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网物流常识物流资讯物流百科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时间:2023-05-17 21:08:57 | 作者:admin
□ 丁俊发 作 者 简 介 丁俊发,研究员,中国著名流通与消费经济学家、资深物流与供应链专家,中国流通G30成员、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商务部特聘内贸流通专家。长期从事流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物流经济学研究。曾任国内贸易部党组成员和总经济师、国家内贸局党组成员及副局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等职。现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海事仲裁委副主任、亚洲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首席顾问、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特聘副会长、东北亚物流学会名誉会长。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的物流业发生了以下变化。 第一,政府加大了推动力度。 当时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有四大难关,一是理念,大家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商业运作模式,物流需求释放受到影响。二是缺少物流服务商,传统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不知如何转型,外资制造与流通企业进入缺少国内物流服务商跟进。三是物流人才严重短缺,当时初步估算,到2010年,缺30万管理与工程人员。四是体制、机制约束,市场如何构造,环境如何优化,政府如何监管,一系列的问题亟须解决。 在前一段探索与起步的基础上,政府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前,党中央与国务院高度重视分销业与物流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考虑到物流业刚起步,分销业有一些薄弱环节,在许多领域规定了三年的过渡期,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冲击。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形成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优势(《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443页)。2002年2月25日,他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WTO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只有现代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的生产。因此,要大力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 2003年下半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对全国物流业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得到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批示,200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物流业发展。 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在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单列一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得到确认,并第一次列入五年规划,这是历史性突破。 温家宝总理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物流放入服务业中与其他服务业并列。如2006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服务业,特别是信息、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和社区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把物流列为现代服务业的第一位,“尤其要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咨询、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始提“现代物流”。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如何应对?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十大振兴产业,英明果断地把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件提出了10项主要任务、9大工程与9项保障措施,要求到2011年“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一文件对促进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历史性巨大作用,文件发出后,得到了各省市区、各部委的积极响应,出现了物流业发展的大好局面。 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专列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011年8月,根据各地出现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及时颁发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政府为了创造物流业发展的环境,对市场准入、财政税务、土地使用、学历教育、标准制订、统计制度、企业评估、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规定。对物流园区、城市配送、食品冷链、信息化、应急物流、多式联运、物联网等进行专项规划。 2011年11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针对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化全球供应链合作”。2012年9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再次提出,“建立可靠的供应链”。他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对全球供应链作了精辟论述,他说,“提高供应链连通性和便利性程度,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效能,持续推进《亚太经合组织供应链联接行动计划》,突破供应链瓶颈限制,消除货物、服务流通障碍;加强物流网络建设,简化海关程序;促进商务人员流动便利化。为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获取、跨境合作、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提出中国要积极参与深化全球供应链合作。 观眼全球,有许多国家对物流业的发展采用政府推动的办法,特别是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国家更明显,但中国可以这样讲,是世界上政府推动力度最大的国家。 第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从数字上我们明显看到了这十年的飞速发展。 这十年,社会物流总值、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在20%左右,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加速,新农村建设,进出口贸易加码,使物流的需求量大增,这十年,是数量扩张型的十年。 第三,基本形成一支庞大的物流服务大军。 这十年,物流企业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物流市场从无序逐步走向有序,物流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前三年,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的格局。 2001年,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与摩根·斯坦利经过调查研究,分别发表了“中国物流市场白皮书”与“中国物流报告”,得出了同样的结论。(1)中国物流市场很大,是一个还未被开发的市场。(2)中国物流处于初级阶段,刚起步,加入WTO将加速这一过程。(3)跨国公司对中国物流市场必须实行“抢滩战略”。(4)现代物流业将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未来10年的增长率将超过20%。跨国物流公司如马士基、总统轮船、英国英运、荷兰天地、日本日通、联邦快递、联合包裹、德国邮政、普洛斯等,以及港澳台资的和记黄埔、嘉里物流、台湾长荣、大荣等纷纷进入中国物流市场,借鉴他们的资产实力、先进模式、国际化视野、信息化技术和人才优势,在物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但国有物流企业体量大,占有大量物流基础设施,与需求企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中远、中外运、中海、中邮、中铁、中储、招商局等在物流界举足轻重。 民营物流企业是异军突起,虽然以中小型为主,但市场适应性强,机制灵活,先进的东西学习快,成本相对较低。如广州宝供、南方物流、天津大田、北京宅急送、华宇、远成、锦成等。 经过10年激烈竞争,经过兼并、重组、上市、跨界整合,现在物流各行业形成的领军企业,基本在这一时期形成。如海尔、华为、上海大众等一批制造企业,顺丰、德邦、卡行天下、安能等快运物流,“三通一达”等快递物流、传化、林安、苏州工业园等园区物流,河南鲜易、上海荣庆等冷链物流,上药、九州通等医药物流,昆船、中集、北京自动化所等装备物流等等。这期间有两支队伍异军突起,一是互联网企业,特别是电子商务网购平台进入物流,如阿里巴巴、东东、苏宁等等,二是供应链企业快速登场,以优异业绩得到普遍好评,如怡亚通、深发展(后进入平安银行)、嘉诚等。 十年的发展,散、小、差的状况有较大改变,2004年开始的中国物流50强排序,入围企业从2004年的2亿人民币到2012年的20.3 亿。已基本形成了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不同功能、不同服务模式、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企业集群。这支大军在2010年至2011年进行的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时,有13多万个物流企业,如加上一些没有冠以物流名称,但实际运作物流的企业,大约有20多万家。 第四,基本完善了中国物流服务系统。 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两个含义,一是由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运作主体、物流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四部分构成,二是由物流的包装、运输、搬运、装卸、仓储、货代、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所有功能所构成。这两个系统都非常重要,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物流就是在打造这两个系统。 物流的基础设施,从交通运输来讲,这十年国家进行了大量投入,取得了巨大进步(见下表)。 此外,物流园区、交通枢纽、港口、机场、冷链基地、公共配送中心、信息平台等建设都有了新的突破。 物流技术与装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中国制造业的进步,物流技术与装备发生了巨大变化,如运输工具中集装箱、箱式挂车、特种运输。现代库特别是配送中心的系统集成,单元化物流,自动识别系统。透明化管理与信息追溯,智能机器人,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大量应用。 物流的运作主体,不仅有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许多制造企业通过延伸发展制造服务业,许多服务企业通过延伸发展其它产业,进军物流业。一开始主要是工业物流,这十年中开始关注农产品物流,物流也从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向生活性服务业迈进。 物流的行政管理迈了一大步,物流业从第“十一五”规划才确立其产业地位,过去基本没有部门管理,谁来管、怎么管,政府有一个模索的过程。虽然这10年并没有完全理顺,但政府该抓的,如规划、监管、协调、教育、标准、科研等都有了,从无序逐步走向有序。 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中,行业协会,特别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经国务院领导批准成立以来,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助推器,参与了规划的制定,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实施,启动了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申请批准设立全国物流科技进步奖与全国物流劳模评选,提出了建立采购经理指数与社会物流统计,反映行业诉求,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开展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活动,在中国物流发展历史上有他们光辉的一页。 第五,物流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 现代物流要求整合社会资源,实行多功能一体化运作,而要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物流资源市场化,只要有需要,所有的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都可以在市场上通过等价交换,取得这些资源的使用权,从而实现用最合理的路线、合理的运载工具、最合理的时间、最安全的措施满足用户的要求。所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中国物流业必须走“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的市场化。 这十年间,中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程度如何?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指标,大约为90%以上,物流市场化程度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物流资源是否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二是服务价格是否按市场的需求波动自由定价,三是物流服务的运作主体是否是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除《邮政法》规定的公务文件,部分铁路、管道与航空资源以外,其它资源都已进入市场;除邮政、铁路货运、管道运输、航空货运中的重要服务项目仍由国家做出指导价以外,其它价格都已放开,国家发改委公布,2016市场形成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已超过97%;物流服务的运作主体都已公司化,铁路企业最后一个与政府脱钩,走向市场。 这十年间,中国物流专业化分工加速,推进了市场细分,钢材、油品、汽车、煤炭、农产品、建材、危化品等产品物流,快运、冷链、电商、应急、配送、金融、货代等功能物流,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会展、培训、研讨会等服务物流得到充分发展。 (三)转型升级阶段 (2013-2020)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从这时开始,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一方面是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军事、金融在深度调整,综合国力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动能转换缺少应对措施,国际经济增长下行对中国造成巨大压力。改革进入深水区,“三期垒加”,矛盾重重,加上有些党政干部腐败成风,治国理政能力減弱。在这种情况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巩固,如何进一步推进,摆在全党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图势,科学决策,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2013年2月26日在二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要坚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2013年11月9~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他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同年11月10日,他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越升”。在2017年10月18 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全面论述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从1979至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6 %,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国内外的客观事实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世界出现了新格局,中国必须积极参与世界的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新矛盾,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没变,但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己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阶段。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指引航向的一面旗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在这一总背景下,从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物流业有些什么变化呢? 第一,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矛盾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解决的重点主要是发展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但现在的主要矛盾已演变为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与物流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久的矛盾。2012年,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物流所有宏观指标比上一年回落3~5个百分点,这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高达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2012年企业的物流费用率为8.6%(其中工业为9.2%,批发零售为7.8%),日本2011年只有4.9%。在物流总费用中,管理费占物流总费用的12.3%,而西方发达国家只占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存率(存货占销售总值的比例)高达10%,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2012年物流发展的环境也有很多问题,高成本的到来,加上高税收,乱收费乱罚款,不少物流企业难于为继。这足以说明,由于经济发展的粗放,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物流业同样粗放,结构不合理、区域与行业发展不平衡,与实体经济融合度差,创新力不足,集中度偏低,全球供应链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等,物流业为国民经济降本增效没有完全实现,物流业必须转型发展,从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式增长转为质量和效率集约式增长,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增值深度调整,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科技驱动,实现动能转换。 第二,政府继续加大推动力度。 2013年,李克强同志出任总理。国家进入“三期叠加”时期。经济转型发展更需要物流业发挥更好作用,在他的主持下,2014年9月12日出台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把物流业进一步提升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基础性主要体现在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其战略性主要体现在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引领度、扩展度。这是一个继《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后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文件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出三大发展重点,七项主要任务,十二项重点工程,和九项保障措施,是“新常态”下物流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颁发后,各部委、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物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法制环境。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高效物流”列入重点工程。 2016年,全国人大通过颁发的“十三五”规划,提高了对现代物流业的要求。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购物的迅猛发展,2015年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至2017年,快递业务总规模已达到401亿件。 2017年8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把供应链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新起点,标志着物流业进入新时代,将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李克强同志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习近平同志十分关注物流业的发展,曾先后到河南、山东等地专门进行调研,他着眼于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来看现代物流与现代供应链。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和战略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与广泛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全球供应链战略。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打造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将是一条全新的全球供应链之路。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指出:“现在需要对接各国战略和规划,找出优先领域和项目,集中资源,联合推进,这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创造需求和就业,发挥比较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打造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亚洲发展新气象”。2014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明确提出,“要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把现代供应链又提升到经济发展新动能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物流业稳步增长,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 1.从宏观数字看,物流总值从2013年的197.8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52万亿元,年均增长7.2%;社会物流总费用从2013年的10.2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2.1万亿元,年均增长6.2%,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13的18%逐年下降为16.6%、16%、14.9%,2017年为14.6%;全年货运总量从2013年的451亿吨上升到2017年的471亿吨。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国,物流业务总收入从2013年的3.9万亿元到2017年的8.8万亿元。工业企业与批发零售企业物流费用率已从2013年的8.4%略有下降到2016年的8.1%(其中工业为8.6%,批发零售为7.4%);物流业景气指数从2013年的53.1%上升到2017年的55.3%,平稳发展。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进一步显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2.物流业从粗放到集约上了新台阶。在上一个十年不同领域形成的一批领军企业得到强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领军企业,如运满满、货车帮、物润船联、中储智运等。在物流企业50强中,2017年从第50位九州通的经营额30亿到第1位中国远洋海运的1400亿。企业兼并重组加速,中远与中海重组,招商与中外运长航重组,普洛斯股权重构等等,2017年有8家主板上市,5家境外上市,45家新三板上市。2017年,A级物流企业达到4938家,其中5A级273 家。综合运输体系加速推进,空间覆盖率大大提升,通江达海,货通天下。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从2013年的3.6万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6.1万亿元,铁路营业里程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总量的66.3%;公路总里程477.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万公里;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2713个,民航运输机场229个。(稿件源自王继祥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本文地址: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http:/www.606212.com/a/4331.html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怎样打造物流企业的品

    下一篇作文:[物流论文]物流论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为物态网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