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网物流常识物流资讯物流百科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时间:2023-07-22 20:00:02 | 作者:admin
《现代物流学》选修课教学材料 第一章 现代物流学概论 §1.1 现代物流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一、现代物流作为经济热点的具体表现 二、现代物流缘何成为经济的热点? 1.我国“十五”计划把现代物流作为重要的发展领域。 2.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促进和带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3.新经济与电子商务催生了现代物流。 4.加入WTO 对传统物流业提出了挑战和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5.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发展现代物流。(国有企业的改革、供求变化、国民经济的运行速度) 6.西部开发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持。 7.物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 1.2 物流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物流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1. 实物分配(Physical Distribution)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的定义:“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特点:① 只重视商品的供应程忽视了与生产有关的调达物流;②是一种单向的物质流通过程,没有考虑回收与废弃物流;③是生产销售的附属行为,只着重商品的传递,忽视了物流的能动作用。 2. 现代物流(Logistics) (1)美国物流管理协会( CLM)定义 1998年CLM对物流的最新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该定义不仅把物流纳入了企业间互动协作关系的管理范畴,而且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即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而且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使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最低。总之,该定义反映了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美国物流界对物流的认识更加深入,强调“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并从“反向物流”角度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 (2)《物流术语》(GB/T18354-2001) 物流(logistics):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 物流概念产生的动因分析 国际物流学界对物流概念产生的动因有两种观点:一是经济因素;二是军事因素。 4.对现代物流的认识 (1)对物流的常见的错误或者片面认识: ①认为物流就是物资流通;②认为物流就是储运;③认为物流是生产销售活动的附属行为; ④认为物流只属于流通领域,是流通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⑤将物流等同于“实物分配”。 (2)现代物流概念的特点 ①现代物流的宗旨是“以客户为中心”,强调满足顾客要求。 ②现代物流强调物流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包含回收和废弃物流、生产物流等。现代物流管理范围是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全过程直至营销活动的全程的统一、协调管理控制。 ③现代物流重视物流信息和信息化的巨大作用。现代物流不仅是实物流程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所有相关信息的管理与控制。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突出内容。 ④现代物流管理是将其管理技术嵌人到整个企业话动的价值链的全过程当中。 有人对现代物流的特征总结出如下:物流反应快速化、功能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等九大特征。 (3)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现代物流的特征具有科学属性、技术属性、经济属性、管理属性、社会属性等。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可以概括如下:科学化;系统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准时化;柔性化;敏捷化;精益化;电子化;实时化;可视化;全球化;综合化;集成化;多样化;多元化;协同化;最优化;信息化;个性化;社会化等。 认为传统物流也具有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网络化;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等特征,但没有上述其它特征。(徐文静)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之比较 项目传统物流现代物流 物流 服务各种物流功能相对独立;无物流中心;不能控制整个物流链;限地区内物流服务;被动服务 短期合约;价格竞争;提供标准服务 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采用物流中心;供应链的全面管理;跨区域的物流服务;主动服务 第三方物流的普遍应用;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降低总物流成本;增值物流服务;定制物流服务 物流信 息技术无外部整合系统;有限或无限EDI联系;无卫星跟踪系统实时信息系统;广泛应用EDI;卫星跟踪系统 物流 管理有限或没有现代管理;分散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时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二、其它几个重要概念 (一)第三方物流 1、概念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专业化的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所有的或某一部分的物流。第三方物流也称“契约物流(Contract Logistics)”、“外包物流(Outsourcing Logistics)”、“代理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 GB: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2、特点 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应具有以下特征: ①TPL是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s),通过签定合同为一家或数家客户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一体化服务,一旦签约契约时间都比较长。 ② TPL在企业间充分共享信息,建立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 ③TPL是个性化服务的物流。 ④TPL是信息化服务的物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使订货、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并加强企业间的协作和交流,形成有效客户反馈系统。 第三方物流管理的特征:战略联盟伙伴关系、风险共享、利益一体化和物流信息电子化、网络化是第三方物流管理最重要特征。 (二)第四方物流 美国安盛公司提出了4PL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调整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 企业向单一的组织外包其整个供应链流程,由他们评估、设计、制定及运作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方案,一种管理3PL服务的新模式。 第四方物流服务提供者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及具有互补性的提供者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4PL帮助企业实现持续运作成本降低和区别于传统外包业务的真正的资产转移。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它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三)绿色物流 1、所谓绿色物流就是要在组织物流活动的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有几个方面的含义:①先进的物流工艺和技术,如水泥的散装化等; ②储运工具、设备的先进性,如汽车的污染; ③废弃包装物的处理问题。④物流规划与设计的环境合理性。 § 1.3物流的划分 一、物流的分类 社会经济领域中物流活动无处不在,许多有本身特点的领域都有自己特征的物流活动,虽然物流基本要素都存在,而基本要素是共同的,但是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 既然有不同类型的物流,必然产生与之适应的分类,以便能区别认识和研究。人们常采取如下的分类: 1、按照作用分类: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3、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二、按对应划分的方法认识物流 目前在分类标准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看法,综合己有的论述,许多学者采取了如下对应划分的方法: (1)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①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预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宏观物流还可以从空间范畴来理解,在很大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在很小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则往往带有微观性。 宏观物流也指物流全体,从总体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构成环节来看物流。 ②微观物流 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针对某一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也是微观物流。我们经常涉及的下述物流活动皆属于微观物流,即: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微观物流研究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由此可见,微观物流是更贴近具体企业的物流,其研究领域十分广阔。 (2)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①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的大领域。社会物流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物流活动,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物流体系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综观和广泛性。 ②企业物流 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物流又可区分以下不同典型的具体物流活动: 企业生产物流;企业供应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企业废弃物物流。 (3)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4)一般物流及特殊物流。 ①一般物流 一般物流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各企业,因此,物流系统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普遍的适用性,物流系统的基础点也在于此,否则,物流活动便有很大的局限、很小的适应性,物流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便大大受限了。 一般物流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物流的一般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物流标准化系统,研究物流的共同功能要素,研究物流与其他系统的结合、衔接,研究物流信息系统及管理体制等等。 ②特殊物流 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皆属于特殊物流范围。 § 1.4 物流的重要性 一、物流的重要性 可以从对企业、地区经济、产业、国民经济、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等方面考查。 二、物流的其次价值发现 第一次价值发现可以称之为物流系统功能价值的发现。 第二次价值发现可以称之为物流经济活动价值的发现。 第三次价值发现是物流利润价值的发现。 第四次价值发现是物流成本价值的发现。 第五次价值发现是物流环境价值的发现。 第六次价值发现是物流对企业发展战略价值的发现。 第七次发现是物流对国民经济价值的发现。 第二章 物流学及其理论 § 2.1 对物流学科的认识 1、物流学的概念。 物流学是研究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中的物流活动规律,寻求创造最大时间和空间效益的科学。物流学是研究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中的物流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物流学研究对象:是“物的动态流转过程”(吴清一);是“物流系统”(陈梅君);是贯穿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一切物料流及其有关的信息流。 3、物流学的性质。 物流学是综合性交叉学科;物流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尽管物流学涉及许多技术,但也可看作是软科学;物流科学是融汇了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综合科学;物流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其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物流学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 § 2.2 物流学科的基本理论 一、商物分离和融合 1、商物分离 商物分离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所谓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如果以物流本身的特殊性与商流过程分离,与商流过程合一比较,显然要合理得多。 “商”,指“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的;“物”即“物流”,即马克思讲的“实际流通”,是商品实体的流通。物流科学正是在商物分离基础上才得以对物流进行独立的考察,进而形成的科学。 2、商物的融合 但是,商物分离也并非绝对的,在现代科学技术有了飞跃发展的今天,优势可以通过分工获得,优势也可以通过趋同获得,“一体化”的动向在原来许多分工领域中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流通领域中,发展也是多形式的,绝对不是单一的“分离”。 事实上,有一些国家的学者提出了商流和物流在新基础上的一体化的问题,欧洲一些国家对物流的理解本来就包含企业的营销活动,即在物流研究中包含着商流。在物流的一个重要领域——配送领域中,配送已成了许多人公认的既是商流又是物流的概念。 二、第三个利润源说 1、概念 “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 第一利润源: 一般把生产中降低物质材料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 第二利润源:把因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通过提高管理技术、水平,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降低人力资源消耗) 第三利润源:把节约物流费用而增加的利润叫第三利润源。(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 第三个利润源的理论,反映了日本人对物流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反映了他们与欧洲人、美国人的差异。一般而言,美国人对物流的主体认识可以概括为“服务中心”型,而欧洲人的认识可以概括为“成本中心”型,显然,“服务中心”和“成本中心”的认识和“利润中心”的差异很大。“服务中心”和“成本中心”主张的是总体效益或间接效益,而“第三个利润源泉”的“利润中心”的主张,是指的直接效益。 三、黑大陆与物流冰山说 1、物流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 著名的管理学权威P.F. 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 “黑大陆”说法主要是指尚未认识,尚未了解,在黑大陆中,如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照亮了这块黑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片宝藏之地。黑大陆说也是对物流本身的正确评价: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理论和实践皆不成熟。 2、物流冰山说 物流冰山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专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大家只看到物流费用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费的主体部分。一般来说,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头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 “物流费用冰山”说之所以成立,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大大。二是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以及信息筹备物流环节中,以哪几种环节作为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问题。三是选择哪几种费用列入物流成本中的问题。 四、效益背反说和物流的整体观念 1、效益背反说 在经济学中,“效益背反” (Trad off)是指“对同一资源的两个方面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之中,要想较多地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损失。”在物流的各项活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之间存在“效益背反” 。例如,减少库存据点并尽量减少库存,必然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增加了运输成本。 物流效益背反说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为此,必须注重研究研究物流的总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化,使系统的各个部分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最低成本,实现最佳效益。 2、物流的整体概念 美国学者用“物流森林”的结构概念来表述物流的整体观点,指出物流是一种“结构”,对物流的认识不能只见功能要素而不见结构,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物流的总体效果是森林的效果,即使是和森林一边多的树木,如果各个孤立存在,那也不是物流的总体效果,这可以归纳成一句话:“物流是一片森林而非一颗颗树木”。 对这种总体观念的描述还有许许多多的提法,诸如物流系统观念,多维结构观念,物流一体化观念,综合物流观念,后勤学和物流的供应链管理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另一种提法或者是同一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五、后勤说(后勤工程学说) 美国后勤工程学会:“企业后勤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要求,在使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相关信息在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之间实施高效且经济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必须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等全部活动 。”后勤的基本实体要素:原材料产地、制造工厂、配送中心、客户。 1、日本的物流的概念着眼于企业,着眼于流通,所以才强调第三个利润源。 2、美国的后勤,中心着眼于消费者,后勤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满足消费者而不是在满足企业自己的基础上,所以美国根本不谈第三个利润源,而特别强调后勤保证。强调对用户保障的严重性和严肃性,要象军事活动那样准确无误,要象军事那样计划周密和绝对保障。 3、后勤的思想更具有战略性而着眼于既得利益,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举错,是企业制定战略的一项基本原则。 4、后勤活动的具体内容:客户服务、订单处理、配送联络、存货控制 交通和运输、需求预测、仓库与储存、工厂与仓库布局选址、物料搬运、物料采购、备件和维修服务保障、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处理等14个方面。 六、物流的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概念 我国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supply 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马士华《供应链管理》专著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着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它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供应链具有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等特点。 2、供应链管理要点、特点、原则和内容 (1)供应链管理有四个要点: 供应链是一个单向过程,如图所示,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供应链管理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从总体来考虑,如果只依赖干部分环节信息,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导致计划失真。 不同链节上的库存观不同,在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不把库存当作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看成是供应链的平衡机制。 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诸如用总体综合方法代替接口的方法,用解除最薄弱链寻求总体平衡,用简化供应链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论方法实现控制等等。 (2)供应链的特点 ①协调性、整合性。②选择性和动态性。③复杂性和虚拟性。 在供应链的虚拟性方面,主要表现在它是一个协作组织,而并不一定是一个集团企业或托拉斯企业。这种协作组织以协作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依靠信息网络的支撑和相互信任关系,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调运转。就不难设想,供应链犹如一个虚拟的大企业,是一个强势企业群的结合体。 七、物流合理化理论(从投入产出、物流组织、物流管理等角度考虑) 具有三层含义:①物流结构的合理化,即物流网点设置或布局合理;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②物流过程管理优质化:A、对物流过程中的各单项活动进行优化管理(最佳运输计划的制定、确定合理的库存定额);B、在单项活动优化管理的基础上,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优化管理(注重定量分析);C、与上述要求相联系物流技术和信息处理现代化。 ③物流体制科学化。具体就是说:必须按照有利于打破地区分割、活动分散、效益偏低的流通格局的原则和要求调整物流组织极其结构,变革流通制度,转换流通方式。 关于微观物流合理化(从企业角度考察)和宏观物流合理化(从社会角度考察)的认识。其实我们认为还有中观物流合理化的问题(主要从行业、产业和地区角度考察)。 第三章 物流与配送中心 §3.1 对配送的认识 一、配送的概念 1、国外配送的定义 2、国内学者曾经提出的定义 (1)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说明配送,认为“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活动”。 ①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 ②是“最终配置”,因而是接近客户的配置; ③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强调“现代”两字; ④配送是接近客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有其局限性。 (2)从实物运动形态的角度出发,认为配送是“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似最合理的方式送交用户的经济活动。”就后一种定义(或释义)而论,上述学者提出了5个要点:①配送是接近用户的资源配置的全过程。②配送的本质是送货,不是偶然行为,是一种固定形态,甚至是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是现代高水平的送货形式。 ③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的物流运动。④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形式。⑤配送是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的活动。(以要求为依据,指导客户)。 3、《物流术语》关于配送的定义 配送(distribution):在经济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需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活动。 集货:将分散的或小批量的物品集中起来,以便进行运输、配送的作业。分拣:将物品案品种、出入库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堆放的作业。还有配货、配装、运输、配送加工等。 4、配送与物流的区别和联系 二、配送的种类与模式 1、按配送的结点、配送商品种类与数量、配送时间与数量、配送专业化程度等分类。 (1)按配送的结点不同分类 主要有:配送中心配送、仓库配送、商店配送(兼营配送形式、专营配送形式)、生产企业配送等。①商业门店配送:这是以商店为据点组织的配送活动。 ②配送中心配送:组织者是专职从事配送的配送中心。③仓库配送:以传统的仓库为据点而实施的配送形式。④厂矿企业配送:它是以工矿企业成品库为据点开展的配送活动。 (2)按配送商品种类与数量不同分类 主要有: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少批量配送、配套成套配送等。 (3)按配送时间与数量分类 主要有:定时配送(日配——当日配送、准时——看板方式)、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即时配送等。 (4)按经营形式不同分类 主要有:销售配送、供应配送、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代存代供配送等。 (5)按加工程度不同分类 主要有:加工配送、集疏配送。 (6)按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 主要有:综合配送、专业配送。 2、配送模式 (1)企业集团内自营型配送 (2)单项服务外包型配送 (3)社会化的中介型配送 (4)共同配送 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各家用户的要求,对各个用户统筹安排,在配送时间、数量、次数、路线等诸方面做出系统安排,在用户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全面规划,合理进行配送。(王之泰) 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不是由一个企业独自完成的,而是由若干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共同完成的,这种配送即属于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一种配送经营企业间为实现整体的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相互提供便利的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模式。(何明珂) 共同配送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GB) §3.2 物流与配送中心 一、配送中心的概念 《物流术语》关于配送中心的定义。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a).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b).配送功能健全; c).完善的信息网络; d).辐射范围小; e).多品种、小批量; f).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二)配送中心的类型与功能 1.类型 (1)按配送中心的拥有者进行分类:A、制造商配送中心; B、零售商型配送中心; C、批发商型配送中心; D、专业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有); E、货运转运型配送中心等。 (2)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A、储存型配送中心;B、流通型配送中心(包括通过型或转运型配送中心);C、加工配送中心。 (3)按配送货物种类分类:A、食品配送中心; B、日用品配送中心;C、医药品配 送中心;D、化妆品配送中心;E、家电品配送中心;F、电子(3C)产品配送中心;H、书籍产品配送中心;I、服饰产品配送中心;J、汽车零件配送中心等等。 2、配送中心的功能 主要有:储存功能(库存管理)、分拣功能、集散功能、衔接功能、加工功能、送货、信息管理等。 (1) 库存保管的功能(冷藏、冷冻、常温);(2) 商品调节的功能(如农产品、季节性产品);(3) 流通行销的功能(如批发商、制造商的配送中心等);(4) 信息管理功能(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储位管理、拣货作业管理、帐物管理、EIQ分析等);(5) 商品输配送的功能。 (三)物流中心 1、概念 目前多数书籍和相关文章中对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混用,也有将物流中心等同于物流基地的。下面是《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关于物流中心的定义。 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er):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a).主要面向社会服务; b).物流功能健全; c).完善的信息网络; d).辐射范围大; e).少品种、大批量; f).储存、吞吐能力强; g).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2、基本功能: 查看 祝家文 所有文章 本文地址:《现代物流学》选修课教学材料(一)http:/www.606212.com/a/22104.html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贝塔斯曼进军国内电子物流业

    下一篇作文:《现代物流学》选修课教学材料(二)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现代物流学》选修课教学材料(一)》为物态网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现代物流学》选修课教学材料(一)》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