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9 21:00:02 | 作者:admin
2011年,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将是许多药企必须面对的问题。事实上,随着中国医药商业集中度的逐年提高,建设大型物流中心已经成为医药公司发展必须经历的一步。尤其是随着基本药物招标制度的推行和各省纷纷出台现代医药物流暂行标准,许多原本在观望的企业也加入到大物流建设的队伍中来。 据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大多数省份至少有10家左右的医药公司,正在进行土地运作,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中心;这些省份至少有3个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将在2011年启用。 同时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与建设研究咨询机构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据也显示:我国目前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大致有40家;而2011年新增将开工建设的医药物流中心达到80家。众所周知,根据国家新版GSP征求意见稿,建设一个现代化大型医药物流中心,总投资至少在3000万(人民币)以上。可以想象,如此众多的物流建设工程集中在2011年开工,那么随后的几年必然会导致物流建设战火更加旺盛。 2010:火热并购与政策悬而未决的博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10年医药流通业的并购已经先于政策的出台而谋动,撩拨着众多企业老板的心。 回首2010年,应该讲医药物流领域是风起云涌的。尽管人们一直期待的许多政策文件并没有出台,但2010年医药流通领域的并购却是空前的。 http://www.globrand.com/darticle3/list.asp?id=156760 12 然而,正是并购的火热及部分政策的悬而未决令2010年的商业再次增添了不少虚幻色彩。总结分析许多行业大事纷繁复杂的联系,可以为企业应对2011年提供思路和借鉴。 并购让人心难耐 如果说如今还有什么事可以有地效撩拨众多医药公司老板们的心,那来自大企业的资本合作(并购)询问函,应该是当仁不让的好料。 有数据显示,以中国国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北京医股等为代表的国有资本正不停的跑马圈地;排名前20位的主要国有企业2010年收购的成长型药企数量超过了100家。而收购的企业规模,从年销售额1亿左右的区域型企业,到年销售规模近百亿的地方龙头企业都有。一个个并够案例,真正地撩拨了许多民营企业家们的心。笔者在2010年不断地为许多培训过的学员单位牵线,据悉目前已经有7家企业成功实现与不同的国有企业资本联姻,令人着实地感受到,许多民营老板是发自内心的愿意与大企业合作。 其实可以想象,对许多成长型的民营企业而言,与大资本的合作是必然的。尤其是在目前政策形式不够明朗,企业发展少不了大笔资金投入,品种资源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能够找个好“婆家”对企业的发展未尝不是件好事。但是,在并购案例里,民营企业必须和大药企谈好,究竟对方可以为自己带来何种资源?资金、品种、管理还是社会资源。如果上述4大资源都不能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是否要合作,则要慎重思考。一般说来,只要机会合适,早合作比晚合作强。 一般而言,大资本企业是不愿意完全控股民营药企的,因此双方不妨按照如下条件谈合作:资本方控制51%的股权;为新公司注入一笔发展资金;为原股东提供一笔不菲的补偿金;原资产属于原股东,双方约定新公司将在3年内新建一座适合企业发展的物流中心;历史应收账款,收回后属于原股东。 当然,具体各家企业情况一不,谈判的条件也不一,需灵活对待。 政策悬而未 2010年是给人希望的一年,因为基本药物招标政策在这一年逐步落实;医药流通规划在这一年完成了草案制订;传闻新版GSP标准会在2010年出台。但是2010年又是悬而未决的一年,因为基本药物招标政策并没有和大物流标准着实关联起来;医药流通规划仍然停留在草案阶段;新版GSP还在不断地调研和草拟。 在2010年初,业界都对基本药物招标寄予了极大的厚望,希望通过招标能够让优秀的医药企业成长起来;希望招标政策和物流建设政策关联起来,使不同的药企拉大差距。但事实上,这样的效果并没有达到。在不同的省份,基本药物招标政策对现代医药物流的要求不一样。如河南省,基本药物评分政策里对各类现代医药物流建设标准很明确,有近30分;而安徽等省,却基本没有将现代物流要素纳入评分;而在山东,年初18家现代医药物流试点企业的评选让全省的医药公司挤破了头,但是这些企业在招标时却无政策优惠。 许多企业在2010年初翘首以盼,希望医药十二五流通规划能够给行业带来福音。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该规划文件的出台,未必能够发挥想象的效用。以中国医药商业管理协会为主制定的医药十二五流通规划,制订的政策一直不能很快得到审批。而此前发改委、商务部、药监局均出台的诸多政策文件,而与这些文件相协调又绝非易事。显然,一部充满太多未知因素的规划性的政策文件,是不能轻易出台的。 新版GSP的制订和征求意见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知道,新版GSP早在2008年底就出台了征求意见稿;2009年底又发布了一次征求意见稿。但是时至2010年底,仍然未能顺利出台。据悉,新版GSP的发布最早也要到2011年下半年。事实上,新版GSP仍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没有对不同的医药企业的物流建设水平进行分级,和商务部将出台的医药商业企业分级标准有些不匹配。 !---page split--- 2011:圈地更疯狂 2011年将是医药流通企业盼求政策答案的时候,因为企业的物流建设将愈演愈烈。 尽管2010已成往事,但热烈的并购与悬而未决的政策不会成为往事,它们会在2011年得以延续,或更热烈,或不再虚幻。 物流圈地愈演愈烈 虽然目前有不少企业对建设大型物流中心心有疑虑。但是笔者认为,大规模的医药物流建设在2011年将更加流行。 首先,随着中国不少药企的成长,它们已经到了需要大型仓库的地步。一般而言,快批销售超过4亿元,医院纯销超过15亿元,日出货超过1000件的医药企业,就可以修建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的药品仓库。为了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企业可以配置WMS仓储管理系统、标准金属货架、自动分拣系统、RF系统,电子标签等设施设备。 根据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物流建设标准和案例,一个年销售规模达到15亿人民币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上述设施配齐并达到国家新版GSP标准,主要物流软硬件投资可以控制在400万人民币以内;基本岗位设置可以控制在45人以内。这样的成本,相信是大多数医药企业可以接受。 另一方面,虽然各类政策没有出台,但是毕竟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时间已经不短。据知情人士透露,预计在2011年陆续有新版GSP标准,四套医药冷链物流标准,十二五医药流通规划、医药商业企业分级标准等相关政策出台。目前湖南、河北等省的现代物流暂行标准也在制订,预计相关省份的企业也会很快感受到。在这种情况下,政策为外因、需求为内因,物流建设势必成为企业不得不为的大事。 关键是,目前国内的医药企业大多数脱胎于当初的个人药代。许多企业经过十来年的打拼,规模虽然已经上亿元,但是仍然处于租库或租房经营状态,属于典型的轻资产公司。作为企业创业者而言,都希望个人事业能够长久,企业资产和抗风险能力能够增值,因此获得土地成为许多企业家发达必须经历的一步。在这样的需求下,以医药物流的名义去征求土地,是许多药企的首选,相信这一情况在2011年还将大行其道。 标准还将博弈 物流政策之所以难以出台,主要还是各主管部门之间博弈未定。从主管权限而言,笔者认为凡是涉及到规划和标准的政策,都应统一在商务部制订,作为监管性文件的新版GSP标准,应该直接取消涉及到物流认证的内容。否则,商务部作为主管部门,其制订医药商业分级标准对药企进行了区分,而药监局的GSP标准也对药企进行实质上的分级区分,究竟以哪个标准为准呢? 另外,就政策本身的内容而言,笔者主张根据不同的软硬件指标将医药企业分成3~5级(少则3级,多则5级)。3级分别为综合批发性医药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医药企业,现代医药物流企业;5级则是与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的物流企业分级标准相对照,从“A”到“AAAAA”共5级。当然,分成5级,就要以土地自有为前提,将企业注册资本、仓库面积、在库品规数、库内设备与是否具有WMS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电子标签、物流师人数、配送车辆数量等各类指标纳入评价体系。更关键的是,以商务部为政策制订的主导,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物流标准与招标政策匹配起来,实现大投入大收益、不投入无收益,鼓励行业的进化和大企业的发展。 笔者建议,GSP标准由药监局执行。商务部的各类政策,应该由商务部委托各地的医药行业协会如全国医药市场协会,实现对各类药企进行分级认证工作。分级认证工作,由企业自主选择是否认证;但是认证结果要与基本药物招标评分标准关联起来。只有这样,政策才有执行的效力,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深挖内功是必然 然而,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企业的内部治理能力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尤其是2011年,外部政策的不确定,行业大资本的并购冲动,企业抢占市场的欲望,都要求医药企业深挖内功。 根据笔者的观察,成功的医药公司都有一个坚持理想,善于思考,管理执行力强的核心或团队;凡是靠惯性成长的药企,老板多思想多变,内部治理环境不清晰,执行力较差。这样两种企业,在我国的医药行业内各有代表。但是无论如何,一个企业要发展或者吸引好的婆家,自身得“出众”。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找准关键点,提升自身的水平。一般而言,如果一个企业正处于物流建设的关键时期,那么应该借此机会重新梳理内部作业流程和管理制度,重新提升信息化建设架构,将仓库和运输资源进行二次配置和整合,才能达到既实现物流建设的目的,又提升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效果。 一般而言,许多企业的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和仓储、运输等内部服务部门之间都没有太协调的事务处理机制;企业的终端客户资源和品种资源,并没有完全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员工加班加点,客户忠诚度不高,企业管理层的精力被桎梏于琐碎事务中,这就是一个企业缺乏进步内力的表现。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能自我发展?如何能找到好的青睐者? 抓住2011年提升自己的内部管理水平,已是许多企业与大资本联姻,或者获得长远发展动力的最后时机。 查看 张凌辉 所有文章 本文地址:2011,医药物流建设争先恐后http:/www.606212.com/a/22889.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