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2:50:02 | 作者:admin
2005-2006,中国物流业的回眸与展望 ◎ 丁俊发 2005年:物流业全面推进 2005年是中国物流业有突破性进展的一年。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物流是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有些城市可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为全国物流发展,打造全国物流中心指明了方向。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05年5月10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2005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在青岛召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第一次全国物流工作会议;国务院8个,部委发布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3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与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物流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 2005年是全国物流业理性、务实、快速、全面发展的一年。 少了躁动,多了理性。大家都开始冷静地思考物流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发展、谁来发展物流。“务实”之举时时体现,如成立物流企业、建设配送中心、整合社会资源、拓展物流信息、发展专业物流等。中国的物流业已迈过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去年1-9月,全国社会物流总值为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从上年的21.3%回落到20.9%;物流业增加值为6878亿元,同比增长14.7%,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比例从上年的19.5%提高到21.3%;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334亿元,同比增长28.2%,略高于全国平均投资增长水平;货运总量、货运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9.5%、15.2%、18.8%与23.9%。物流已从东部向中西部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物流同时推进,不同所有制物流企业同时推进,物流企业、物流咨询、物流教育、物流科技、物流标准、物流展览、物流金融、物流装备、物流信息、物流统计、物流仲裁同时推进,形成了全面推进的总格局。 2005年是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快速扩张的一年。 2005年中国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中国的物流业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外资在中国物流业的多个方面全面推进。 调整与完善独资与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增加投资,实施全国性布点,从中外合资向独资过渡。如果说前几年进入的大部分是海运、国际邮代为主的物流企业的话,真正的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这一年开始进入:进入中国的港口物流,包括投资集装箱码头、开展货代、船代业务;进入港口保税物流园;建立重点物流基地,以此拓展空间布局,特别明显的是国际快递业四大巨头UPS、TNT、DHL、FedEx分别投巨资在上海、北京、香港、广州建立亚太快运中心;进入中国的物流地产业,最典型的是美国的普洛斯;进入中国的物流人才培训市场;进入中国的供应链设计与供应链管理市场,包括采购与供应链的软件市场;进入中国的物流装备市场,包括物料搬运设备、重卡、机动工业车辆、托盘与托盘共用系统、自动立体仓库及自动导向车等;进入物流展览业,最典型的是德国汉诺威与慕尼黑。 2005年是区域物流逐步整合的一年。 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都在推动区域物流的整合,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长三角提出以上海为核心,以苏浙港口群为依托,全力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珠三角提出打造泛珠三角地区物流网络,成为面向东南亚乃至世界的物流重地;东三省提出以大连为门户,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建立内陆港为基础,建立东北物流主廊道,形成东北快速出海大通道;京津冀提出把天津打造成华北物流重镇,打通西北物流;中部提出利用武汉、郑州的地理优势,建成东西南北贯通的物流中心。 2005年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的一年。 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主营业务超过100亿元的有3家,超过20亿元的有14家,超过10亿元的22家,超过5亿元的34家,前50强企业均超过2.5亿元。这与前几年相比,企业营业规模扩大了,一体化服务功能增强了,客户增多了,实力壮大了。 2006年:物流企业任重道远 当前,物流有效需求不足与物流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面对跨国物流巨头强劲的市场竞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2006年仍然要加快发展,苦练内功。 按《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企业要苦练内功,加快自身的发展。主要是从单功能向多功能发展,从小打小闹向规模发展,从小整合向大整合发展,从区域性向全国性发展,从不规范向规范发展; 企业要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发展模式把自己融入供应链,在供应链中当好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作用。凡有条件的物流企业,要有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品牌是企业发展的一大任务。物流企业要瞄准品牌目标,创企业自己的有特色的业务品牌,创客户服务品牌,创信息网络品牌; 要积极培养人才,建立企业团队。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物流企业要有复合型的人才结构,物流企业家要善于在人才培养与人本管理上下功夫; 要建立企业自身的与为客户服务的绩效考量指标。物流服务的最终目的,对国家来讲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率,对企业来讲,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作者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常务副会长) 本文地址:2005-2006,中国物流业的回眸与展望http:/www.606212.com/a/21145.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