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网物流常识物流资讯物流百科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时间:2023-08-21 19:00:02 | 作者:admin
近十几年来,在国家对于物流产业的持续支持中,各地物流行业规模逐步扩大,物流总值大幅增长,设施建设全面加快,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物流配送中心、连锁企业内的配送中心,涉及到批发零售、超市、便利店、专业店各种业态的商贸配送显得生气勃勃,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大。在这种背景下,导致了国内物流企业人才的匮乏与产业高速增长的不协调,人才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技能型、综合型人才更是成为紧缺性人才。   一、商贸配送下的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物流人才缺乏不仅是在总量上,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的缺乏。商贸配送属于现代物流服务业,必须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因此它要求的人才必须要“既能动口,更能动手”的实干型技能型人才。目前物流配送企业大致需要三个层次的人才,即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而操作层面的人才严重缺乏。企业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1、符合一线岗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和普遍能力。包括肯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仓储配送企业大部分的一线岗位都是集中在一些配送中心、仓库等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辛苦的地方,需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团结合作精神,岗位的流程需要团队合作才能高效率的完成任务;主动和创新精神,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也决定了员工的发展潜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现在物流企业都需要依靠信息系统才能统筹大局。其他的还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好的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2、符合配送行业特点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掌握物流基础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和IT知识。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分析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能编制配送计划、进行车辆排程;能够按照商品特点完成入库流程、会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能够根据订单特性等具体情况进行拣货、配装、送货;能够进行订单处理、反馈;能够根据典型行业商品特性制定合理配送策略。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大部分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参观、校企合作培养这几种方式。前两种都不能真正地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持久的学习环境和体验。校内的实训条件落后,没有配备足够设备和场地,实训软件跟企业脱节,无法模拟完成真实的配送流程;校外参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面的问题,比较直观具体,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经常流于形式,学生通过眼睛看到的是一些肤浅表面的现象,没办法实际动手去操作,无法真正去掌握和提高相关岗位能力。况且通过两三次的参观远远满足不了学习要求,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是现阶段较理想的一种模式。学校与周边城市的一些大中型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以这些企业为实习实践基地,每年安排毕业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由专业老师负责联系进行动态跟踪;企业负责给合时的学生提供学习岗位和指导老师,并给于相应的实习工资和食宿条件,最后由两方面共同做出考核评价。在这个模式下,学生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学校的学生,深入企业岗位进行学习实操技能,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员工,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要为其所承担的岗位任务负一定的责任。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配送相关知识应用于岗位的实践操作中,以流程为导向去检验商贸配送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还能够在社会中历炼沟通、合作、创新、敬业等各项素质,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商贸配送企业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种理想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现实中并没有好好地被应用。不少院校的校企合作都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上,导致过程敷衍了事,结局不欢而散。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校方和企方目标和期望值不同。学校看重的是企业的资源,包括设备、场地、流程、软件、人资等,希望学生能深入企业,在配送企业的各个实操岗位包括备货-存储-分拣-配货-配装-送货等每个环节实习一个阶段,通过师傅手把手的带,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真正学习到书本上所没有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积累基层岗位的经验基础上能提升层次,学习到更多的规划、分析、统筹、管理能力向企业的中层管理岗位进化。由于逐利特性,现在大部分企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中了学校提供的实习学生这群廉价的劳动力,满足企业在短时期内的用工需求,对于培养学生比较冷淡,积极性低。学生虽然是作为储备干部的身份,并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2、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虽然某些学校和企业之间会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但是规定中双方各自应该履行的权利和义务都比较含糊,没有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实习过程中,虽然企业希望实习学生能够结合就业长期服务,但企业经常违反合约,给于学生的待遇满足不了实习学生的基本要求,甚至不如一些兼职员工的待遇,而这些做法并没有相关部门或者制度给于警示和监督。这导致了实习学生怨声载道,职业认可度低,不能真正融入角色,大部分同学实习期满即刻走人说明了这个问题。   3、管理流于形式。目前实习生的管理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企业负责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管理,学校会指派专业教师进行定期的走访及联系来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但很多时候,这个过程很难控制,缺乏过程监督和反馈评价机制,使得管理流于放羊,导致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素质的培养失去控制,学生流落于一种过于自由的无人监管状态。   三、商贸配送特色下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优化对策   商贸配送特色下的人才培养要以职业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一方面注重手的操作技能,较好的完成配送各个环节的基础工作,化整为散,分解熟悉各项流程;另一方面要适时培养脑的管理思维,提升层次,在基础的学习上聚散为整,能够通观全局,制定方案、规划、能够进行分析、管理。要以企业的实际运行指导教学,这势必要与企业紧密深层合作。   1、邀请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双方的培养目标,寻找共性,达成共识。企业面临人才紧缺,但是不愿意过多的花时间去培养,因此,校方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要让企业意识到,人才培养是双方共同的责任,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只有紧密合作,才能获得共赢。   2、完善制度建设。政府监督下签订三方协议,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企业必须按照协议履行相应职责,提供合适岗位,提供就业和培训的机会,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一切权利,并且监督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同时要建立实习学生的反馈制度,及时向校方反映学生实习效果和问题。学校也要受到监督,及时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教育学生在实习期间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对无故终止实习学生要予以严肃处理,保障企业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   3、加强管理,完善考评体系。建立由校企领导、专任教师、企业指导老师、心理生活导师共同参与的实习管理小组,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一切活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企业指导老师负责教授学生岗位知识和技能操作,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专任教师负责对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的规划,进行动态跟踪指导,并且与企业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处理,帮助学生完成实践课程;心理生活导师为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和情绪进行及时疏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端正心态、坚持到底完成任务。针对管理过程,企业与学校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及时纠错。同时可以建立能力获得评价标准体系,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如获得一线岗位操作能力的情况下具备了初步的管理能力,可进行实习岗位的晋升,给学生一个职业发展的平台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仓储配送方向的教学方案研究》[J]. 高职专论 2007.6.   [2] 黄晶 高洁.《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改革现状及思考》[J].物流科技.2012年第1期   [3] 王薇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学校管理.2007.11. 查看 黄洁 所有文章 本文地址:以商贸配送为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http:/www.606212.com/a/22935.html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包头市物流业管理发展现状及有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作文:电商物流红颜薄命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以商贸配送为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为物态网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以商贸配送为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