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04:00:01 | 作者:admin
□ 罗仁坚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赖以运行和发展基础,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人们生活质量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高低等。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还没有完成大发展过程,总量规模和质量与我国经济地理发展的需求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不能有效地满足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有力的基础支持。同时,交通运输又是占用资源和消耗能量较多的产业,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克服空间距离阻碍的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带来了环境质量的负面问题;而且我国人口总量多,人均资源容量和环境容量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的发展受资源的约束性强。因此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将面临着如何更快地发展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的问题,既不能因为强调发展而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也不能因为资源和环境保护,片面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而制约交通运输的发展,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将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此,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未来发展思路应该是:以国情为基础,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有效满足运输需求为目标;以现代技术和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加快现代化建设,发挥组合优势,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以综合运输体系大框架优化为目标,在发展中实现结构优化条横。 1.以大框架优化为目标,编制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与建设规划。 构建和发展符合现代技术发展方向和我国国情特点的比较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资源节约的要求,是我国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标,也是交通运输使用者和运输业经营者所期望那个的目标。我国的资源条件、人口约束决定了我国交通运输必须走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道路,以综合发展、优势发挥、系统高效的发展方式,最大可能地合理地利用资源,高效率地满足不断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党的十三大文件中就提出了“加快发展以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交通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扩大网络,优化结构完善系统,推进改革,建立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国家意志、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由于各种运输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替代的范围和程度取决于对运输方式质量的追求和愿意支付替代发展的成本大小。交通运输的主导方式、各种运输方式的组成结构是在一系列发展政策环境下形成的,任由市场自行发展,很难形成合力的结构关系或发展比例,资源必定是更多地流向更具有现实回报和更符合人们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方式。而一旦这种趋势形成规模,需求将会越来越集中于这一种方式,即使其他方式更经济、更具有社会效益,也很难找扭转,或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同时,交通基础设施是一种投资大、占用土地等稀缺资源较多、建设周期相对较长,长期服务于社会经济的一种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和沿线土地被开发利用后,再进行改造或布局调整的社会成本极高;而且,一旦有限的线位资源被某一运输方式或其他行业占用后,再进行调整和发展其他运输方式将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和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交通运输体系最终结构和形态的形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各种运输方式以本运输方式为中心,以满足全需求的发展方式进行网络布局、自系统完善以及结构优化,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各种运输方式形成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只能停用部分设施和降低能力利用率,逐步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状态;另一种方式是在对体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由政府制订长远发展目标和规划,指导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大系统、结构优化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工和组合发展,最终建成体现政府意图的系统高效、满足需要又节约资源的综合运输体系。我国的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决定了必须以较少的资源、最有效的途径来是满足高强度的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资源、资金上不允许又太大的浪费,在发展进程上必须抓紧时间,不允许走太多的弯路。 2.以发展为主题,在发展中逐步实现结构优化。 第一,目前只是低水平的暂时缓解,交通基础设施依然很薄弱。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通过大力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全面紧张状况已得到缓解。但是,目前的缓解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情况下实现的,是一种的水平的、暂时的、非全面型的缓解。从总体上分析,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交通基础网络布局还很不完善,交通运输系统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运输成本尚未有效得到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支持明显不足。而且,由于相当部分的基础设施处于饱和或接近饱和的高强度中,可用于满足未来需求增加的富余能力和应变的弹性能力严重不足,同时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交通还很落后,严重地制约着当地摆脱贫困和国土开发。 第二,交通运输是商品市场发展的基础,是交易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它连接和贯穿着其他所有经济产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的基础在于商品的流通和交易,而交易的发达与否在于劳动分工的细化程度和交易成本的高低。交通运输既是商品交易实现的条件之一,也是构成商品交易成本的重要组成因素,它既影响商品的流通过程中的流通成本,也影响商品生产过程的生产成本。交通基础设施的不足和交通状况质量差,不仅会造成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的直接成本增加,而且会使得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低效率,信息的作用效力减弱,活动成本和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最终导致总交易成本的增加、贸易额下降、市场活跃度降低,进而影响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速率以及社会财富的创造。要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尽可能地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消除空间阻碍和降低交易费用。但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数量和质量还远远满足不了客观需要。不仅跨区域交通运输能力不足、运输成本高、运输服务质量低,制约了交换能力和市场范围,而且区域内部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度、网络密度不够,总体质量等级低,便捷性、通畅性不能较好地满足货物运输和人员出行的需要。 第三,工业化加快发展过程需要交通运输的较充分发展作为基础支撑。 交通网络是社会经济联络的纽带,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生存质量的体现之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经济和社会的发达程度、人们生活质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防安全等各个方面。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交通运输必定发达,交通运输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一般也相对落后,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不能有效地解决通达性和畅通性的问题,运输成本(广义成本)和运输效率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看,工业化的发展过程无不是在相应的交通运输大发展的支持下不断演进的。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既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总量规模上的差距,更表现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的差距,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较好的支持经济起飞的需要和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只能被动地适应。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虽然在近20多年来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目前的总体水平还很低,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看,还难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足量的基础支持。 第四,发展仍然是我国未来交通运输的主题,结构优化应该通过增量调整。 目前包括铁路、公路、民航以及城市交通在内的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布局还不完善,各种运输方式都不能有效地满足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基础支持,与我国经济地理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的差距。根据交通运输的发展阶段划分,各种运输方式都还没有完成大发展的过程,交通运输的总体功能和各种运输方式能力供给都还不能有效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需要,还需要有一个规模扩大、布局完善、结构层次提升的发展过程,加快发展、增加供给仍然是我国都市未来20年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交通运输能力不能有效满足需要的根本出路之一。 为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在综合运输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大框架优化的目标指导下,继续以发展、增加供给为主题,在发展中通过增量和存量升级逐渐完善。一是要继续支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大发展过程,通过增加总量规模,提高我国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通达性,提高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扩大资源的配置范围和增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解决网络结构层次性矛盾和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二是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在发展过程重要根据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目标,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与协作,加快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主导运输方式的发展,通过增量的调整和存量升级,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结构和布局逐步趋于优化,实现交通运输整个大系统的国民经济效率效益水平的较大提高;同时通过后发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和体现现代交通发展理念,减少弯路、缩短发展过程,实现交通运输的跨越式发展。 (待续) 本文地址: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构建发展的基本思路(上)http:/www.606212.com/a/21236.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