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4:30:02 | 作者:admin
前 言 物流业以其多样化、现代化、国际化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 12 类紧缺人才之一。 而我国物流人力资源,尤其是物流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稀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物流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物流大规模发展的瓶颈,同样,教育涉及办学方针、教学规划、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学生安置就业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国教育界和物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1章 物流人才概述 1.1物流人才的内涵 目前, 按国家和浙江省的统计口径, 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 (学 位) 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物流从业人员可分为高、中、初三级, 初级物流人员往往只要通过简单的教学与培训就可以胜任岗位的需要, 而高级物流人才不仅要能够胜任各种具体的物流业务, 而且能系统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物流资源。 今天我们一般所指的物流人才是“现代物流人才”。所谓现代物流人才,是指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管理人才。其最终目的是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的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的专门人才。但由于现代物流刚刚起步,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中剥离出来的物流人才大多还属粗放式的、只从事物流中单一功能的传统物流人才。 1.2物流业的划分 物流业,一般主要划分为三个层面的相关行业: 1.核心层,包括运输业、港口业、装卸搬运业、仓储业、邮政业以及分销配送等。 2.辅助层,包括与各种运输方式、物流功能的相关辅助行业,如代理、理货、分捡、包装等。 3.支持层,包括运输、装卸和仓储设备设施的制造修理业、修造业、IT通讯及其从事物流软件设计等。 另外,按照物流的功能分类,还应包括:包装类人才,对这部分人才,各类物流人才统计资料中无法显示,且就目前情况看,与物流相关的包装活动均大多已渗透在相关的运输、仓储、邮政等功能中。制造企业中的物流管理人才,这部分人才同样也没有专门的归类,在一般研究和统计中,对这部分人才没有更多的涉及。 第2章 现代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 当前,我国的物流业呈现一个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其加速度的发展,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2.1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1.现代物流发展有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现代物流业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各级政府、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继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制定物流发展的总体规划后, 已经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有30多个中心城市都制定出了物流发展的规划。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经贸委正式成立了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国家科技部已经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作为“十五”期间的重要科技研究项目;教育部已经同意在高教目录中设立物流专业,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等,都从自身业务出发,制定了有关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和设想。 2.形成较完整的物流园区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勃海、郑州、武汉、西安―兰州和重庆―成都七大物流区,这七大物流区及其辐射的物流小区共同构成了我国总的物流网络体系。 3.外国物流公司的加速进入,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在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些原有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在华外商独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了物流需求,扩大规模,并把更多的物流活动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一些外国物流公司,包括一些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前景和廉价劳动力看好,加快在中国进行扩张与布点。 4.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经资产重组,全部或部分转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如中运物流、中外运物流、中铁物流、中邮物流、中储物流、中海物流及港口物流、民航物流、集装箱物流、交通物流等通过整体改造,整合内部资源,大大提升了竞争实力。 5.一部分工业企业与流通企业纷纷释放物流需求 在家电、服装、汽车、日化、饮料、医药和烟草等行业,通过连锁经营、特许经营,扩大了物流需求市场。一些工业企业集团如海尔、青啤、大众、华为、一汽、二汽、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联想、TCL、华联、联华、物美、三联等,进一步重视企业采购与物流系统的流程,发展成了中国企业物流的领头羊。 6.信息化技术在物流中得到了进一步应用 从企业的物流改造到建立第三方物流公司都纷纷构筑起物流信息平台和社会公共的信息平台,并充分应用这些信息平台解决物流与采购中的信息传递,尤其是工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成功嫁接,为推进物流现代化、标准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示范作用。 2.2现代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1.现代物流人才需求量大 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需要大批量从业人员。按照WTO的解释,现代物流主要指分销服务业,而其中批发零售和特许经营中的柜台销售,送货服务、仓储服务、批发促销、拆包拆零、安装和售后维修服务等岗位都属劳动力密集型,人员的需求总量将不断增加。 2.特色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现代物流科技和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高新技术人才,成了市场需求市场上的一大亮点。 3.人才市场潜在需求量大 随着现代物流管理、运作、标准化建设加快及满足现代物流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需求,在现代物流的体制构建、管理机制与运作模式构建、解决市场准入问题、发展环境问题及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需要更多的专门人才,如管理人才、市场调查人才、战略研究人才、公关人才等。 以上三个方面既是当前物流业人才短缺的现实写照,也构成了巨大的人才潜在需求。 第3章 当前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正如人力资源是社会一切部门发展的根本一样,物流人才也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最重要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国物流教育虽不断升温,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物流人才是稀缺资源,更是战略资源。物流专业人才教育起步较晚,规模很小。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人才培养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特别是高级专门人才更是如此,在这之前,只是有部分院校有相关的专业,如物资管理、材料供应、交通运输管理等,无论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明显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我国有200多万个与物流相关的企业需要物流人才,如果到2010年给每10个企业输送1个物流大专以上人才就是20万,每5个企业输送1个就是40万,如果给2个企业的物流在职人员培训1人,就是100万,给每个企业各培训1人,就是200万人。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量约为100-200万人。而专业人才年培养规模约5000人,在职人员年培训规模约5万人,与需求数量相差甚远,这种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状况很难实现社会需求。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 3.2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尚缺乏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虽然在恢复物流本科招生之前,我国的物流高职教育就已经开始起步,也有部分学校一直没有中断物流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缺乏认真的市场调查研究,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社会需求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造成教育的一般化,基本属于知识普及性教育,使培养的人才适用性较差,满足不了物流业快速发展对多层面各种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物流人才需求结构与培养教育结构不对称,即产需不对口。物流人才还未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人才层次结构。 各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各不相同 ,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 ,尚未形成满足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体系。许多学校在开设物流专业时 ,存在着急功近利现象 ,没有注重对物流人才市场的充分调研 ,对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实际现状分析不到位、实际需求把握不准确, 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不尽合理 ,专业师资队伍质量不佳 ,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高 ,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 3.3许多院校物流师资力量不尽如人意,影响了物流的整体教学水平 目前国内的学历教育现状是,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 物流教育和人才培养首先面临的是物流理论研究和师资问题,我国的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形成“物流热”更是最近几年的事,现有的物流学科理论尚不成熟,多为舶来品,还没有形成结合中国实际的整体。现有的师资力量大多是从计算机、管理、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物流书籍,很不系统,再加上大多没有物流实践的经验,不少教师在从事物流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即使这样还不能满足物流专业正常教学的需要。 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应积极着手构建多层次、全方面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和社会需求相一致。 3.4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校目前物流专业教育由于起步晚,硬件设施欠缺等多方面原因,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教学内容太少,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普遍理论基础不牢,动手能力弱,甚至对在校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感到困惑。 任何教学过程的展开都离不开一定的方式方法,目前物流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高校教学仍然主要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直接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物流专业学生更需要针对不同物流系统解决特定物流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等方面存在缺陷。 另一方面,目前只有几家高校建立了从订货开始,通过生产、存储、配送、发货直至到货过程的物流网络模拟教学实训室,大多数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尚未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训室,而且学校与企业尚未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部分物流理论,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令物流企业头疼不已。 目前大多数学校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一人讲,众人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可视教学、现场教学、电教手段等采用很少,降低了物流专业教学的生动活泼性,教学效果很差。 3.5受我国物流业管理现状影响,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受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现状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的培养受到了较大的局限。 其中许多的物流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也导致人才教育的盲目性。目前大多数学校物流专业强调通才教育,培养目标比较不明确,缺乏专业定向和深度,课程的设置重点不突出,很难满足物流专业多层面多类别的人才需求。这是当前物流专业教学大纲的突出问题。 3.6受社会就业形式影响,缺乏就业素质 目前我们都在提倡“先就业,后择业”,但最后常常导致毕业生先呆在一家公司,但是还没学到一点东西,就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一进去就问公司的待遇等,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怕自己招个应届生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物流市场供需双方期望值不对称。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普遍很高,它们希望高薪招聘的人才上岗后能短时间改变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但实际上, 在物流市场宏观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并不健全、企业内部对物流理解尚不准确、应聘人员与企业整体磨合不充分的情况下 ,这种短期内想要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 而作为供方的物流人才 ,在接受物流教育后急于想把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不切实际的。物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 ,它要求物流人才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也有很强的实际操作及管理经验。许多应聘人员上岗后会惊讶地发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差距。特别是高校学生, 总会抱怨学校所学知识多是纯理论的, 有的是不切实际的。高校物流毕业生虽然在求职时较为困难 ,但有了工作经验之后 ,往往又急于跳槽到条件更优的企业去。这使得一些企业在培养出物流人才却落了个“人财两空”后 ,宁肯用素质低但对企业忠诚度较高的员工 ,也不太放心使用专业的物流人才了。因此 ,应聘人员缺少对物流涵义的正确理解, 缺少理论结合实际的钻研 ,缺少积极的工作态度 ,是导致企业对其信任危机的根源。浙江物流人才供需严重不对称是极其严重的。需求方渴求少数的高级物流人才, 而供方市场只能提供数量众多的初级物流人员 (素 质普遍较低) 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人才。 第4章 对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建议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措施,来相应的改善其现状。 4.1加强发展学历教育,加大物流人才培养的投入 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和企业等社会备界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起夜要对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及才是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 其次,政府、企业、捐关机构和组织地应加大对高校软硬件物流设施的投入。 除此之外,有关社会各方可以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学生从事物流工作和研究。从不同层面来提高物流社会影响力,强调物流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参照国外物流的完善教育。 国外高等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陆续开展物流高等教育,并已形成非常完善的物流高等教育体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大约50所美国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专业,且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学位齐全,并为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欧盟国家现有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54所大学开设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硕士和本科专业培养方向,另外33所大学在其他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物流有关课程。另根据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一项为期20年的物流职业类型调查资料显示,美国物流从业人员中,本科学历的专业结构为:物流占12%、商科占52%、工程占23%、其他占13%;研究生学历的专业结构为:物流占13% 、商科占73% 、工程占12%、其他各类专业占2%。从以上数据我们看出,物流人才的专业背景以商科为主,且层次越高商科所占比例越大。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和日本,大部分物流专业都设在商学院,只有少部分设在工学院。 因而,建立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体系,需要完善包括高职、本科、研究生的相互衔接的教育层次,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大高职层次的培养力度,扩大办学规模。要注意高职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以培养中级物流人才为主。鉴于我国尤其缺乏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和综合操作性人才,应特别重视研究生教育和基础实践教育,增加教育投入。 4.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 政府和行业协会要适时、适当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物流培训市场,逐步完善中国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通过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办学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提高教学质量并完善教育体制。学习国外的经验和制度规范同时进行,将有助于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注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工作和任务。 由于物流业操作性强,因而,教学活动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淡化目前所采用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多种手段,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通过市场调查、方案制作、工场实习、企业实地考察参观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内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验室,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4.3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抓好师资与教材两个环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教师总结、探索和完善。对物流人才的培养, 师资是关键。要努力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能否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创造性的培养对策,是实现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一是应选派教师到专业物流公司挂职学习、锻炼 ,为其构筑一个实践的平台; 二是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 ,学习国内外的物流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 三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物流科研实践, 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选聘国内外物流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短期培训或担任专兼职教师。物流业是一门交叉性学科,高等学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使学科体系合理化,学校内可加强合作,实施“一师多用”,有效利用学校内现有资源与优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最终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而教材已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高质量的问题,缺高水平的精品教材。目前 ,我国物流教材种类不少, 但大多低水平重复 ,不能真正反映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沿。因此 ,要加强对物流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以满足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需要。应组织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物流教学教材, 出版一些精品教材与课件。要确定不同层次物流专业的核心教材,组织高水平老师编写,并争取进入教育部教材规划。 4.4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物流是一门跨多个学科的理论,同时它的实践性也非常强,这就要求物流人才不仅要拥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除了要具备理论知识基础以外,还需要用至少两到三年的时间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去实习,了解各个部门的业务特点、物流需求,也就是说,培养合格的物流专业人才,仅仅依靠学校专业教育是不够的,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企业岗位进行一段时期实践培训也是其重要环节。 所以应尽快建立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 ,大力推行“订单式”教育及“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高校应根据物流企业的需求为员工进行理论培训 ,帮助其改进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 ,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企业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 ,为其提供实训基地、实训设备 ,并接受师生进行见习和实习 ,为师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为物流人才的成长提供摇篮。 4.5按照物流市场和职业类型需要,科学设置物流专业课程 在具体实施教育过程中,鼓励和允许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职业类型需要,开办和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这一新的学科专业应是许多传统学科的高度融合,是一个集结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管理学、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而非原有学科的简单转型。在合理优化物流人才专业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吸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信息,完善物流课程设计。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物流教育要侧重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系统整合能力、主动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应积极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 努力采用“多品种、小批量、复合型、涉外性、保重点、出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加大对这一特色专业的资源投入。加大对物流仿真平台、模拟公司、物流技能实训室的建设的力度 ,积极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和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手段, 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 4.6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就业道德 在学校教育课程中,设置一些实际化、生活化的课题,解决一些就业中会接触的事项。而不是在问题出现时再搞个会议、演讲等各种非正式的形式去传授。即便这样,受教育者也不会像当真正的课程一样去学习、去关注。 以上出现的六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六点见意,总的来说,就是人才需要大量培养、培养需要科学教育、教育需要针对实际、想要实际就需要针对问题具体实践。 总 结 现代经济的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物流的水平。而物流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寻与完善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物流人才,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以促进我国物流业及经济发展。 本文地址: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与对策的研究http:/www.606212.com/a/18215.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