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14:00:01 | 作者:admin
仓储运输并不是新的概念,而物流的概念就相对新的多,几乎成为最时髦的概念之一。全国各地都在筹建物流中心,巨大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第三方物流方面的讨论,社会分工理论又一次支持我们细分新的产业。 在这里我们所要理解的是物流所产生背景,物流原本是由企业自己管理的问题,当企业规模或影响足够大时,才产生出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因此分析生产企业的物流,能让我们更清楚理解在处理物流时那些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对第三物流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企业物流的基本观念 储存与运输问题由来已久,在人们只是分段来考虑这些问题时,所观察到的是孤立的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我们开始用更为系统的观念来看待储存与运输问题,从而有了物流的概念,也有了配送中心的概念。 物流业由此成为目前最为热门的发展方向之一,在物流方面的进步业将有助于建立更好的信用体系,为电子商务奠定良好的运行基础。物流水平的提升将加速经济的运行速度,减少装卸、仓存不仅直接减少生产成本,其效应还回扩散到生产企业、百货商业、以及千家万户的消费者。 在企业内部,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也对其物流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生产企业的物流体系的形成,将使企业能更精细的管理到从材料到生产、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流动资产状况,帮助企业认识到物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因素。 企业物流也因为全球经济的形成,向国外投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复杂,甚至需要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才能处理好有关问题。这些会在这段时间的讨论中提到。 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引进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管理的概念,所谓“流”就是不孤立地看问题,不把企业运行当成是一个一个独立的部门,要以全局的观念、动态的观念来观察企业的运行。在这种观念的管理之下,企业的运行才具有效率,不致因为某个人的惰性而阻碍决策的完成,企业的执行力也因之得到提升。 资金流所反映的是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也是企业运行的燃烧体系,为企业的运行提供动力和能量。对于资金流的关注,反映出企业是如何管理各个环节的效益产出的,去掉那些无效益的环节,才能防止企业失血,我们知道资金断流甚至为使企业有如失血过多的病人不具备生存的能力。 信息流的观念为企业的决策和执行建立出完整的体系,产生于生产线上、客户反馈和供应商报告中,为企业描述出生存环境的状态。信息流的不畅,会使企业的决策和执行机构瘫痪,而关注信息流,才是保持企业耳聪目明的正确方法。 企业物流的管理意义,在于消除任何不必要的存储环节,加快生产的运行。我们清楚地知道,库存积压意味着资金流动不畅,就如一个人消化不良一样,要小健康发展几乎没有可能。 那么我们便可清楚:资金流恰如血液、信息流有如感官、而物流则是消化吸收能量的过程。 企业物流的目标与价值 无论从宏观的角度还是微观的角度,加速周转时创造财富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才形成了速度制胜的观念,对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研究完全有可能发展出速度经济学,来研究企业的运行速度如何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大要素。 在社会分工的物流领域,物流的重要目标是消灭库存,把从起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所有运行工具都充分利用起来,实现最短送达方案,包括路途最短、时间最短和费用最低的综合目标。在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中,则有帮助企业实现JIT生产,或称即时生产的目标,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费用。 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跨国公司在进行配件采购时,往往将需要库存时间的配件交给下游厂家来做,而安排出来的收货时间,正好能满足自己的JIT生产计划,而同时他们在谈判中从来不把库存成本考虑在内。 实际上他们是将库存成本转移了出去,所采用的方法便是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进行所谓的供应链管理。 企业物流的管理范围 在第三方物流中,货物的运输、装卸、储存是通过向客户提供服务而体现出来的,管理内容比较明确。在企业内部,物流并不完全交给一个中央管理部门来负责,是多个部门集体协商进行管理的,比较完善的做法也只是有企业的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的管理流程。 在企业物流的管理流程中,物流的界定也有许多困难,比如车间内部的配料仓库、或半成品仓的管理,一般来讲是独立的,并不需要更高部门介入。在企业范围这个大的系统框架下,车间内部的管理并不一定要外露到更高的层次上。 企业物流可以研究生产车间的这些过程,但更重要的管理点应该放在采购、销售和生产部门之间的物料转移过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到需要跨地区采购、跨地区生产的情况下,其物流管理就更含有具体的内容。 特别关注到是物品在不同部门之间传送的过程,与第三方物流所要关注的物权转移将有很大的区别。在第三方物流中,需要特别注意处理物权转移的相关单证,而企业内的物流则更多是关注于效率的。 企业物流管理内容 企业物流管理要素 我们谈到企业物流更多是注重效率,也就是说企业物流是为生产服务的,特别企业推行JIT制造管理模型时,物流的安排更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的ERP系统或其他仓库管理系统中,应该能够回答企业目前的生产材料的静态存量,而物流系统则要回答这些生产材料的动态存量,以及到达的时间。 在物流系统中,需要管理的要素便是:发送物、运送时间、多批发送的同步、接受地的状态、收发中的单据管理、运输工具、外包资源,以及成本分析等。 ◆发送物:安排进入物流体系中的生产材料、半成品或成品。 ◆运送时间:发送这些物品的时间估计。 ◆多批发送的同步:如果要支持JIT制造,需要考虑的是到达时间的同步。 ◆接受地状态:不能假设仓库是无限的,特别是生产车间,需要预先知道是否可接受货物。 ◆单据管理:运输交接单为物流的原始凭证,也作为库存变动的资料。 ◆运输工具:如何选择或安排自己的运输工具,运力、成本都需要调度管理。 ◆外包资源:可能会与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公司合作,他们的信用、成本、物权交接等。 ◆成本分析:对物流过程中的装卸、运输、存储的成本进行分析管理。 物流管理中的信息处理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充分看到物流管理所需要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只有通过完善的单据管理和部门间的沟通,才能把物流管理好,特别在配合JIT制造的发运同步等方面,特别需要及时进行信息管理来实现物流的管理目标。 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一样,物流管理也同样离不开对信息的管理,信息流仍然是进行决策和完成执行所必须的工具或平台。手工作业中的单据,固然是进行信息管理的基础,但要对物流进行全面的管理,还必须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帮助。 事实上,物流系统受到关注与计算机在物流管理中开始发挥作用是分不开的,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才能实现将物流中跨地域的部门联合在一起,进行协同作业的目标。如果说一些局部的应用可以利用手工的资料来进行的话,物流管理就几乎无法做到。 只有在综合的物流管理系统中,才能将前面提到的管理要素纳入进去,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和远程分享信息的能力,实现物流管理的目标。 企业物流效率管理 企业内部的物流是配合生产而展开的,时间同步才能支持JIT制造的管理目标,因此效率观来是企业物流管理所特别关注的方面。提升效率、安排同步送达所产生的物流管理价值对企业贡献也就最大。 提升效率、安排同步送达可以从两方面来实现,一条是高效的仓存体系,在存放生产原料、在制品的仓库中,投资自动货仓、仓位指示和存货查询系统,利用条码标贴。都能有效提高进出仓的时间,与运输时间相比,其边际贡献更大。 运输安排中的同步送达,是企业物流的核心目标之一,没有理由在设立大型中央仓库的同时,又在生产线旁安排很大的场地来暂存原材料。需要安排好同步送达,使生产线能在同一时间得到需要投放到生产线的所有材料。 自动货仓、仓位指示、存货查询、同步送达都需要规划到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达到这些目标,比较完善的ERP系统也将集成这些功能。 企业物流价值管理 ERP系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启迪,使得供应链管理思想成为企业发展竞争策略的思想方法,供应链的核心其实是一种价值链的观念,供应链的作用正是帮助其中的企业通过优势互补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是一种价值嫁接的过程。 在企业内部,这种管理思想同样具有意义。在流程重组分析中,企业各部门的价值贡献受到高度重视,成本管理的单方面考察方式,被价值管理这种具有投入产出分析的工具所取代。企业物流管理正好涉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物流作业本身的成本和价值便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利用物流系统所具有的计算能力,进行价值管理。 具体做法就是把物流作业作为管理对象,在对每个物流作业的记录中增加价值计分,然后反观企业物流系统的运行情况,使物流系统在企业运作中发挥最大作用。采用价值管理的思想,就不会机械地用降低成本作为唯一目标,增大贡献、提升价值变成了物流系统的管理目标。 价值管理对物流工具的选择、合作伙伴的选择、分工细化的设计等等,都能起到指导的作用。也使物流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更容易契合起来。 物流状态监控 生产企业的物流是围绕采购、生产、销售而展开的,为了支持JIT制造等目标,物流的送达同步是一个管理的关键点,这也就离不开物流状态的监控。JIT制造对物流有要求,即便一个企业还没有实行JIT制造,物流管理的不足,也迫使企业扩大仓库面积、增加生产车间的配膳区。 在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中,物流状态监控的迫切性与企业采购的关系比较密切,特别是需要进行国际采购的企业,运输工具的选择和调整便十分依赖于物流状态监控所得到报告。生产材料断流,为企业拉响的火警警报,在那个时刻,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所呈现的混乱状态。 采购、生产、销售三个环节的状态监控的目标是不同的,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流如果是企业内部仓库调拨实现的,问题相对较小,而需要从远的分厂调入并透过第三方物流服务者安排运输的话,监控的力度就要加大。 销售环节的状态监控,体现出来的是对客户的关心,使他们及时获得资料,放心与企业合作。 企业物流的产生 采购过程中的物流 企业小的生产周期是由采购开始的,采购过程中首先存在物流的管理的需要,这个过程所最关注的指标是及时到达、成本优化和运输安全。这几个方面所需要管理的方面包括,物流状态的监控、物流公司的选择和原材料包装的要求。 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三个目标的意义及管理点: ◆及时到达---这是生产得以正常运行所必须,及时到达并不是越早越好,太早达到便会引起存储费用的增大,这一问题在以OEM方式生产的企业普遍存在,在合作初期往往都缺乏对存储成本的预计,事实上劳动力低廉只是OEM普遍应用的一方面,免除存储成本也是发包方的考虑点。 ◆成本优化---这个目标可以讲是不言自明,无论是委托第三方来完成物流作业,或者自己安排运输工具都是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成本控制包括进行第三方物流代理的选择,运输工具的选择,降低在途的中转、储存和积压。 ◆运输安全---这主要是通过安排好包装方式和文明装卸来实现,给予承运人足够的指引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生产过程中的物流 生产中的物流主要是围绕生产备料而展开的,特别是推行JIT制造、看板管理的企业,物流的管理的精细程度要求就特别高,不希望在生产线旁设置过大的配膳区来备料。生产备料需要高速、准确、贴合到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这个环节里的物流管理要素包括送达同步、配套齐全、标识清楚等,在为生产进行物流管理时,不仅仅是完成物的移动,其它方面的管理也是同时进行的。这里具体分析如何实现: ◆送达同步---ERP系统或其他管理生产计划的系统,将生产信息和物料信息发送给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中需要处理将不同仓库、不同地域的物料调拨的管理,并且以送达时间为监测点。 ◆配套齐全---物料的齐套检查可能需要由ERP或其他物料管理系统来实现,物流作业中可以考虑增加对物料配套的检查和控制,比如生产计划的目标是1000套,需要分批备料时,可以考虑由仓库领出后,分批送达的管理交由物流系统实现。 ◆标识清楚---物料进入生产线后,便没有更多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分类管理,需要在配送前完成这些任务,物流便是是最后的控制环节。 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企业实现销售,把产品安全、准时地发送给客户才真正实现了其存在的价值。从物流的角度来看,在这个环节中产品包装、信息通报、成本控制是比较重要的方面,让客户随时了解处于流动中的标的物,是企业为客户所能做的最好的服务之一。 这个阶段的物流实际上已不是企业内部的物流,企业更多是配合客户的安排进行工作的,配合便是主要任务了。这几个方面的管理价值可从下面的分析中看出来。 ◆产品包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可能是直接进入流通市场的,也可能是为其他企业生产的配套部件。在流通领域包装反映出来的是企业的品牌形象,而一些诸如条码等标示,则是进入流通所必须。作为配套部件,包装是降低运输损坏的基本手段。 ◆信息通报---产品起运之后,客户所关心的便是运输过程中的状态,是否会滞压在途中、是否需要变更运输工具,都是客户极为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套完备的跟踪系统,为客户发送有关信息,可以体现出企业对客户的关怀。 ◆成本控制---销售完成后产品进入流通是大多数企业最终完成的任务,客户分布在不同地区,运输成本的控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是隐形杀手。 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关系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企业的物流并不仅是发生在企业厂区内部,集团和分长之间、总厂和配套厂之间,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物流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都可能要与专业的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在专业化分工细化的时代,这种合作是必然的趋势,事实上专业物流公司迅速发展的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方物流贡献特别表现在跨地区物流、多运输工具应用、需要中转储运的情况下,这些都是企业难以把握的。在运力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要拿到车皮或集装箱指标都很困难,企业要做物流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专业公司的服务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无谓的投入。 特别是需要信息化系统作为工作平台处理物流业务时,专业物流水平的保证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实现,企业投资便势不可取的。社会分工也就是社会投资,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与专业物流公司的合作需要像国际贸易中对承运人的考察一样,需要细致地进行,选好合作伙伴包括考察其信用程度、,信息平台的处理能力、运输资源仓储资源的拥有情况等。如何操作,其实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来探讨研究。 查看 汪牧青 所有文章 本文地址:生产企业物流体系http:/www.606212.com/a/22140.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