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9 14:50:47 | 作者:admin
从物流的单元化到托盘的标准化
在国际流通业加速进入国内的趋势下,对于国内流通企业来说,竞争范围将更加广阔,竞争程度将更为激烈。而应对的策略之一是: 通过扩大规模,同时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来谋求优势。而要降低物流成本,首要的基础工作就是要重视和实现物品的单元化和标准化。
单元化技术
单元化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对物品进行单元化的包装,(即标准的单元化物流容器的概念)将单件或散装物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组合成尺寸规格相同,重量相近的标准“单元”。而这些标准“单元”作为一个基础单位,又能组合成更大的集装单元:
二是围绕这些已经单元化的物流容器,它们的周边设备包括工厂的工位器具的应用和制造也有一个单元化技术的含义在里面,包括规格尺寸的标准化,模块化的制造技术和柔性化的应用技术。
从包装的角度来看,单元化是按照按一定单元将杂散物品组合包装的形态。由于杂、散货物难以象大型的单件货物那样进行处理,而且体积、重量都不大,总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组合,才能有利于使用,有利于物流活动的开展。
从运输角度来看,单元化集装所组合的组合体往往又正好是一个装卸运输单位,非常便利运输和装卸。比如托盘或其他集装方式。
单元化的方式和种类
单元化有若干种典型的方式,在各类典型方式的交叉领域还有许多非此非彼的方式,因而其种类方式很多,但是,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集装箱系列、托盘系列、周转箱系列。
各种典型的单元化方式和它们之间的变形方式如下:
● 托盘系列。最典型的是平托盘,包括塑料平托盘,木托盘等等。其变形体有柱式托盘、架式托盘(集装架)、笼式托盘(仓库笼)、箱式托盘、可折叠式托盘、仓库笼等。
● 周转箱系列。与托盘配合的周转箱有可插式和可折叠式以及直壁式等。
● 集装箱系列。最典型的是标准运输用集装箱。
这样从周转箱到托盘、车、再到集装箱,形成了整个物流系统中的单元器具链。当然,每个行业,有不同的应用范围。
现代单元化器具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不断在新材料、新工艺方面有所突破。而新的单元器具也不断涌现,但是形式基本还属于以上范畴。
单元化技术的系统性
单元化技术的全面应用,应该贯穿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因此它具有系统的概念。从仓库进货,到堆码、储存、保管、分拣、配送、运输、回收等诸多环节都会出现单元化容器的形态。单元化技术要对全物流过程各项环节和活动进行综合、全面的管理。
单元化技术首先是一种包装方式,必须达到包装的基本要求,即能有效保护物料,节省空间,便于搬运等,但又远远超出包装的范畴,如单元化容器的尺寸链必须配合汽车的尺寸、托盘的尺寸,甚至滚道的宽度尺寸、货架的尺寸,以及其自身互相组合的尺寸等。单元化技术能有效地将分散的物流各项活动联结成一个整体,是物流系统化中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内容。为什么说是基础内容呢?在单元化系统中,首要的问题是将货物形成集装状态,即形成一定大小和重量的组合体,这是集零为整的方式。将零散货物集中成一个较大的单元,称为单元组合,又称集装。单元化器具也称为集装器具。 单元化技术的特点与效果
单元化的特点就是将形状、尺寸各异的物料集中成为一个个标准的货物单元。这种集小为大是按物流的标准化、通用化要求而进行的,这就使中、小件散杂货的搬运效率大大提高。
单元化的效果实际上是这种优势的结果。主要优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促使装卸合理化。有些人认为,这是单元化的最大效果和单个物品的逐一装卸处理比较,这一效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大缩短装卸时间,这是由于多次装卸转为集装一次装卸而带来的效果:
第二,使装卸作业劳动强度降低,将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过去,中、小件大数量物料装卸,工人劳动强度极大,工作时极易出差错,造成货物损坏。采用单元化后不但减轻了装卸劳动强度,而且单元化货物的保护作用,可以更有效防止装卸时的碰撞损坏及散失丢失。
● 使包装合理化。采用单元化后,物品的单体包装及小包装要求可降低甚至可以去掉小包装从而在包装材料上有很大节约,包装强度由于集装的大型化和防护能力有增强,有利于保护货物。
● 由于集装整体进行运输和保管,在设计上强调可堆垛性与合理的尺寸链,就能充分利用运输工具和保管场地的空间。
● 单元化系统的效果,是将原来分立的物流各环节可以有效地联合为一个整体,使整个物流系统实现合理化成为可能。可以说单元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础。
● 现代单元化技术,使得单元集装器具成为物流和信息流的节点。在现代物料搬运系统中,单元器具不仅是物料的载体(比如说一托盘多少件物料),而且成为信息流的载体。在使用条码的系统中,通常箱子上的条码或看板就载有该物料的相关信息,该物料被取走后,则相应的信息就会更新。
● 材质与结构上保证了可重复使用,从长期来说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单元化技术之间与托盘标准化
目前市场上的托盘种类与规格众多,单元化技术主要影响着托盘规格的标准,目前最大型的物流容器―集装箱已经在全球标准化了,比集装箱小一级的物流容器――托盘却在国内还是规格多样,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很多企业在物流容器与设备上的重复投资与浪费。
行业内的许多专家都在谈托盘产品的标准化问题,托盘产品包括物流产品标准化,这恰恰是单元化技术首要的与核心的问题,我们知道国际物流产品的基础搬运单元尺寸是1200mm×1000mm(欧洲),1100mm×1100mm(东亚)。是托盘、集装箱、货车、火车、等各种物流相关设备的基本尺寸基础,搬运单元尺寸的贯彻,保证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技术统一和系统功能的发挥。
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物流改造时,一定要将单元化技术与标准化的规格作为必须与首先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考虑自己企业以前使用的习惯与产品规格,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企业内部的物流供应链与企业外的社会化供应链融合到一起。这样才是物流改造的目的所在。
seaway bill of lading: 是海运提单的意思OBL:ocean bill of lading 是海运提单的意思.(当然,有时也有ORIGINAL B/L的用法)OBL包括MBL和HBLHBL:house bill of lading 货代提单,即无船承运提单,分单.MBL:master bill of lading 船公司单,主单.从定义中可以看出,OBL是包括HBL的。或者说,HBL是OBL的一种。
一、流通企业物流费用的构成和分类 (一)流通企业物流费用的构成 在我国,物质资料的经营主要是由物资企业和商业企业共同承担的。流通企业物流费用是指在组织物品的购进、运输、保管、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货币表现,其基本构成如下:企业职工工资及福利费;支付给有关部门的服务费,如运杂费、邮电费等;经营过程中的合理消耗,如商品损耗、固定资产折旧等;支付的贷款利息;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等。 (二)流通企业物流费用的分类 1.按照费用的经济性质划分 可以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性流通费用。 (1)生产性流通费用,又称追加费用,是生产性费用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是为了使物品最终完成生产过程,便于消费而发生的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要追加到产品的价值中去,是必要劳动的追加费用。 (2)纯粹性流通费用,也称销售费用,是流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组织产品交换而发生的费用。纯粹性流通费用同商品的交换行为有关,虽然不创造新的价值,但也是一种必要劳动,是物品价值实现过程所必不可少的。 2.按费用与商品流转额的不同划分 可分为可变费用和相对不变费用。 (1)可变费用(或称直接费用),指物流费用中随商品流转额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费用。这种费用开支的多少与商品流转额变化直接相关,即流转额增加,费用支出也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少,如搬运费、仓储管理费等。 (2)相对不变费用(或称间接费用),指物流费用中不随商品流转额的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费用。这种费用与商品的流转额没有直接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商品流转额变动,它不一定发生变动,或即使发生变动,也不与商品的流转额成比例变动。它受商品流转额增减变动的影响较小,开支的绝对金额是相对固定的,如职工工资、福利费、折旧费等。 3.按费用发生的流转环节划分 可分为进货费用、商品储存费用和销售费用。 (1)进货费用,是指商品由供货单位到流通企业仓库所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以及损耗费、包装费、入库验收费和中转单位收取的费用。 (2)商品储存费用,是指物流企业在商品保管过程中所开支的转库搬运、检验、挑选整理、维护保养、管理包装等方面的费用及商品的损耗费。 (3)销售费用,是指流通企业从商品出库到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包装费、手续费、管理费等。 二、生产企业物流费用的构成和分类 (一)生产企业物流费用的构成 生产企业的物流费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供应、销售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生产要素的采购费,包括运输费、邮电费、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产品的推销费,如广告宣传费;企业内部仓库保管费,如维护费、搬运费;有关设备、仓库的折旧费等;物流信息费;贷款的利息;回收废弃物发生的物流费。 (二)生产企业物流费用的分类 1.按物流费用支出的形式不同划分 可分为本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和他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两项。 2.按物流活动构成划分 可分为物流环节费、信息流通费和物流管理费。 3.按物流过程划分 可分为供应物流费、生产物流费、销售物流费、退货物流费、废品物流费。 三、物流费用的影响因素 影响物流费用的因素 (1)进货方向的选择。进货方向决定了企业货物运输距离的远近,同时也影响着运输工具的选择、进货批量等多个方面。因此,进货方向是决定物流费用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运输工具的选择。不同的运输工具,费用高低不同,运输能力大小不等。运输工具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所运货物的体积、重量及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企业对某种物品的需求程度及工艺要求。所以,选择运输工具要同时兼顾既保证生产与销售的需要,又要力求物流费用最低两个方面。 (3)存货的控制。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对存货实行控制,严格掌握进货数量、次数和品种,都可以减少资金占用、贷款利息支出,降低库存、保管、维护等费用。 (4)货物的保管制度。良好的物品保管、维护、发放制度,可以减少物品的损耗、霉烂、丢失等事故,从而降低物流费用。相反,若在保管过程中,物品损耗、霉烂、丢失等时有发生,物流费用必然增加。 (5)产品废品率。影响物流费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产品的质量,也即产品废品率的高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可杜绝因次品、废品等回收、退货而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 (6)管理费用开支大小。管理费用与生产和流通没有直接的数量依存关系。但管理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物流费用的大小,节约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管理费用相应可以降低物流费用总水平。 (7)资金利用率。企业利用贷款进行生产或流通,必然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是自有资金,则存在机会成本问题),资金利用率的高低,影响着利息支出的大小,从而也影响着物流费用的高低。
根据是否拥有资产将他们划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他们有代理人、有自己的卡车与仓库,实现掌握物流资产的运作。非资产基础供应商:是一种物流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物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各种物流功能。资产基础供应商可针对各种客户向他们所购买各种不同的服务,采取各种灵活性较强的作业。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由于受其设施的地域限制,以及在技术上的各种原因,作业的灵活性会相对稍逊一些。从价格上看,由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自己经营物流作业,如果资产运作效率很高,其价格相对比非资产基础供应商要低一些。
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状况看,第三方物流在发展中已逐渐形成鲜明特征,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1)关系契约化。首先,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物流经营者根据契约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并以契约来管理所有提供的物流服务活动及其过程。其次,第三方物流发展物流联盟也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明确各物流联盟参加者之间权责利相互关系的。
(2)服务个性化。首先,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其次,从事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经营者也因为市场竞争、物流资源、物流能力的影响需要形成核心业务,不断强化所提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以增强物流市场竞争能力。
(3)功能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这既是物流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4)管理系统化。第三方物流应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是第三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5)信息网络化。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服务过程中,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促进了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
在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德国、日本等不少国家出现了物流园区这一形态或叫业态,叫法不一,或称物流园区,或称物流团地,或称物流中心。不管怎么叫,但它属一个性质的经济实体,中国人把它叫物流园区,无可非议。按目前的统计,物流园区在西欧规划了100多个,在日本规划了80多个,大部分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在中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没有物流园区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与物流中心这一概念重叠在一起的,但现在看来,又不完全是一码事,所以必须给物流园区一个定性、定位、定向的概念。目前已经启动对物流术语国家标准的修订,我想会科学的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物流园区可否作以下解释。 第一,物流园区在性质上要明确两点: ①它是一种社会公共基础设施。 ②它是地域的空间布局与综合服务功能融合在一起的物流节点或物流平台。 第二,物流园区在市场定位上要明确两点: ①它是物流企业与相关企业如运输、仓储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积聚区。 ②它是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实施物流现代化作业、建立一体化运输体系、实现设施共享与高度信息化的物流市场载体。 第三,物流园区在服务定向上也要明确两点: ①它服务于国内物流。按产品分包括工业物流、流通业物流、农产品物流;按地域分包括城市物流,区域物流;按功能分包括专业服务物流与综合服务物流等。 ②它服务于国际物流。主要是为进出口贸易服务。
物流这一概念,随着人们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物流一词在我国也开始使用,如物流公司、物流中心等不断出现。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本质上说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产品的供给三个在素决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对企业的竞争能力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分别直接受到物流的影响。世界经济将在纵向上对工业、供应商、服客、贸易和物流公司进行重新分工,介入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物流公司的出现将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市场外部条件的变化,“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这种物流形态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西方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物流模式已开始向第三方物流甚至第四方物流方向转变。
1.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logistics)的概念源自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ing)意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将(Out-souring)引人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logistics)。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其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的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已广泛地被西方流通行业所接受。
(1)第三方物流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Out-souring)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物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负责,可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活动的服务功能。
(2)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新型管理理念的要求进入90年代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推动着管理技术和思想的迅速更新,由此产生了供应链、虚拟企业等一系列强调外部协调和合作的新型管理理念,既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又对物流活动提出了零库存、准时制、快速反应。有效的顾客反应等更高的要求,使一般企业很难承担此类业务,由此产生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第三方物流的思想正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它的出现一方面迎合了个性需求时代企业间专业合作(资源配置)不断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实现了进出物流的整合,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加强了对供应链的全面控制和协调,促进供应链达到整体最佳性。
(3)改善物流与强化竞争力相结合意识的萌芽物流研究与物流实践经历了成本导向、利润导向、竞争力导向等几个阶段。将物流改善与竞争力提高的目标相结合是物流理论与技术成熟的标志。这是第三方物流概念出现的逻辑基础。
(4)物流领域的竞争激化导致综合物流业务的发展随着经济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物流领域的政策不断放宽,同时也导致物流企业自身竞争的激化,物流企业不断地拓展服务内涵和外延,从而导致第三方物流的出现。这是第三方物流概念出现的历史基础。
在过去几十年中,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本质上说,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产品的供给三个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对企业的竞争能力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分别直接受到物流的影响。世界经济将在纵向上对工业、供应商、顾客、贸易和物流公司进行重新分工,介入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物流公司的出现将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方物流给供应链各参与者带来了很多好处和方便,因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必将成为下一世纪物流业的主流。
2.第三方物流及其市场现状: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他们并不在产品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仅是第三方,但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产品供应链。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约有10到15年历史的行业。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在欧洲,尤其在英国,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3年内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用。一些行业观察家已对市场的规模做出估计,整个美国第三方物流业有相当于4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欧洲最的潜在物流市场的规模估计约为9500亿美元。
由此可见,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证。这种状况使第三方物流业拥有大量服务提供者,大多数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是从传统的“内物流”业为起点而发展起来的,如仓储业、运输业、空运、海运、货运代理和企业内的物流部等,他们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通过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取得成功。美国目前有几百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其中大多数公司开始时并不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而是逐渐发展进入该行业的。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内容现在大都集中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仓储范畴之内,运输、仓储企业对这些服务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每个单项的服务内容都有一定的经验,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单项的服务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提供物流运输的整体方案。
铁路运输是国家的经济大动脉.是物流运输方式的其中一种.. 在和其他运输工具的比较下.大家来看看以下的特点.
1.铁路运输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强。铁路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有规律的、准确的运转。
2.铁路运输速度比较快。铁路货运速度每昼夜可达几百公里,一般货车可达100 km/h左右,远远高于海上运输。
3.运输量比较大。铁路一列货物列车一般能运送3000~5000t货物,远远高于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
4.铁路运输成本较低。铁路运输费用仅为汽车运输费用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运输耗油约是汽车运输的二十分之一。
5.铁路运输安全可*,风险远比海上运输小。
6.初期投资大。铁路运输需要铺设轨道、建造桥梁和隧道,建路工程艰巨复杂;需要消耗大量钢材、木材;占用土地,其初期投资大大超过其他运输方式。
另外,铁路运输由运输、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业务部门组成,要具备较强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各业务部门之间必须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在运输指挥方面实行统筹安排,统一领导。
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的作用
1.有利于发展同欧亚各国的贸易
通过铁路把欧亚大陆联成一片,为发展中、近东和欧洲各国的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国际贸易主要局限于东欧国家,铁路运输占我国进出口货物运输总量的50%左右,是当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进入60年代以后,我国海上货物运输的发展,铁路运输进出口货物所占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其作用仍然十分重要。自50年代以来,我国与朝鲜、蒙古、越南、原苏联的进出口货物,绝大部分仍然是通过铁路运输来完成的;我国与西欧、北欧和中东地区一些国家也通过国际铁路联运来进行进出口货物的运输。
2.有利于开展同港澳地区的贸易,并通过香港进行转口贸易
铁路运输是大陆地区和港澳开展贸易的一种运输方式.港澳两地日用品的一直以来都是大陆供应,随着内地对该地区出口的不断扩大,运输也逐渐增加,.做好对港澳的运输达到优质、适量、均衡、应时的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该地区的市场供应,从内地开设了直达地区的快运列车,对繁荣稳定港澳市场,以及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与世界各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海、空定期航班比较多,作为转口贸易基地,开展陆空、陆海联运,为我国发展与东南亚、欧美、非洲、大洋洲各国和地区的贸易,对保证我国出口创汇起着重要作用。
3.对进出口货物在港口的集散和各省、市之间的商品流通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海运进口货物大部分利用铁路从港口运往内地的收货人,海运出口货物大部分也是由内地通过铁路向港口集中,因此铁路运输是我国国际货物运输的重要集散方式。至于国内各省市和地区之间调运外贸商品、原材料、半成品和包装物料,主要也是通过铁路运输来完成的。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货物运输大多都要通过铁路运输这一环节,铁路运输在我国国际货物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利用欧亚大陆桥运输是必经之道
大陆桥运输是指以大陆上铁路或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集装箱连贯运输方式。
大陆桥运输一般都是以集装箱为媒介,采用国际铁路系统来运送。我国目前开办的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欧亚大陆桥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具有安全、迅速、节省的优点。这种运输方式对发展我国与中、近东及欧洲各国的贸易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为了适应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需要,利用这两条大陆桥开展铁路集装箱运输也是必经之道,将会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
(一)、发运手续
1、组配: 根据运输计划和铁路货运的规定,按照货物的品种、性质、重量、体积来组装装配。
2、制单: 清楚、准确的填写有关商品运输的各种凭证。
3、托运: 按照规定日期向承运站提交货运单,将商品运至发货站,与货运员办理清点、检验、交接手续。
4、送单: 托运人员及时将领货凭证、付费收据、运输交接单、商品购销凭证等有关单据提交收货单位。
5、预报: 商品发运后,发货方应立即向收货方核算和收取代垫运杂费以及其他费用,并向收货方预报商品的到达时间。
(二)、中转手续
1、接受中转商品: 中转点接到中转商品时,应立即按货单核对验收,如有不符,要查明原由,更正后再进行转运,不能错来错转。
2、发运中转商品: 应尽量缩短停留时间,按商品到达的先后顺序进行发运,做到一批货一批清。发运时要注意单、货同行或单据先行。
3、密切与收、发货单位联系。
(三)、接收手续
1、做好收货准备工作联系业务部门安排车、船衔接工作。联系仓库准备入库,安排和组织好短途运力和搬运装卸力量。
2、办理接收手续。在接收交通运输部门交付的商品时,应按运单逐件清点验收。如发现商品外包装异常、商品残缺、散少、批次混乱等,应及时会同承运部门编制货运记录,并查清原因,以明确发运单位、承运单位、承运部门、接收单位三者之间的责任,以便及时处置。
一、逆向物流的概念及成因
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的定义:
为重新获取产品的价值或使其得到正确处置,产品从其消费地到来源地的移动过程。他们认为逆向物流的配送系统是由人、过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承运商组成的集合,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物品从终结地到来源地的流动。 ——Rogers和Tibben Lembke
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和成本经济的从消费点到起点的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
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逆向物流的成因:
来自顾客的退货行为(Return of Goods)
来自供应商的产品召回行为(Product Recall)
来自国际和法律的环境保护因素
逆向物流价值发现
二、逆向物流的分类
按照逆向物流的退货来源可以分为:
投诉退货
商业退回
维修退回
终端使用退回
生产报废和副品
包装物
按照逆向物流的物品特征和回流流程可以分为:
低价值产品的物料
高价值产品的零部件
可以直接再利用的产品
按照逆向物流的回收方式可以分为:
再使用
再制造
再循环
销毁处理
三、逆向物流的特点
分散性
缓慢性
混杂性
多变性
一、精益物流产生的背景及含义
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
精益物流定义:消除物流过程中的无效或不增值作业,用尽量少的投入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的最大价值,并获得高效率、高效益的物流。
精益物流的基本原则 :
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
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
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
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
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二、精益物流系统的特点
拉动型的物流系统
高质量的物流系统
低成本的物流系统
不断完善的物流系统
大件运输一般是指对于特大设备的运输配送,它是属于物流行业,但是又区别于一般的物流。一般的物流只是小件产品的运输,大件产品的设备运输会满足超高、超重、超宽、超长中的任何一个条件,这便涉及了超重和超限两个方面。在运输过程中,针对大件产品,其所对应的物流服务需要注意很多事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运输前,这些大件的设备需要办理相关的手续,办理托运的人需要把货物的详细介绍提供给托运方。如果所运输的货物情况比较特殊,其需要办理相应的准运证确保运输过程的通畅和安全。二、大件产品的运输需要工作人员根据产品制定一个运输最佳方案。大件产品的运输需要根据这个方案来运输产品。三、严格执行大件运输的基本要求。如果托运的是超限的大件需要办理相关通行证,按照相应的行驶路线来运输产品。
配送中心的种类很多,因此内部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也不相同,一般来讲,中、小件品种规格复杂的货物,具有典型意义,所以配送中心的一般流程是以中、小件杂货配送为代表。由于货种多,为保证配送,需要有一定储存量,属于有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理货、分类、配货、配装的功能要求较强,但一般来讲,很少有流通加工的功能。
这种流程也可以说是配送中心的典型流程,其主要特点是:有较大的储存场所,分货、拣选、配货场所及装备也较大。
一、不带储存库的配送中心流程
有的配送中心专以配送为职能。而将储存场所,尤其是大量储存场所转移到配送中心之外的其他地点,专门设置补货型的储存中心,配送中心中则只有为配送备货的暂存,而无大量储存。暂存设在配货场地中,在配送中心不单设储存区。
这种配送中心和第一种类型配送中心的流程大致相同,主要工序及主要场所都用于理货、配货。区别只在于大量的储存在配送中心外部而不在其中。
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由于没有集中储存的仓库,占地面积比较小,也可以省却仓库、现代货架的巨额投资。至于补货仓库,可以采取外包的形式,采取协作的方法解决,也可以自建补货中心,实际上在若干配送中心基础上,又共同建设一个更大规模集中储存型补货中心。还可以采用虚拟库存的办法来解决。
二、加工配送中心流程
加工配送中心也不是-个模式,随加工方式不同,配送中心的流程也有区别。
这种配送中心流程的特点,以平板玻璃为例,进货是大批量、单(少)品种的产品,因而分类的工作不重或基本上无需分类存放。储存后进行加工,和生产企业按标准、系列加工不同,加工一般是按用户要求。因此,加工后产品便直接按用户分放、配货。所以,这种类型配送中心有时不单设分货、配货或拣选环节;配送中心中加工部分及加工后分放部分占较多位置。
三、批量转换型配送中心流程
这种配送中心流程是批量大、品种较单一产品进货,转换成小批量发货式的配送中心,不经配煤、成型煤加工的煤炭配送和不经加工的水泥、油料配送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这种配送中心流程十分简单,基本不存在分类、拣选、分货、配货、配装等工序,但是由于是大量进货,储存能力较强,储存及分装是主要工序。
不同模式的配送中心作业内容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配送中心执行如下作业流程:进货一进货验收一入库一存放一标示包装一分类一出货检查一装货一送货。归纳而言,配送中心的作业管理主要有进货入库作业管理、在库保管作业管理、加工作业管理、理货作业管理和配货作业管理。1.进货入库作业管理进货入库作业主要包括收货、检验和入库三个流程。收货是指连锁店总部的进货指令向供货厂商发出后,配送中心对运送的货物进行接收。收货检验工作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商品入库,配送中心就要担负起商品完整的责任。一般来说,配送中心收货员应做好如下准备:及时掌握连锁总部(或客户)计划中或在途中的进货量、可用的库房空储仓位、装卸人力等情况,并及时与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做好以下接货计划:①使所有货物直线移动,避免出现反方向移动;②使所有货物移动距离尽可能短,动作尽可能减少;③使机器操作最大化、手工操作最小化;④将某些特定的重复动作标准化;⑤淮备必要的辅助设备。检验活动包括核对采购订单与供货商发货单是否相符、开包检查商品有无损坏、商品分类、所购商品的品质与数量比较等。数量检查有四种方式:①直接检查,将运输单据与供货商发货单对比;②盲查,即直接列出所收到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待发货单到达后再做检查;③半盲查,即事先收到有关列明商品种类的单据,待货物到达时再列出商品数量;④联合检查,即将直接检查与盲查结合起来使用,如果发货单及时到达就采用直接检查法,未到达就采用盲查法。经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在厂商发货单上签字将商品入库,并及时登录有关入库信息,转达采购部,经采购部确认后开具收货单,从而使已入库的商品及时进入可配送状态。2.在库保管作业管理商品在库保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商品养护,确保商品质量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储位合理化工作和储存商品的数量管理工作。商品储位可根据商品属性、周转率、理货单位等因素来确定。储存商品的数量管理则需依靠健全的商品账务制度和盘点制度。商品储位合理与否、商品数量管理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商品配送作业效率。3.加工作业管理主要是指对即将配送的产品或半成品按销售要求进行再加工,包括:①分割加工,如对大尺寸产品按不同用途进行切割;②分装加工,如将散装或大包装的产品按零售要求进行重新包装;③分选加工,如对农副产品按质量、规格进行分选,并分别包装;④促销包装,如促销赠品搭配;⑤贴标加工,如粘贴价格标签,打制条形码。加工作业完成后,商品即进入可配送状态。4.理货作业管理理货作业是配货作业最主要的前置工作。即配送中心接到配送指示后,及时组织理货作业人员,按照出货优先顺序、储位区域别、配送车辆趟次别、门店号、先进先出等方法和原则,把配货商品整理出来,经复核人员确认无误后,放置到暂存区,准备装货上车。理货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播种方式”,二是“摘果方式”。所谓播种方式,是把所要配送的同一品种货物集中搬运到理货场所,然后按每一货位(按门店区分)所需的数量分别放置,直到配货完毕。在保管的货物较易移动、门店数量多且需要量较大时,可采用此种方法。所谓摘果方式(又称挑选方式),就是搬运车辆巡回于保管场所,按理货要求取出货物,然后将配好的货物放置到配货场所指定的位置,或直接发货。在保管的商品不易移动、门店数量较少且要货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常采用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采用哪一种方法,有时两种方法亦可同时运用。5.配货作业管理配送作业过程包括计划、实施、评价三个阶段。(1)制定配送计划配送计划是根据配送的要求,事先做好全局筹划并对有关职能部门的任务进行安排和布置,全局筹划主要包括:制定配送中心计划;规划配送区域;规定配送服务水平等。制定具体的配送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素:连锁企业各门店的远近及订货要求,如品种、规格、数量及送货时间、地点等;配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方式、车辆种类;现有库存的保证能力;现时的交通条件。从而决定配送时间,选定配送车辆,规定装车货物的比例和最佳配送路线、配送频率。(2)配送计划的实施配送计划制定后,需要进一步组织落实,完成配送任务。首先应做好准备工作。配送计划确定后,将到货时间、到货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车辆型号通知各门店做好接车准备;同时向各职能部门,如仓储、分货包装、运输及财务等部门下达配送任务,各部门做好配送准备。然后组织配送发运。理货部门按要求将各门店所需的各种货物进行分货及配货,然后进行适当的包装并详细标明门店名称、地址、送达时间以及货物明细。按计划将各门店货物组合、装车,运输部门按指定的路线运送各门店,完成配送工作。如果门店有退货、调货的要求,则应将退调商品随车带回,并完成有关单证手续。
进价:单位商品的进货价格。净进价:单位商品扣除税率后的价格也叫不含税进价。净净进价:单位商品扣除税率及所有让点和返利后的价格。售价:单位商品的售卖价格。毛利:商品的净售价与商品的净净进价之差。OPL订单:即自动建议电脑订单,是由电脑根据采购录入的商品订货周期、送货周期、最小订货量。商品的DM值等信息自动计算产生的建议订货量,而非真正订单。手工订单:根据销售实际及预估不依据OPL订单而确定订货数量的订单。永续订单:特指为生鲜部称重商品设计的订单,需手工下单。快讯商品:登上促销广告的商品。惊爆商品:能产生轰动效应的快讯商品。库存:已进货尚未形成销售的商品。帐期:商品付款的期限。
一个企业,一个企业领导人首先有了服务意识后,才会有可能有实实在在的服务。 大家都知道,售后服务是当今商家竞争的一个关键环节。物流行业也不例外,纵观物流行业做得好、做得大的企业,有哪家不是服务到位的。有人说了,我们是服务行业,有什么售后服务可做呢?又不像电气产品那样,需要维修保养,上门安装等等。其实这是一个服务意识问题,一个企业,一个企业领导人首先有了服务意识后,才会有可能有实实在在的服务。在此,我想就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以及物流服务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和要求,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目前,物流行业的售后服务问题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般的说服务好只是指其产品的质量问题,并不能说是物流公司的售后服务做得好。售后服务意识从何而来?首先要切实理解客户是上帝的真正含义,客户是什么,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源!有了这一深层次的认识后,才会去关心我们的客户,才会有主动了解、挖掘客户需求的意识,才会有尽力帮助我们的客户不断发展壮大、事业顺利发展、产品畅销无阻的想法。才会对客户问寒问暖、体贴入微。这些想法就是我们为客户服务的意识源泉。
一、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及售后服务(三者的关系及重要性)
一个企业能否有稳定的客户群,取决于其服务质量的好坏,能否做精做细,对客户进行深度挖掘,取决于其服务意识,能否与客户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的做强做大,做出自己的品牌,形成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其售后服务体系完善。
在我国物流行业内,有很多的物流公司由于占据了线路优势或者资源优势,处于一种求大于供的状态,业务源不缺,就有些洋洋自得的认为自己已经可以了,就把自己的服务内容锁定在单一的运或储的操作上,对服务过程中上下游的客户的需求就置若罔闻,认为这不是自己业务的范围,或者认为,反正自己的业务是饱满的,故而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上明显有怠慢客户之行为。长此以往,在服务质量上也常常问题不断。比如货物无法跟踪啊,延迟送交啊,或者下落不明啊等等,有时明明已经到达的货物,由于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造成无法查找而滞留在仓库内,给客户带来经济上和心理上的伤害。与此同时,给物流公司自己也带来了商誉上和经济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企业为其今后的逐渐萎缩、最后走向灭亡打下了基矗如国内目前一家较知名的以零担业务为主的物流公司就是如此,尽管路上到处可见其作业车辆,但提起来却无人说他的服务质量好,都是一句话:把货物交给他们,小心不见了。
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服务质量是什么、服务意识是什么、售后服务又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上述概念的内涵应该是:服务质量就是让客户把他们的货物(财产)在流通过程中交给我们保管、运输放心;服务意识就是让我们的客户在采购、销售产品的过程中省心;售后服务就是主动为客户提供我们在运作中所发现的对客户有用的、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客户产品营销状况的统计分析信息、不断提高并满足上下游客户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
二、售后服务的具体内容
(一)售前服务
当我们与客户确定合作关系之时,就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
1.是否需要上门收送货物
2.运输时间要求如何
3.是否需要仓储及再加工的服务
4.在此之前的物流活动存在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5.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达到什么要求
6.在服务的过程中要对客户的客户注意些什么
7.客户近、中、远期的物流工作目标或者希望是什么无论客户大小,我们都要针对客户提出的各种要求,作为一个项目来组织人员、采取措施,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服务质量的改善来达到客户对我们的期望。
(二)售中服务
1.货物再包装以及贴标识
2.根据客户的要求实施仓储再加工,如组(分)装、贴牌、分拨、配送等
3.货物在途查询、跟踪信息的及时反馈
4.对上下游客户提供满意的咨询服务客户一旦将货物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要担负起责任,就要设身处地的为客户着想,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随时满足客户对其货物财产的知情权,让客户随时随地的知道他所交给我们的货物的状况,接受客户的指令对其委托货物进行再包装或再加工等物流活动.
(三)售后服务
1.为客户提供月度统计分析表,报给客户供参考。内容包括:本月发货量、派车、到车及时率、单证流转准确率、有无货损货差等;
2.为客户提供季度、年度报表,内容包括:各地发货量走势、淡旺季时间、区域发货量对比、发货准确率、及时率、事故率等等。
3.结合客户的物流工作目标,确定该项目的发展目标。
在为客户的服务过程中、后都要不断的总结、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最大限度的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为客户节省物流费用,在合作中达到双赢,形成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售后服务的竞争将是物流业的主要竞争
综观世界各国的物流公司之所以逐步发展、成长、壮大,无不是依托一个或几个主要客户,伴随着客户的成长而成长,形成紧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发展成长起来的。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领导者必须具备如此远大的战略发展目光,其次要有战略合作伙伴的服务意识。对客户来说要有量身定做的物流方案,对物流公司来说要提供贴身小棉袄般贴心服务。我觉得物流企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和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不断改善、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销售需要。
2.伴随着客户的发展壮大,能够及时的提出相对应的采购、销售物流解决方案;
3.通过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来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占用量;
4.配合客户销售,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客户与其终端客户的零距离,客户的零库存以及JIT(just in time)概念的实现。
5.积极跟进客户销售网络的铺设,作好仓储网络的部署、客户的分拨、陪送物流。
6.不断的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化,降低物流费用,为客户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以达到双赢,真正形成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物流系统可以有多种操作模式,同样也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按照现行的发展情况,主要是以下三种形式:
1. 以货主为核心,组织铁路、海运运输,即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承担了供应物流的职责。
2. 以铁路或海运承运人为核心,组织货源,安排运输,即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将干线运输外包给承运部门。
3. 以第三方货运代理为核心,组织货源并安排全程运输,实行全程“一条龙”服务。
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无论是货主还是承运人都是必须存在的,由于各自具备的实力不同,致使其所处的地位不同。货主的优势在于有实实在在的货源,而承运人则有物流比备的运输工具,作为第三方的货运代理却可以提供沟通货主与承运人各种服务,他们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能力,共同完成一个物流程序。究竟哪种组织形式最好,同样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凡是能够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创造最大效益的,就能成功并发展壮大。
物流系统中的电子商务
目前,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促动下,要求电子商务必须尽快完善其管理制度和规则,解决电子商务企业间合作的信誉保障以及安全等问题。 因此,物流体系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操作程序和组织形式进行运营,都应首先以市场为导向, 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以高科技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核心手段,打破各部门、各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建立规模合理、专业高效和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物流服务网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的操作打下了准确、快捷的良好基础。高效的物流设施和运作,离不开每一个物流环节中的电子化管理和快速的电子信息传递。在物流系统中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还有高效、快捷的优势,从而降低操作成本。通过网络联机操作。还可以随时跟踪物流操作进程,多方同时核准操作准确度。因此,电子商务的出现推动了物流体系的发展,而物流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为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物流和电子商务,必然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共同并存和发展,才能够适应市场需要,快速也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供应链下物流总成本主要由以下七个部分构成:
1、物流过程的研究设计、重构和优化等费用。
2、物流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如固定资产的磨损,包装材料、电力、燃料消耗等。
3、物资在保管、运输等过程中的合理损耗。
4、用于保证物流顺畅的资金成本,如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等。
5、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如有关物流活动进行的旅差费、办公费等。
6、从事物流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各种形式的补贴等。
7、在生产过程中一切由物品空间运动(包括静止)引起的费用支出,如原材料、燃料、半成品、在制品、产成品等的运输、装卸搬运、储存等费用。
“物流银行”是指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而且符合要求的产品第一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域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该业务通过银行、生产企业以及多家经销商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补,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厂家、经销商、下游用户和银行之间的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在封闭流程中运作,迅速提高销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它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传统思维,可以引用物流(动产)质押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货物包装应当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致损坏、散失、渗漏,不致损坏和污染飞机设备或者其它物品。
托运人应当根据货物性质及重量、运输环境条件和承运人的要求,采用适当的内、外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妥善包装。精密、易碎、怕震、怕压、不可倒置的货物,必须有相适应的防止货物损坏的包装措施。
严禁使用草袋包装或草绳捆扎。货物包装内不准夹带禁止运输或者限制运输的物品、危险品、贵重物品、保密文件和资料等。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主要投资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同时兼营中国国内市场,这些企业采用的加工形式多数为保税形式的加工,对于这类企业我们称之为加工贸易企业。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出口额已经超过中国总进出口额的一半,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 运作也就成为中国实际物流运作中的重要课题,到底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物流都有些什么内容呢?
这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题目,在这里我们只有简单通过一些分析来描述一个轮廓。
第一方面,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物流包括哪些内容?粗略来讲,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物流包括有关务、储运、保税物流策划与管理三方面的内容,其最核心的内容是保税物流策划与管理,所谓保税物流策划与管理是指针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实际经营需要结合实际的国家政策而制订的企业实际保税物流运营模式的策划修改与实施管理,关务是指实际进行的海关备案、手册管理、报关报备、核销、转厂、进出口等关务工作,储运是指实际货物的仓储、分拣、包装运输工作,这三方面必须相辅相成,缺少任何一样,您的企业的保税物流一定不顺畅。
企业要想自己的保税物流顺畅,首先应该完成好自己的保税物流策划与管理,最好是聘请长期合作的保税物流策划与管理服务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然后再根据专业的策划完善关务与储运工作。那么保税物流策划与管理服务公司到哪里去寻找呢?这样的公司主要有这样几种:1、各地区专业的外经发展公司;2、专业的投资咨询服务机构;3、专业的保税物流服务公司;4、保税区的专业物流服务公司。
第二方面,目前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物流形式有哪些?实际中的加工贸易企业保税物流形式是相当丰富的,这里我们只说明一些基本的运作模式,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几种模式共同使用。
第一种基本模式“两头在外模式”。即生产所用原材料全部海外采购,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海外。
第二种基本模式“两头在内模式”。即生产所用原材料全部在国内其他加工贸易企业处采购,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给国内的其他加工贸易企业。
第三种基本模式“保税内销模式”。即生产所用原材料全部海外采购,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中国国内。
第四种基本模式“非保外销模式”。即生产所用原材料全部中国国内采购,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海外。
第五种基本模式“委托加工模式”。这种模式又包含“接受委托模式”和“委外加工模式”两种,所谓“接受委托模式”就是接受其他企业的生产所用原材料并生产的产品全部返回给该企业的模式,所谓“委外加工模式”就是委托其他企业生产产品并提供全部原材料的模式。
以上这五种模式是加工贸易企业的基本保税物流模式,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非常详细叙述模式内容,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将几种模式结合使用从而形成个性化的保税物流模式。
第三方面,目前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物流主要的政策规定是相当丰富的,主要来源于海关总署、国家经贸部、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委员会,内容涉及项目管理、进出口管理、外汇管理、税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相关的资料相当广泛,在这里无法列举,您如果需要相关的资料请登陆相关部门的网站查询或直接与我们联络。
(一)、发运手续
1、组配: 根据运输计划和铁路货运的规定,按照货物的品种、性质、重量、体积来组装装配。
2、制单: 清楚、准确的填写有关商品运输的各种凭证。
3、托运: 按照规定日期向承运站提交货运单,将商品运至发货站,与货运员办理清点、检验、交接手续。
4、送单: 托运人员及时将领货凭证、付费收据、运输交接单、商品购销凭证等有关单据提交收货单位。
5、预报: 商品发运后,发货方应立即向收货方核算和收取代垫运杂费以及其他费用,并向收货方预报商品的到达时间。
(二)、中转手续
1、接受中转商品: 中转点接到中转商品时,应立即按货单核对验收,如有不符,要查明原由,更正后再进行转运,不能错来错转。
2、发运中转商品: 应尽量缩短停留时间,按商品到达的先后顺序进行发运,做到一批货一批清。发运时要注意单、货同行或单据先行。
3、密切与收、发货单位联系。
(三)、接收手续
1、做好收货准备工作联系业务部门安排车、船衔接工作。联系仓库准备入库,安排和组织好短途运力和搬运装卸力量。
2、办理接收手续。在接收交通运输部门交付的商品时,应按运单逐件清点验收。如发现商品外包装异常、商品残缺、散少、批次混乱等,应及时会同承运部门编制货运记录,并查清原因,以明确发运单位、承运单位、承运部门、接收单位三者之间的责任,以便及时处置。
本文地址:从物流的单元化到托盘的标准化http:/www.606212.com/a/12836.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