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网物流常识物流资讯物流百科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时间:2023-10-13 23:00:02 | 作者:admin

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系统协调流程研究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本文以企业采购系统为研究切入点,在综合分析协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系统功能单元协调流程,并给出了采购商主控中心Agent协调流程,对进一步研究企业采购协调管理有着重要意义。2FH物态网-懂物流的人都在这!

一、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系统协调概述
(一)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系统协调的概念
荷兰采购管理协会主席Prof.ArjanJvanWeele提出:采购指从外部获得的,使运营、维护和管理公司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处于最有利位置所必需的所有货物、服务、能力和知识。蒋振盈认为采购管理资源的整合问题,日益成为供应链环境下提高采购管理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快速满足物资需求的迫切要求。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及企业采购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采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彰显。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竞争和合作交错的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采购发生了许多转变:从简单的以交换为特征的采购转向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行为;采购内容从简单的交易活动转向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管理活动;采购职能得到拓展和重视等。
协调的概念来自于对系统的研究,一般来说,需要协调的系统往往包含若干个相互矛盾或冲突的子系统或者单元。协调表征系统各要素间良好的相互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对于系统协调的概念和内涵,研究人员给出了不尽相同的表述。
哈肯在协同学里指出复合系统的协调是:在系统内部的自组织和来自外界的调节管理活动作用下,其各个组成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实现系统的整体效应。Malone等将协调定义为管理各种活动间独立性的过程。BeamonBM(1998)定义了供应链的协调:供应链上的某个成员通过提供某种激励试图改变另一个成员的行为。而组织间协调理论认为,组织间的协调是两个或多个组织创造或运用现有的决策规则的过程,而这些决策规则建立的目标是集体处理任务所面临的环境。组织间的协调战略可以被分解为相互协凋、同盟和公司协调等方面,一般来说,组织间的关系是通过非市场机制进行协调的。李艳等认为协调是一种管理职能,是围绕组织发展目标对组织整体中各种活动的相互联系加以调节,使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减少矛盾,相互协调,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孟庆松等认为协调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彼此的和谐一致。赵涛等认为协调是以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及系统间通过复杂、动态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和谐共生的发展关系。
归纳总结,本文认为需要协调的供应链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环境复杂性。市场供需的波动性、各类信息的不完全性、合作企业的不稳定性等。
2.主体自主性。系统中每个企业是具备独立决策和管理的经济体,追求个体利益最佳,容易与总体目标发生冲突。
3.能力范围不均衡性。由于企业本身的规模、能力和专有资产等客观条件的不同,导致企业之间的地位、在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不一样。
4.共赢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能够促使供应链上的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实现互惠共赢。系统协调存在可能性。
综合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的特征和供应链协调的特点,本文定义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系统协调为: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企业,在向外部供应商获取物资、技术、能力、知识、服务等所需资源的过程中,通过某种方式促使各要素或行为配合得当,满足供应和需求平衡的要求,并引导系统运行到最佳__状态的复杂交互过程。
(二)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系统结构分析
根据系统理论以及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系统的特征,建立如图1所示的企业采购系统结构图。在供应市场环境中,存在多个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在需求市场环境中,存在多个客户和物流服务商;采购系统内部环境主要包括采购商内部与采购有关的各部门。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兼具“内部”和“外部”两种功能,其中,外部功能主要表现为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和企业自身运营的要求,同上游的供应商发生相互作用。该采购系统中核心采购商是系统协调的主要执行者,通过有效地管理各种资源,包括与各合作伙伴的关系、合作方案的设计等,来协调不同合作伙伴之间利益冲突;在不断变化的利益关系中寻求供应和需求之间平衡,以确保采购系统的协调运作。
二、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系统功能单元协调流程
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采购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围绕采购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将供应商、采购商、客户连接成一个“供应-需求”的网络。
以采购商为核心企业的典型供应链为主要分析对象,建立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系统功能单元协调流程,如图2所示。该流程中采购商内部的主要功能单元包含:采购部、生产制造部、市场销售部、物流部、财务部。为了简明起见,将企业内部与采购有关的部分称为采购主控中心。采购商外部的功能单元包括供应商和客户与采购商交互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如供应市场和需求市场的功能单元部分。
(一)第一个环节
首先,采购主控中心与下游的客户进行交互。通过沟通交流,获取有价值的市场需求信息,包括产品类型、产品价格、数量、客户特征、交货期、分销能力、交货方式等重要的信息,并对信息处理后作市场需求信息分析报告。
其次,采购主控中心与上游的供应商(同时管理一级和二级供应商)进行交互。结合市场需求信息和采购商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采购主控中心向供应商提出所需产品的各项要求,通过与供应商功能单元交互各类信息,包括价格、质量、数量、品种、交货期、服务水平、信用体系等,最后做出切实、详细的市场供应信息分析报告。
(二)第二个环节
第一环节的分析结果,全部进入到“供应-需求”协调管理平台。对下游市场需求信息、采购商自身战略定位和赢利目标、上游市场供应信息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是一个不断递进的协调过程,这一环节是企业采购系统协调的关键环节,采购商可以引入相关激励机制以激发下游市场客户(销售商)的积极性和其不断增加的努力投入;同时,为了确保上游产品交货质量、交货期和服务水平等,规避来自上游供应市场的各种风险,采购商要通过谈判、沟通、契约、激励机制等有效措施来保证供应市场的稳定和供应商的利益。
在这一环节中,供应商和客户分别与采购商交互企业的经营目标,如销售目标、品牌效益、技术革新等,以加强合作范围。各个功能单元相互协调,既有利于采购商综合管理市场需求和供应信息,又有利于采购商最大限度地满足合作伙伴的需求。企业之间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共同抵制和防止供应链破裂带来的损害,减少各方利益受损程度。
(三)第三个环节
在第二环节协调的基础上,各功能单元之间协调运作,经过合作、协调、再合作、再协调的反复过程,企业之间有了一定的合作基础,促使合作伙伴关系逐渐提升,合作满意度不断增强,最终实现以采购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整体利益和各单体企业利益最优的目标。图2中,实箭头和双箭头代表采购系统主要协调流向或合作趋势走向。虚箭头代表供应商和客户的各项目间联系。
三、采购商主控中心Agent协调流程
Agent最早来自分布式人工智能的研究。根据多Agent理论,多Agent系统能够对不同目标的多个Agent进行合理安排,协调各自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自的目标,并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具有开放新、适应性、协调性的特点。
由于采购系统涉及供应、采购、销售等基本环节,据此,将这些功能单元,如供应商、采购商、客户的供应、采购、需求分别看成独立的Agent,将系统中的人、组织和机器之间的交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各种活动描述为Agent间的自主作业活动,那么采购系统就成为一个多Agent系统,其中每一个Agent具有一定的功能,并可以和其他Agent合作。
将企业内部与采购有关的主要功能用Agent代替,即AgentⅠ——采购部,AgentⅡ——生产制造部,AgentⅢ——市场销售部,AgentⅣ——物流部,AgentⅤ——财务部,AgentⅥ——采购信息平台。
设计如图3所示的协调流程,每一个决策节点代表系统状态在此发生改变,并连接下一个决策节点。协调流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一)开始
采购商收到下游市场的需求信息,即AgentⅢ将信息传给AgentⅠ,采购AgentⅠ处在准备采购状态。
(二)第一层
进入交互工作状态。AgentⅠ根据供货能力,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判断是否满足市场需求量、交货期、质量等的要求,如果符合可以商议的范围,则进入商议状态,其中,交互状态和商议状态之间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直到满意;如果不能满足要求或者与企业发展的目标不符,则直接拒绝,进入到最终合作失败状态;
(三)第二层
在第一层初步判断的基础上,有些信息需要进一步确认,做出最终判定结论,则进入协调工作状态。在这一个过程中AgentⅠ与AgentⅥ,AgentⅠ和AgentⅡ,AgentⅠ与AgentⅣ,AgentⅠ与AgentⅤ相互沟通。从协调工作状态开始,也包括商议、拒绝和接受三种情况,重复第一层的过程。
各个网络节点之间的数字具体含义如下:
1-发出采购指令;
2-交互工作节点发出商议指令;
3-商议节点(信息来自相关Agent)发出不
同意指令;
4-商议节点发出建议或者条件要求;
5-商议节点发出同意指令;
6-交互工作节点直接发出拒绝指令;
7-收到拒绝指令反馈信息;
8-拒绝状态直接进入合作失败状态;
9-收到失败指令反馈信息;
10-交互节点发出接受指令;
11-出现意外,进入合作失败状态;
12-由接受状态直接进入合作成功状态;
13-收到成功的指令反馈信息;
14-由交互状态进入协调状态;
15-协调节点发出商议指令;
16-第二层次商议节点发出不同意指令;
17-第二层次商议节点发出同意指令;
18-协调节点发出拒绝指令;
19-收到拒绝指令的反馈信息;
20-第二层次拒绝工作状态直接回到交互工作状态;
21-协调节点发出接受指令;
22-由于意外因素导致从第二次接受状态回到交互状态;
23-收到接受指令的反馈信息;
24-第二层次的接受状态进入最终接受状态,协调成功。
其中“交互→协调”是AgentⅠ的关键工作状态的转换。在“13→14”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上游供应市场的信息,综合分析交互层次中需要协调的重要指令信息,对涉及企业发展战略的条目分类整理,听取专家意见,调节战略计划和发展步骤,并发出协调指令,进入下一层次的协调工作状态。协调工作状态与上游的信息紧密相关,上一层次中需要进一步协调的指令最终能否被接受,要根据上下游的市场信息和采购商的战略目标是否一致来判断。这里的协调指从战略层次上的统一,商议指具体的指令运作中的调节和建议。
下面列举部分工作流线路进行分析:
经过“开始→交互→协调”过程的工作流线路:
1→2→4(5)→14→15→17→21→24→12→13
→?
1→2→3→2→4(5)→14→15→17→21→24→
12→13→?
1→2→4(5)→14→18→20→?
1→2→4(5)→14→21→22→?
1→2→4(5)→14→21→24→12→13→?
1→2→4(5)→14→21→24→11→9→?
经过“开始→交互”过程的工作流线路:
1→2→4(5)→10→12→13→?
1→2→4(5)→10→11→9→?
1→2→4(5)→6→7→?
1→2→4(5)→6→8→9→?
以工作流线路“1→2→3→2→4→14→15→17→21→24→12→13→?”为例阐述实际协调流程。采购主控中心发出采购指令→交互工作节点发出商议指令→商议节点发出不同意指令→交互工作节点再次发出商议指令→商议节点发出建议或者条件要求→由交互状态进入协调状态→协调节点发出商议指令→第二层次商议节点发出同意指令→协调节点发出接受指令,进入第二层次接受状态→进入最终接受状态→进入合作成功状态→收到成功的指令反馈信息→?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该流程可以拓展到n层,循环到满意为止。
四、结语
在供应链环境中的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协调等,来提升与精炼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其长久稳定发展。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系统包含多个具有不同目标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协调管理来促进系统最优化。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协调管理理念与方法,通过分析采购系统各功能单元之间的联系和工作流程,提出了采购系统功能单元协调流程,并进一步探讨了采购商主控中心Agent协调流程。该研究为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管理提供了一种整体协调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促进采购系统的内外部资源整合及系统最优化,为企业采购实践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随着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战略地位不断提升,采购职能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采购系统协调管理将成为企业采购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另外,企业采购协调机制设计及定量化描述等问题有待在今后研究中继续深入讨论。

上一篇:生产计划与采购管理的供应链方法 下一篇: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运用

本文地址: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系统协调流程研究http:/www.606212.com/a/24225.html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中小制造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措施

    下一篇作文:供应链和生产计划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系统协调流程研究》为物态网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系统协调流程研究》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