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8:00:02 | 作者:admin
□宁波市政协港口物流业对策研究课题组 同步于港口吞吐量的迅猛增长,近年来宁波港口物流企业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对宁波港口物流市场主体现状的调研以及国际发展趋势的借鉴,提出了培育宁波港口物流主体的总体思路,探讨了其发展模式与途径,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港口物流市场主体的类型分为:货主、船公司、运输代理企业、港站型企业、联运型企业、仓储型企业。 二、宁波港口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港口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1.港口物流企业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数量多、规模小。 2.港口物流企业运营机制灵活,业务增长迅速。 3.港口物流企业注重国际认证,具备长期发展战略。 4.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初现端倪,扩散效应比较显著。 (二)港口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降低成本为主要盈利模式,忽视增值服务开发。 2.从业人员中高素质人才缺乏,成为企业发展瓶颈。 3.企业信息化比例较高,但应用水平有限。 4.物流设备投资规模较小,投资方式单一。 5.运营效率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6.服务水平低、范围窄、差异性小。 7.技术要素缺乏,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驱动发展。 8.竞争环境有待规范,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三、港口物流市场主体培育的紧迫性与国际发展趋势 (一)宁波港口物流市场主体培育的紧迫性 1.港口物流业务需求迅猛。2007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达9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货物吞吐量3.45亿吨,同比增长1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58亿吨,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如果不加紧培育有竞争力的港口物流主体,势必形成供给瓶颈,导致物流需求流向周边港口,丧失发展的机会。 2.现有港口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低、能力不足,缺乏综合化、一体化港口物流服务提供商。 3.国内外港口物流企业抢滩市场竞争加剧。一是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二是宁波本土港口物流企业国际化程度低。而一些具有国际能力的运输企业,一般只从事国际间的干线运输,没有在国外的配送终端体系,形不成完整意义上的物流企业。 (二)当前港口物流市场主体的发展趋势 1.市场主体的服务功能趋向综合化、一体化。 2.市场主体经济效益趋向增值化、多元化。 3.市场主体基础设施趋向网络化、国际化。 四、培育宁波港口物流市场主体的总体思路与模式 (一)培育港口物流主体的总体思路与目标。在宁波港发展综合立体物流的指导下,以国际物流巨头为标杆,以国有物流企业为龙头,大力扶持民营物流企业,加快培育和打造出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实力的现代港口物流企业,形成总量适当、结构与比例合理、服务高效、品牌优良、经营规范的现代物流市场组织体系,为宁波港口物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二)培育港口物流市场主体的基本原则。专业化、规模化、综合化、一体化、市场化、品牌化。 (三)培育港口物流主体的主要模式 1.转型提升。近期物流发展仍处于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存的阶段,在培育期应抓好引导、提升。一是要引导传统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实现货代企业的物流化、信息化、国际化。二是鼓励有实力的船公司上岸开展多式联运及配送服务。 2.整合剥离。在战略上,港口企业应将物流业与货物装卸运输一样,作为重点发展的主业,将港口自理物流作业剥离出来,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物流部门独立运作,逐渐转变为以提供“供应链服务”为主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3.联盟或合资合作。一是港航协作。船公司通过投资港口码头并打通与货主的联系,有利于建立稳定的货源。二是港货协作。有利于货主与港口企业形成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三是港港协作。主要是通过相互持股、码头经营、内支线开辟来培养自身的“喂给港”体系。 4.国外引进与本土培育。一是适应物流国际化、本土化需要,加快引进国际物流巨头。二是利用近年来国家对国际货代由审批转为备案以及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充分发挥浙江民营资本实力强、灵活、高效的特点,大力扶持民营物流企业,新组建几家起点高、规模大的现代物流企业,使其成为行业的中坚。此外,除了传统的合资、独资外,还可采用诸如并购、境外上市等新兴招商引资方式,实现与国际资本的对接,以增强本土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推进临港工业企业的物流服务外包。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宁波市已形成能源、钢铁、石化、修造船、汽车等六大类临港工业。 五、培育宁波港口物流企业的对策建议 (一)适时组建宁波港物流公司。鉴于宁波港国际集装箱发展总公司具有“内陆无水港”运作、保税物流园区经营、集卡参股、堆场经营等物流业务,可以此为基础,通过整合下属船公司、货代、海铁联运企业等业务,单独组建物流公司,并将物流业与集装箱运输、散杂货运输、港口服务业一样,作为集团近期重点突破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此外,要加快启动港口集团申报5A级物流企业的工作,促进港口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加快落实推进部市铁路共建共享协议,大力培育海铁联运的物流组织体系。当前,港口海铁联运是“短腿、空白”,中远距离腹地的揽货和物流组织体系的主体缺失。(1)尽快促成全国海铁联运龙头企业――中铁联合集装箱公司与宁波港集团合资,今年要完成宁波分公司的组建和运作。(2)抓紧镇海港区大宗散货枢纽港、北仑港区集装箱办理站的建设,实现铁路直达港区。(3)对已建成的上绕、鹰潭“公路无水港”,应鼓励同步开展海铁联运试点,对500公里以外的中西部城市应发挥中铁集运的网络优势,研究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或依托当地已有机构新辟 “海铁联运无水港”业务。 (三)加快北仑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为引进总部型、骨干型物流企业创造条件。一是今年要完成亚浦国际物流园区一期0.85平方公里的建设和招商选商。引进美国普洛斯、新加坡安博等知名物流地产开发商入驻,推进“以外引外”,形成以国际物流港口为主、兼顾企业自营物流的开发规模。二是高起点开发建设梅山保税港区。依托保税港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优势,探索引进新加坡等现代化国际物流巨头成规模开发,重点发展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配送、转口贸易等高端港口物流业务,提高我市港口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三是依托已建成的穿山保税物流园区,进一步发挥“区港联动试点”优势,吸引更多物流企业到园区租仓开展保税业务。四是进一步扩大上绕、鹰潭等省外“无水港”布点,积极推动 “无水港”内的空箱堆存、修箱、定舱平台等延伸功能建设,提升揽货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四)壮大宁波货代企业的规模,提升船公司的等级。一是积极鼓励本地大型货代企业走出去,在异地建立经营网络和分支机构,重点开拓浙北、苏南、长江水道、铁路及杭甬运河沿线的航运市场;推动中外运、中远物流等龙头货代企业实行服务延伸战略,完成“门到门”的全程式服务和增值服务。二是出台优惠政策,提升国外船公司,特别是前20强在宁波港分支机构的等级,争取多设区域总部,将办事处升级为分公司,以便在航线开辟、舱位预留、运价制定等方面获得主动权,鼓励有实力的船公司上岸开展海铁、公海多式联运。 (五)加快整合集卡企业,引导组建规模化、专业化的骨干集团。通过资产、车辆、货源上的整合,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信誉好、设施完善的集卡企业,以复原正常运输价格和健康的运输市场体系,提升行业竞争力。一是要重点扶持涌金物流集团完成实质性组建,在服务规范、网络布点、调度运行、金融结算等方面统一,成为宁波市最大的集卡专业化运输集团。二是鼓励宁波汽车运输公司大力发展代为包装、代检、贴标签等增值服务,争创5A级物流企业,成为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业的龙头。三是鼓励集卡车队发展甩挂运输,节约装卸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六)鼓励钢铁、石化、汽车类临港企业的物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一是适应宁波建设东南沿海新兴钢铁工业基地和宁波钢厂中远期年产能达1500万~2000万吨需要,做好矿石、煤炭等原材料调入和钢材产成品外运、到港裁制加工等物流外包。二是依托镇海炼化扩建以及台塑的逐步达产,做大、做强镇海石化物流,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竞争力的石化物流企业。三是适应吉利汽车扩建,依托汽车工业分工细、集成度高、供应链长的特点,重点发展从零部件采购、运输、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七)建立健全港口物流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抓好物流企业发展资质的评估评定工作。一是加强企业间、企业与协会、政府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业界的最新发展动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政策环境、人力资源、信用担保、优惠待遇等问题。二是充分利用“新加坡・宁波周”、“香港・宁波周”、浙洽会等招商平台,吸引国外知名、国内骨干企业落户宁波或合资、合作,带动宁波本土物流企业成长。三是做好国标《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的宣传、贯彻,遵循 “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自愿、社会监督”的原则,做好港口物流企业评级的申报、初审、转报、复审工作,规范物流市场主体的发展。建议由市物流办牵头,各职能部门参加,新组建的市物流联合会承担。 (八)强化政府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有序发展。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联手做好市场准入工作。对缺乏竞争力、分散社会资源的个体或小企业进行必要的门槛限制,以集中资源和优势发展龙头和骨干企业。二是针对行业垄断经营、低质竞争行为,要加强监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平等进入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三是进一步推动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制定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联系行业内企业等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增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协调。四是按照 《物流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加快建立港口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受评企业的合法权益。 本文地址:培育宁波港口物流市场主体对策研究http:/www.606212.com/a/19880.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