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网物流常识物流资讯物流百科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时间:2023-06-30 06:00:01 | 作者:admin
 一般来说,制造型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多种类型的不确定因素:供应商供货的不确定、企业生产过程的不确定、客户需求的不确定和运输过程的不确定等。制造型企业为了解决不确定性因素对物流活动带来的影响,往往设置多种形式的库存。库存成本及由此所带来的损失对企业的健康运营带来严重的影响。         - 降低库存成本是制造型物流管理的核心所在。通过加强需求管理降低影响库存的不确定因素是降低库存成本的必要途径。本文从需求管理的角度出发,从理论上提出了加强预测与需求管理控制库存水平的办法。      从物流的主题类别分类,物流分为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企业物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制造型企业物流。制造型企业物流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物流活动,同时其每个物流活动都存在不确定因素。通过对制造型企业整个物流活动进行分析,找出其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改进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物流活动简介      供应链理事会在1996年开发出的一种不同于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OperationReference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由企业运作的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等基本过程组成。      SCOR模型描述了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或服务到达客户的整条供应链。在SCOR模型中,这些活动之间既相互依赖同时也存在着冲突。因此必须对以上各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和客户服务需求之间进行权衡,并在此权衡的基础上以最低接受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所期望的服务。物流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客户要求的交货速度、交货的可靠程度、运作的准确性、存货多少和交货的频繁程度等;物流成本则由库存价值、仓储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和采购成本组成。      SCOR模型展示了制造型企业(以图1中“核心企业”为例)的基本物流业务的三个模块:      1)采购模块      在采购模块中,采购计划是其工作核心,也是采购合理化的前提条件。目前绝大多数制造型企业都在使用或者间接使用MRP的物料需求系统。物料需求信息基于主生产计划(MPS)、库存信息通过系统分解生成。主生产计划(MPS)是物流人员根据市场的预测和项目需求参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制定。库存信息由库房管理人员按照现有实物库存进行的信息反馈。      2)生产模块      生产部门根据生产指令进行排产与加工,及时准确地完成加工任务。根据销售环境的不同,分为专项生产型、备货生产型、订单生产型和订单装配型产品。各种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模式各异。生产计划的制定同时还需要考虑加工的设备和人员、产品加工的难易程度、加工物料的齐备情况、单种产品的需求优先顺序等因素。同时每个企业加工的特点也是生产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交付模块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安排最后的组装、包装等辅助生产工作并进行发货。对于绝大部分产品来说,到交付环节时都已经确定其需求,并且后续的辅助生产较为简单。交付模块的重点工作是运输环节,即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是交付模块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物流活动不确定因素分类及库存影响      不确定因素广泛的存在与各种社会与生产活动中,是构成社会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制造型企业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同样存在相应的不确定因素。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制造型企业物流活动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需求的不确定性      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大部分企业都是根据市场预测和项目需求制定主生产计划(MPS)。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交货时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大多数企业再也无法从容的在接到订单之后安排采购和生产。很多企业都是根据市场预测进行备料或者生产,以期能用迅速的供给可得性占领市场。市场预测和项目需求的信息一般来源于营销人员对市场的观察并据此做出的判断。市场预测本身就是对销售有可能产生的流量或单位数的一种预示或估计。预测可以具体到某种产品也可以具体到个别产品、顾客,或者是若干个产品和顾客的几何。精确的市场预测和项目需求管理对物流计划和协调生产设施尤为重要。      精确的预测管理是各个企业的追求,但是绝对理想的预测是不存在的,因为在商业环境中存在太多无法确切预测的因素。这些无法确切预测的因素将对物流活动带来巨大的甚至对企业经营致命的影响。对于需求的放大将带来库存的大量积压,同时对于潜在市场的预测不周将造成严重的供货压力。      2)供给的不确定性      制造型企业的物流活动是以采购为起点,每个企业都需要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和认证、招标和洽谈的采购基础工作,在完成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进行采购活动的操作。供应商在接到企业的采购订单后,需要对客户订单的合理性进行二次判断,然后安排原材料的采购和生产。      由于供应商同样也需要采购原料和生产,供应商在购买原料的时候存在原料购买质量不合格、购买量不够使用或者购买不到的可能。供应商在进行生产时,可能出现因为生产设施、生产人员、生产工艺的不足或者不稳定造成实际产出与预计产出的差异。当供应商的实际产出无法满足企业订货所需时,对于企业来说就将面临着原材料短缺的风险。      3)生产的不确定性      企业的生产涉及到生产工艺、生产能力和生产人员等诸多问题,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异常无法顺利进行生产。另外,在生产制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质量问题,生产环节的异常可能对交货带来直接冲击。      4)运输的不确定性      运输过程是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准确可靠并且按照客户的要求保质保量的交货是衡量物流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正如所有的活动都存在风险一样,运输质量事故随着物流的发展增多。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的丢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误期、错运的现象较多。企业因此遭受经济损失并在客户群众造成了不良影响。      制造型企业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以上种种不确定因素对物流执行效果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对及时交付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虽然企业可能会通过使用中短期预测的管理方法,以期尽最大可能得预知可能会发生的需求。由于未来的不可知性、对需求管理判断失误以及客户需求的随意变化等因素,预测准确率能达到50%的企业少之又少。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客户需要,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市场动态设置相应的库存来缓冲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影响。      3.需求不确定对库存影响      为了防范运输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误期损失,运输部门往往希望尽可能宽放运输时间计划,使其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运输任务并解决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运输时间的宽放使得本来就很紧张的交货提前期变的更加紧张。企业在缓解这一矛盾时的理想做法就是能有足够并且适当的成品库存,一旦市场需求确定马上就可以装货运输。这样虽然缓解了因为运输过程的不确定性对及时到货的影响。由于企业很难保证能在恰好需要的时候完成成品的准备,为了防范可能的缺货,企业往往需要提前准备成品库存。在进行成品库存准备时,对于库存货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判断来自于企业的前期预测与对需求的判断。      为了减少可能会造成的成品库存压力,企业可以通过延缓加工开始时间、提高加工效率、提高产出比率和减少生产宽放等措施来实现。生产计划的制定取决于市场需求的紧急程度和生产所需物料的准备进展。其中市场需求信息对生产计划的制定起到决定性作用。生产同一种产品所需要原料的采购提前期各不相同,并且各个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和水平各异。整体来说,采购提前期越长物料的采购可得性越差,尽可能早的得到市场真实需求信息是采购保证的关键。      结合SCOR模型,物流活动的以上各种不确定性从计划的角度可以归结为需求的不确定性所致。为了缓解各个环节和需求时段的需求不确定性对满足客户需求所造成的影响,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设置相关库存是企业的普遍做法。为了解决需求的不确定对采购造成的影响,企业可能会提前准备原材料库存;为了减少加工过程不确定性对发货带来的影响,企业可能会提前进行相关半成品或者成品的加工;为了降低运输不确定性对客户使用带来的影响,企业可能会提前完成成品加工甚至提前运输到客户所在地。      制造型企业的库存形式由原材料、在制品(WIP)、半成品和成品等构成。随着加工的深入库存物资逐渐具有使用性能,同时其通用性降低。不合理的或者多余的库存将占用大量的资金并且很可能会因为需求的取消而变成无效库存。加强需求管理不仅是缓解供货压力,同时也是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运作水平的必要手段。      4.需求管理方法      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客户对产品的要求逐步趋向于成本、质量和交货速度等。其中质量作为产品的一个基本属性,其可靠性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基本前提。成本和交货速度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交货的快慢表面上是由原材料的及时达到、加工和运输的合理安排决定,实质上则取决于企业能否尽可能早的预知需求并及时做出反馈。      需求从大类上面分为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对于非独立需求,由于从属于其他产品或者服务的确定需求,企业没有太多可做的,因为虽然这种产品或者服务可以是外购而不是内部生产,但是他必须得到满足。在此我们谈论的对象是独立需求,这是由外部市场等因素决定的需求。对于独立需求而言,只要企业愿意去做可以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需求管理是指从定性和时间序列、因果关系等方式对预测、订货处理和销售方式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描述。预测管理是需求管理的基础,企业在对市场等因素进行预测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更有效的需求管理。需求管理从需求的确定性、需求的模式、需求的频率、需求水平、成本水平、生命周期需求定位和是否无理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能从宏观上进行有效的产品或服务的未来市场预测。      定性的需求管理方法基于逐步累加来自底层的预测,是一种底朝上的分散化预测管理方法。其基本前提是处于最底层的那些离顾客最近、最了解产品最终用途的销售人员最清楚产品未来的需求情况。每个中心都独立的进行预测并汇总后送到上级,作为结果,每一次预测都能精确地跟踪和考虑在特定市场内的需求波动。常用的定性需求管理方法有专家意见法、综合评分法、综合评测法、德尔菲(Delphi)法等。定性的需求管理方法适用于中长期的市场预测管理。      时间序列的需求管理方法是从历史数据为基础来预测未来,是一种顶向下方法或者称为分解法。它把历史的销售模式按照流量分摊到各个地点,作为一种趋势来预测该地点下一个需求区间需求量。这种预测需求方法适用于稳定的需求环境或者当需求水平在整个市场统一地变化时,是一种集中化的和适当的预测。时间序列方法主要用来预测短期的市场需求,并且重点关注当需求模式出现拐点时需要结合其他需求管理方法。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有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考虑趋势的移动平均法、简单指数平滑法、考虑趋势的指数平滑法、季节性指数法和一元线性回归等。      因果关系技术主要是弄清需求与外部环境和基础系统的关系等因素,找出真正呈因果关系的那些事件。因果关系技术一般有回归分析、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先行指标等。      5.加强需求管理降低库存水平      需求管理的核心是对外部市场的独立需求进行预测,尽早的发现真正需求并快速反应以确保客户需求,独立需求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市场的预测是否准确。正如我们常说的“预测往往很难百分百准确”,但是从物流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关注于中短期的物流预测。就短期而言,完全可以通过相应的预测技术和预测模型进行原材料、产品、服务及市场预测,从而迅速确定需求并迅速影响续期变化。      进行需求管理,应该首先建立相应的需求与预测管理系统。依据历史订单、历史需求变更情况和销售策略等数据库资源,通过相应的预测与需求管理过程,制订出用户所需要的营销、销售、生产、物流等需求信息。      制造型企业可以通过预测来确定其需求水平并以此来安排库存、确定产量水平以及新产品的开发、人员和预算。和其他类别的管理一样,需求管理需要首先从宏观角度正确的制定战略,然后据此进行中短期的需求管理细则。      需求管理的宏观控制方案是从需求的确定性、需求的模式、需求的频率、需求水平、成本水平、生命周期需求定位和是否无理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定性需求管理方法,使对于每种产品或者服务甚至细分的产品或服务需求预测有较合适的定位。宏观需求定位将是制定企业物流和库存政策的关键因素。制造型企业根据宏观需求预测以及相应的库存政策水平权衡其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水平,制定中长期的物流服务水平指标。      需求管理的中短期预测一般根据历史的实际需求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并结合“底朝下”或者“顶向上”的策略来进行。中短期需求预测结果将是企业运作过程中库存水平的重要制定标准之一。对于每一个需求项目来说能否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保障完全取决于该阶段的库存水平。企业可以在整体运作的库存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和项目需求动态制定库存水平,从而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把库存成本降低到最合理的范围内。      6.小结      通过预测和需求管理,企业能够确立共同的流量目标,以指导整个物流系统。这些目标明确了产品的需求时间、地点和种类。该目标是尽可能的多吸收信息、分析信息,并及时开展具有期望精度的预测管理。制造型企业通过精度的预测管理及时调整需求管理目标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中长期库存政策。日常物流运营中,在库存政策的框架下根据变化的市场项目信息及时做出相应的库存水平变更,及时调整包括原材料、在制品(WIP)、半成品和成品库存,使其能按照市场实际需求拉动,无浪费的满足客户需求,达到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水平的目的。 本文地址:加强需求管理 控制库存成本http:/www.606212.com/a/19376.html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浅谈中国家具业第三方物流的趋势与困境

    下一篇作文: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加强需求管理 控制库存成本》为物态网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加强需求管理 控制库存成本》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