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07:30:02 | 作者:admin
随国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的紧缺已经是制约我国物流向更高层次迈进的瓶颈。从2002年起,全国陆续有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等相关专业,虽然主要集中在大专学历层次,但是对我国物流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工作还是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几乎与我国的物流学历教育同时起步,国家劳动部也在当年推出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许多高校也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一份技能证书,手持“双证”增添成功就业的机会。 时至今日,我国第一批物流专业大专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已经完全毕业,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工作是否符合了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进入物流行业的门槛究竟有多高,成为业内人士关心的话题。 2005年10月,南京某机构成立了“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项目小组”,随机选择了江苏地区三所高校参加过物流师培训课程且获得“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的物流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将其与同届未参加“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对比。 此次调查学员分布于江苏三所高校,学历层次为大专,考取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为三级“助理物流师”,就业调查这一模块总人数为40余人,回收有效信息30人次,达到了最小有效调查人数的要求。 把脉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概况 1、物流专业“双证学员”就业压力仍然偏紧 调查中,参加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并获得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9人,已经顺利就业的如上表12人,平均就业率为63.2%,进入物流行业工作的有9人,占获得证书总人数的47.36%,就职企业基本为民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调查发现,调查对象的薪资最高为2000.00元/月,最低为800.00元/月,平均薪酬为1266.67元/月;对于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表示满意的占33.3%,基本满意的占41.7%,不满意的占25%。 2、 普通物流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 我们对调查中未参加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的11位物流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了分析。发现调查对象虽然与“双证学员”是学历层次一样,但是就业情况差别很大。 未参加物流师培训的11人当中,顺利就业的有6人,平均就业率为54.54%。进入物流行业工作的仅有1人,只占到16.67%,从事的也是基础的操作性工作。对已经就业的6人进行调查,发现其薪酬水平普遍低于800元/月,最高薪酬也在1500元/月以下;对于现有工作的满意度,表示满意的仅占16.67%,基本满意的占16.67%,不满意的比例高达66.67%。 3、“双证”学员就业质量明显优于普通物流毕业生 同届毕业生,获得“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的“双证学员”,就业质量要明显优于仅取得大专毕业证的普通物流毕业生:调查发现,“双证学员”的一次性就业率达63.2%,而普通物流大专毕业生一次性成功就业率有54.54%,双方相差9个百分点,这既说明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不会单纯的“看证用人”,也指出了当前的物流教育、职业培训还过于偏重于理论,与企业的用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双方在进入物流行业的比例、薪酬水平、工作满意度,就可以发现手持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优于普通毕业声:双证学员比普通物流毕业生进入物流行业就业的比例要高出58%;薪酬水平达到800—1500元/月的人数比例要相对高出41%;对现有工作的不满意度则要低42%。 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由于我国高校年年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再加上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滞后性,大专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工作更为难找。在调查中,有同学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2005年4月的毕业生招聘会上,某招聘企业打出广告,征仓储管理员1名,月薪1400,学历要求物流管理本科。但实际情况是,2005年整个江苏省根本就没有一名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虽然学生们的求职简历递了不少,但全班30余人没有一人接到面试通知。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大喊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是物流专业毕业生们工作难找,这也是中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桎梏。 2、职业认证市场极为混乱,认证效果参差不齐 现阶段,我国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市场极为混乱。一方面,国家劳动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各地方政府甚至民间机构都纷纷推出一套自己的物流认证体系,各自宣称自己的才是最权威的物流认证;另一方面,现有的物流认证以理论授课、短期培训为主,缺乏对学员进行物流实务的指导,很难提升受训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这就造成了物流证书过多过滥,含金量大打折扣。 3、市场发育不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尚未建立 我国物流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领域仍然停留在过去简单的运输、仓储、包装业务模式中,企业最紧缺的是那种既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的理论知识的高端物流人才,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并不是企业招聘的首选。 正是由于我国物流业的不完善,国家劳动部虽然推出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却无法在全行业建立严格的就业资格准入制度,这就是考取了助理物流师的学生虽然就业质量优于普通毕业生,但是整体就业率并不高的原因之一。 物流人才培养的出路 有统计显示,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简直可以用“饥渴”来形容,就目前形式而言,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出路应重视以下几点: 1、高校物流学历教育应面向企业需求 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主流力量,高校将在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的本专科物流教育应该偏重于应用性,才能符合企业的需要。据了解,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中还没有一所建立了自有的物流实验室,物流教育仍然以理论授课为主。高校与当地的物流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基地和操作实验室,必然将成为未来中国物流教育业的趋势。 2、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应该强调实用性 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与高校教育的不同之处体现在:高校教育以在校学生为主,强调知识性,而职业认证面向全社会,强调技能的提高。在当前的职业认证模式中,职业技能的提高正是需要加强的关键点。现阶段,由于社会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物流考试项目繁多,许多没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往往挂靠在某些高校的名下,请高校老师带课以达到低成本运作的目的。如此低劣的培训既造成了社会对物流证书的认可度低,又影响到我国物流培训业的健康发展。 3、推行物流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刻不容缓 中国物流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壮大,现在已经到了凭质量取胜的阶段,只有大量高素质的物流从业人员才能推动我国物流业继续快速的发展。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法》,劳动部已经建立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一步建立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水到渠成。该制度得到建立推广,不但可以大大净化我国的物流培训市场,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按照认证条件,大学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但提高了个人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的聚集也是一种促进。 说明:因为教育部门的就业调查,是以学生的实习统计为准,而我的调查是以学生毕业三月后的实际就业为准,所以就业率比教育部门的低许多,故而本文省去学校与调查机构,就是为了减少麻烦。 另外,30的样本统计量是统计学中最小样本有效数量,在此处作为一定范围内的小型调查也是可用的。 查看 张凌辉 所有文章 本文地址:物流,想说爱你不容易http:/www.606212.com/a/21984.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