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22:20:01 | 作者:admin
物流金融作为新兴的一种重要金融创新业务,主要以供应链上的动产担保为依托,对供应链提供融资服务,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发展物流金融创新,可以改变银行担保贷款集中在不动产领域的状况,对降低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金融业与物流业应以创新为契机,实现双方的“共赢”。 物流金融的产生背景 1.中小型企业融资困境 在国内,由于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所以融资渠道贫乏,生产运营的发展资金压力大。物流金融服务可以有效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活动。另外,物流金融服务可以盘活企业暂时闲置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资金占用,优化企业资源。 2.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革命 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品,其不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经营利润,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物流金融服务将开国内物流业界之先河,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次革命。 3.供应链“共赢”目标 对于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物流金融可以提高企业一体化服务水平,扩大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业务规模,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物流金融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资本占用率,提高企业资本利用率,实现资本优化配置;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或扩大销售规模,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物流金融服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甚至可以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 4.金融机构创新意识增强 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这就促使了物流金融的诞生。物流金融可以帮助银行吸引和稳定客户,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物流瓶颈”――质押物的仓储与监管;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问题。 物流金融的发展状况 物流金融的发展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 1.发达国家的物流金融业务 国际上,最全面的物流金融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美国的物流金融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 (USWarehousingActof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 2.发展中国家的物流金融服务 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物流金融业务开始得较晚,业务制度也不够完善。非洲贸易的自由化很早就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作为审查公司进入当地。这些公司以银行、借款人和质押经理为主体,设立三方质押管理协议(CMA),审查公司往往作为仓储运营商兼任质押经理的职位。通过该协议,存货人,即借款人在银行方面获得一定信用而得到融资机会。此类仓单直接开具给提供资金的银行而非借款人,并且,这种仓单不能流通转移。 在非洲各国中较为成功的例子是赞比亚的物流金融体系。赞比亚没有采用北美以政府为基础的体系模式,而是在自然资源协会(NaturalResourceInstitute)的帮助下,创立了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不受政府监管的自营机构――赞比亚农业产品代理公司(TheZambianAgriculturalCommodityAgencyLtd)。该公司参照发达国家的体系,担负物流金融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同时,避免了政府的干预,从而更能适应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 3.中国物流金融的发展 国内物流银行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更加复杂,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跟银行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在国内实践中,中国储运集团从1999年开始从事物流金融部分业务。物流银行给中国储运集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最近,该集团公司总结了部分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并在集团所有子公司进行推广。据了解,“物流银行”在山东省最早的“样板”是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近几年,“物流银行”被山东省物流企业所采用,目前,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也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但目前我国物流水平还比较低下,一个很重要的、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推进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大量的资金搁置在供应链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既影响了供应链的顺利运转,又导致了物流运作的资金成本居高不下,更使得物流企业因资金紧张而无法对信息系统、操作系统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可以说,物流金融水平的低下,成为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把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以动产做质押,搞好金融物流,为物流企业或金融机构 (银行等)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新的思路和实施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物流金融发展的策略 随着物流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过度开展金融创新,追求最大利益,而忽略了对相应风险的承担与控制。这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同时,也给物流金融创新以重要的警示: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如何有效监管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促使其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1.加强物流金融的风险管理 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目前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一是法律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合约欺诈及质权是否成立的风险等;二是操作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质押物的管理等;三是信用风险,主要是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四是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的价格风险和变现风险等。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历程,彰显了从系统角度考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关注与控制物流金融的新增风险 类似于住房抵押贷款,物流金融创新可以缓释信用风险,但同时又会增加一些新的风险,例如担保品价格风险、变现风险等,对新增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业务能否正常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将最终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 3.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金融分散机制 物流银行应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分散机制,比如,构建担保池、应收账款资产池,促使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这些有利于将业务风险有效分散和转移,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即便在业务蓬勃发展时,实时的监管、贷款审核条件的严格遵守等等仍然需要,这是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4.建立物流金融的保障机制 在银行内部确立和完善制度保障。首先,制定科学的定价机制;其次,制定独立的考核机制;再次,建立专业的培训机制;最后,制定快捷的信息传导机制。 另外,应该鼓励银行基于物流金融的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模型来设置相应的资本金,确保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防止流动性问题产生。 2009年有可能是中国物流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和物流发展的实际,中国物流业将进入增长趋缓、结构调整阶段。客户要求高、运营成本高、市场波动大、经营风险大、服务价格低、企业利润低,将成为总的基调。对此,要充分估计、审慎决策、积极应对。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与理论上的指导:宏观的经济政策保持相对的稳定与连续;相关法律的进一步完善与增强可操作性,如,严厉打击在金融业务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国内的理论界要加快引进与创新相关理论的步伐。此外,政府应扶持发展专业监管物流企业,以树立良好的市场典范,促进物流金融这一事物得以在我国健康有序地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本文地址:浅谈物流金融http:/www.606212.com/a/17890.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