行调配补充,以此实现应急物资区域性的均衡配置,降低应急物资投入的成本,完善逆向物流网络结构。
本文地址:论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http:/www.606212.com/a/4584.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