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网物流常识物流资讯物流百科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时间:2023-07-16 09:30:02 | 作者:admin
中国物流学会的工作与中国物流学术研究     ――在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中国物流学会     一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丁 俊 发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同志们:     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与中国物流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结合在一起召开,目的在于精简会议,提高效率。下面,我代表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会向大会报告“中国物流学会更名以来的工作与中国物流学术研究情况”,请予审议。     一、中国物流学会更名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原国家经贸委和民政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相继批准原“中国物资流通学会”更名为“中国物流学会”。据此,“中国物流学会首届年会暨中国物流学会一届一次理事会”于2002年11月28―29日在广东南海召开。2003年10月17―19日,“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两年来,我国物流理论与实践务实发展,中国物流学会以及物流学术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学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一起,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理事单位和会员积极参与下,坚持服务宗旨,深化理论研究,自身凝聚力得到增强,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积极参与政府决策与企业咨询     联合会和学会组织会员和专家学者,开展了不同类型的调查研究活动,参与了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如,我们组织了12位专家,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委托的《中国物流发展规划纲要》的讨论、起草和修改工作。目前,正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2003年,全国政协组织了“现代物流”专题调研,并向国务院写了专题报告,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联合会和学会参与了调查研究。此外,我们还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委托课题《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研究》《物流成本与宏观经济研究》等。许多会员积极参与了地方与行业物流规划的制定,承接了相关企业的业务咨询。学会会员中的全国或地方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就我国物流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可以这样说,许多地方和行业的物流规划以及企业物流咨询,都包含着中国物流学会会员特别是理事们的辛勤汗水。中国物流学会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依靠的重要参谋力量。     (二)以“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为中心的学术活动深入开展     中国物流专家论坛自2001年8月创办以来,已举办了八次,在行业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于2003年12月26―27日在北京举行。14位专家围绕 “2003年的中国物流:回顾与展望”的主题做了专题演讲。论坛期间,还举办了“200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2003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中国物流实验基地授牌仪式”和“2003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十件大事评选”等三项专题活动。来自政府部门、行业社团组织、物流企业和物流研究、教学、咨询机构、以及媒体代表180余人参加了论坛。“第八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与“第二次全国城市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于2004年8月20―21日在杭州合并举行,是中国物流专家论坛创办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来自全国各地政府有关部门,物流园区和企业,物流教学、科研、规划、咨询、设备提供单位以及媒体的代表约300人参加了论坛。共有13位领导、专家和企业的代表围绕“物流资源整合和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分析了当前物流发展的形势,交流了各地工作经验,探讨了相关问题,提出了各自观点和政策建议。参会代表与专家进行了提问交流,并参观了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此外,联合会和学会还先后举办了“中国物流企业家论坛”、“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物流合作与发展大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物流发展论坛”和第一至三届“中国企业采购国际论坛”等活动。     (三)物流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俗话说,高楼万丈平地起。打好基础非常重要。物流的基础工作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信息基础。一是《中国物流年鉴》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4年出版,年发行量3000册,内容质量不断充实提高。二是《中国物流发展报告》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3年出版,成为国内最具权威的物流行业年度分析报告。三是“中国物流与采购网”累计点击率突破500万大关,成为业内最有影响的网站之一。四是《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正在成为物流行业的主流媒体之一。五是与《经济日报》等多家报刊分别联合开办了《中国物流》专版,同几十家行业媒体有协作关系,形成了较为广泛、各具特色的物流新闻宣传和信息传递网络。     第二,人才基础。我们从2001年起,启动了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在教育部支持下,目前已在大专院校开设了97个物流专业,其中物流管理专业75个,物流工程专业22个,在校总人数超过6000人。在劳动部支持下,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自2003年11月正式开展以来,已在全国25个省区市设置了近100个培训点和近30个考试点,已有近5000人取得了初级或中级物流师资格职业证书,近3000人获得助理物流师资格职业证书。这一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第三,统计基础。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已建立全国标准物流统计制度,由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具体执行,按照这个制度测算的统计数据已开始向社会发布。     第四,标准化基础。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2003年8月成立以来,与物流信息标准化委员会一起,组织各方面专家,提出了《物流标准化体系表》,将制、修订400多项物流标准。首先进行了《物流企业分类与企业资质评价标准》的制定,2005年将颁布执行。     (四)创办了“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中国物流学会更名以来,创办了“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并且提出,要把年会办成国内最有影响的学术会议。“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年11月28-29日在广东省南海市召开。年会共收到200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其中的70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内容涉及物流概念的系统研究、物流产业的发展研究、对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的研究、物流发展规划研究以及现代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于2003年10月17~19日在北京召开。为了使年会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此届年会特意将“学会年会”改为“学术年会”,并围绕“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物流研究”这一主题,对中国物流理论的研究发展、物流科技发展战略、中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应急物流与军事物流等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年会共征集到来自全国物流企业、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论文200多篇,论文涉及领域主要集中在企业物流、物流管理、宏观物流、区域物流和与之相关的政策研究方面,论文内容展示了我国当前物流研究的水平,从中涌现出一批研究新人,对我国物流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认真评阅,共评选出一等奖论文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30篇和优秀奖40篇。     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共收到论文322篇。从本次年会提交的论文来看,选题比较集中鲜明,内容丰富充实,针对性和操作性增强,出现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作品。经过专家评审,共有57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优秀奖25篇。这些作品基本上代表了一年来主要的研究成果。会后,秘书处将根据论文的质量,推荐部分论文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或在重点媒体刊登。     (五)学会自身建设有所加强,国际交往进一步扩大     一届一次理事会以来,学会对原有会员单位和个人着手清理登记,并发展了一批个人会员。目前,我会共有会员370个,其中个人会员292人。     为了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参加了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举办的国际会议,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一起主办了国际物流研讨会,与日韩物流学会共同发起将成立东北亚物流学会。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中国物流形势推动的结果,是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体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会,向各位常务理事、理事和会员,向在座各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中国物流学术研究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学会工作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与快速发展的物流形势还不相适应。如学会的活动范围不够宽,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会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改进提高。     二、两年来中国物流学术研究回顾     学术研究是学会工作的重点,自上届会议以来,研究工作在各个层面深入展开。无论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应用效果,还是物流研究机构的发展和研究人才的成长,都有比较大的进步。     (一)出现了一批学术研究成果     我在第一次年会上曾经列出需要重点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这就是:有关物流基本概念的研究,关于物流规划与政策的研究;关于物流成本及统计信息体系研究;关于传统企业流程再造和业务转型的研究;关于物流市场和需求的研究;关于供应链理论的研究;关于物流信息化研究;关于物流装备和技术以及标准化研究;关于物流人才教育和学科建设研究;关于国外物流发展趋势的研究等。     这两年,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大家对以上课题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我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在基础理论方面,徐寿波院士的“大物流论”,何明珂教授的“物流系统论”,王宗喜教授的“物流场论”,汪鸣研究员的“物流复合产业论”等等,都处于物流理论研究的前沿。在应用理论研究方面,物流规划、物流成本、物流企业评价、物流信息化、物流标准化、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理论、应急物流等等,都有新的进展。     (二)一些研究成果投入实际应用     过去的一年,中国物流的基础性工作得以加强,一些制约物流发展的“瓶颈”取得突破,一些研究成果已投入实际应用。比如,全国及地方物流规划的制定和物流政策的出台,就包含了关于物流规划与政策的研究成果;国家物流统计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关于物流成本及统计信息体系的研究;关于物流装备和技术以及标准化研究,推动了标准化体系表的建立;关于物流人才教育和学科建设研究,对于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关于传统企业流程再造和业务转型的研究,正在许多企业的实践中应用等等。一批物流学术著作、通俗读本、不同学历的教材相继问世,促进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物流研究机构数量增加,特色明显     随着物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物流研究机构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挂牌的专职物流研究咨询机构发展到近100家,拥有专职物流研究咨询人员近1000人。这些机构分属政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物流企业和其他综合性研究机构,特别是大学的物流研究咨询机构近年来发展较快。这些研究机构由于所处位置、专业背景和人才结构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市场定位,确立了不同的发展方向,显示了不同特色。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物流经济学研究;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物流产业、物流规划与物流园区研究;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应用理论研究;清华大学的物流仿真、物流装备研究;北京物资学院的物流配送、日本物流研究;北京交大、上海交大、西南交大的运输物流与物流标准化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的物流技术与托盘的实际应用研究;中国编码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的物流信息化研究;北京外经贸大学的进出口物流研究;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的港口物流研究;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的军事物流研究;郑州工学院的粮食物流研究;商业经济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的流通业物流研究;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物流成本研究和物流统计体系研究等。此外,还有许多虽然没有专业挂牌,但在其他综合性或专业性的研究教学机构中,以主要精力从事物流研究与物流咨询。我们预计,全国从事物流研究的专业人员不下3000人。     (四)物流人才队伍得到锻炼提高     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这几年,不仅物流研究人员数量增加较多,素质增强也比较快。从这次获奖论文的作者构成就可以看出,研究人员的平均年龄进一步降低,学识水平逐步提高,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物流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已形成了物流研究和实践的团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中青年物流专家和物流企业家,他们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希望。     中国物流学术研究虽然在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仍然赶不上实践的需要,与国外同行还有相当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尽管研究机构和人员数量不少,但整合不够,整体实力不强;就事论事,有什么课题做什么文章的比较多;多数研究还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实证性的分析、数量化的表述和有分量的调研报告还不够多;国际交往有限,很少有研究成果登上国际讲坛,学术论文还没有进入国际检索系统;还没有权威的物流学术刊物。因此,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物流研究不仅落后于实践,更落后于国际。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可盲目乐观,应该急起直追,奋发图强。     三、新一年的学会工作与学术研究     中国物流学会的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和1984年成立的中国物流研究会。明年是学会成立25周年,也是我国履行入世承诺,物流市场全面开放的第一年。中国物流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研究应该适应新的形势。学会工作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组织物流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深入进行物流理论、管理和技术研究,为推进我国现代物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今后的一年里,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发展壮大研究队伍     物流是复合型的产业,物流学会是开放型的学会。做好学会工作,深化理论研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今后,物流学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要敞开大门吸收会员。只要热心物流研究,符合入会条件,遵守学会章程,都可以申请入会。秘书处要简化手续,搞好服务,保证愿意入会的会员能够及时入会。同时,对原有会员也要不断清理更新,并建立更为翔实的会员档案。学会应该了解和掌握每位会员的特长、业绩和研究方向,以便根据需要,请合适的会员参与课题研究、培训班授课、联合攻关、出国考察等活动。要逐步建立“人才库”“数据库”和“资料库”,进一步发挥学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优势,调动会员积极性,壮大队伍,形成合力。     (二)整合资源,为各类研究机构搭建交流平台     前面讲过,各地方、部门、行业、企业和院校专业物流研究机构已有相当数量,与物流相关的一些研究机构也开始涉足物流研究,有些研究机构在某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相当突出。但这些研究组织分属不同地区和部门,互相之间较少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作用的发挥,甚至还有一些重复劳动、重复建设。因此各类研究机构之间迫切需要交流沟通、共享资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今年8月,学会召开了部分在京物流研究机构负责人的座谈会,与会人士表达了相同的愿望。学会作为行业社团组织愿意在这方面多做工作。我们将在明年适当时候,组织召开全国物流研究机构工作交流会。同时,针对各类研究机构的专长,由学会出面,组织相关研究机构联合申请课题,联合攻关。也希望各位理事和代表,就各类研究机构联合与合作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学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三)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各个层面的学术研究     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物流的研究课题在四个层面展开。一是国家级课题。包括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物流方面的课题进入的还比较少。二是部委课题。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商务部、交通部、铁道部等,这几年已经参与了一些,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渠道。三是行业协会的课题。包括科技部批准设立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物流发展基金设立的“宝供物流奖”等,正在逐步开展起来。四是企业或地方的专项课题,各研究单位都在分别进行。     今后,我们的研究工作要对这四个层面采取不同方式。对于第一类课题,即国家级课题,可以考虑联合申报、联合攻关的方式,力争取得突破;对于第二类课题,即部委课题,由学会和联合会牵头,利用已有渠道,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参与,重在巩固提高;第三类课题,即协会课题,发动各方面积极参与,由学会组织专家评审,重在提高质量;对于第四类课题,即地方和企业的课题,研究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重在应用效果。二、三、四类课题上的突破,为一类课题攻关打好基础。     在研究方法上,一要拓宽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理论,也包括应用性研究。二要突出重点,抓住涉及全行业发展的基础性课题深入研究。如物流经济学研究、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研究、物流园区研究、物流成本研究、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研究、采购与供应链研究和物流学科研究等。三要注重实践,提倡产学研相结合,在实践中找题目,理论上做文章,用以指导实践。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案例评选,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四要采取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网络模型等研究方法和手段,提高研究质量。     (四)组织好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     第一,要把物流学术年会办成全国物流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两年前,我在广东南海第一次年会上曾经提出了这样的目标。两年来,我们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大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明年的年会初步计划还在这个时候召开,这次会后我们就要开展相关的筹备工作。一是扩大邀请范围。把邀请单位和个人扩大到涉及物流的相关行业、企业、部门、院校和研究机构,包括多种所有制研究机构。二是提高论文的质量。出席年会的论文,特别是获奖论文一定要能够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平,同志们会后就可以着手准备。     第二,要把中国物流专家论坛做成专业品牌项目。“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从2001年8月创办以来,已经举办了八次。今年年底前后,我们将以“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召开第九次论坛。明年,还会根据需要组织召开若干次,每次论坛只设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我们的想法,是逐步压缩和整合其他活动,把论坛办成一个专业品牌项目。希望同志们能够积极参与论坛,并就如何办好论坛献计献策。同时,我们也欢迎各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协办。     第三,做好相关的新闻出版和信息传递工作。要努力办好物流理论刊物,支持社会媒体开办物流专刊、专版、专栏,巩固和扩大物流理论宣传阵地。进一步提高《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和“中国物流与采购网”的质量,使其成为了解物流行业的精品出版物与网站。要继续加强同行业重点媒体的联络,培育和扶持行业主流媒体。如《经济日报》《国际商报》《中国交通报》《物流时代》《物流技术与应用》《综合运输》《物流技术》《环球供应链》《物流世界》《物流》《新物流》《中外物流》《中国储运》等。同时,学会也要对会员的新闻出版工作给予支持。     (五)继续推进物流人才教育工程     我在2001年8月武汉召开的“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上提出了“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设想。三年多来,这项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和许多高校的响应。开办物流专业的院校和在校生迅速扩张,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加,博士教育陆续起步,许多中专和职高也在开展物流学历教育。与此同时,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进展较快,企业岗位培训深入开展。可以说中国的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已经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物流人才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增强人才的实用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加强工作。这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大事,也是学会的重点工作之一。许多物流研究机构,特别是高校研究机构,本身就承担着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双重任务,更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工作。现在,不少国家的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组织以及研究机构,都有同我们在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意向,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     (六)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是积极参加亚太物流联盟、国际采购联盟等同行业国际组织的工作,并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积极参加国际采购联盟2005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采购大会;三是扩大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组团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并积极提交论文,争取进入国际检索系统。此外,我们还将继续组团出国考察,接待国外同行来访。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物流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完成上述各项任务,我借此机会向学会会员提出几点要求:一是深入开展物流理论研究工作,争取多出成果,特别是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要以自己为核心组织研究人员,力争每年向年会提交一篇论文。二是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年会、论坛、调研、教学等项活动,认真履行会员义务。三是做好学会宣传推介工作,扩大吸收新会员。四是发挥聪明才智,为学会工作献计献策。     同志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物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团结进取,扎实工作,为中国物流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地址:中国物流学会的工作与中国物流学术研究http:/www.606212.com/a/21700.html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公路运输业如何融入物流

    下一篇作文:逆向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中国物流学会的工作与中国物流学术研究》为物态网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中国物流学会的工作与中国物流学术研究》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