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网物流常识物流资讯物流百科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时间:2023-07-15 22:00:02 | 作者:admin
物流市场总体状况     ��     ��  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产业发展近年来取得显著成绩,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37595亿元,同比增长10.1%。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进展很快,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商业网点达到1000多万个。但我国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足9%,商品流通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还较低,商品市场体系缺乏规划和资金投入,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亟需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     ��     ��  而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指出,中国物流市场总值达1000亿元人民币,而这个数值仅为市场潜力的1/3,换言之,中国物流业,将演变成一个3000亿元的市场。     ��     ��  根据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分析结果,仅从运输看,2001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6304亿吨公里,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24亿吨,其中主要港口的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2700万标准箱,近10年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同时,我国的物流存在着巨大的成本空间。据专家分析,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比重的20%至30%,而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仅在10%左右。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富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和最大的消费市场,许多跨国公司有意将制造中心或采购中心转移到我国,我国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面向全球生产和经营,中国也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因此,国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快速、机动、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支撑。     ��     ��  当前在没有系统的社会物流量统计的情况下,由于货物运输是物流过程中实现位移的中心环节,用货物运输量的变化趋势来衡量社会物流规模的变化趋势是最接近实际的。     ��     ��  经济总量与物流总量成正比。2001年,中国的GDP为9.59亿人民币,商品零售总额为3.76万亿人民币,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为5.5万亿人民币,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这必然形成庞大的物流需求量。以我国物流成本占GDP20%计算,国内物流市场规模即有近2亿元人民币。     ��     ��  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调查     ��     ��  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了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     ��     ��  一、我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     ��     ��  (一)工商企业库存期长、周转慢     ��     ��  调查表明: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库存期平均为20天、生产企业成品平均库存期为5l天,商业企业商品销售库存期为34天。基本说明了我国商品在库时间长、周转慢的现状。     ��     ��  (二)物流作业指标维持往年水平,非常成本有所上升     ��     ��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货损率都高于2%,不良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商企业要注意“冰山下的成本”。配送的及时性和一致性是客户创造服务价值中的主要因素,目前工商企业的配送及时率低于90%,有待提高。     ��     ��  横向来比商业企业的作业过程要略微优于工业企业,与协会第二次调查结果相似。     ��     ��  二、物流市场需求量分析     ��     ��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行业物流量和物流费用的差异较大。根据此次调研中的行业性质分布的调查结果,企业物流量及物流费用情况如下:     ��     ��  2001年,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企业物流进行统计表明,生产企业的原料物流量和成品物流量约增长14%,,商业企业物流量增长约为15%。     ��     ��  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得出:     ��     ��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     ��     ��  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平均物流量相近,但物流费用支出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供应物流一般都由生产企业来承担,物流从业者要把握这一特征。     ��     ��  总体来看,物流量的增长率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说明物流业的成长性较好。     ��     ��  三、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     ��  (一)工商企业的物流执行主体总体构成     ��     ��  图3中可以看到,工商企业的物流执行主体以供货方为主,占到了71%,而第三方物流服务只有21%。     ��     ��  生产企业物流(包括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和生产企业成品物流)执行主体,构成如图4。     ��     ��  调查表明:1.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71%;第三方占21%。2.成品销售物流中,43%的执行主体是公司,21%是第三方,36%是采用两种形式。与协会第二次调查数据相比,第三方全部代理的比例上升5个百分点,说明物流专业分工更加明显。3.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4%为供货方,13%的企业由第三方执行,公司自主的比例为13%,说明商业企业物流社会化程度不高,同时说明以批量小、品种多、频次高、紧急性强为特色的零售企业物流,缺乏有效的后勤支持。     ��     ��  (二)目前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集中于传统项目     ��     ��  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需求的侧重点不同。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未出水面。     ��     ��  四、企业对现行物流的满意度     ��     ��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3PL物流和自理物流的满意度,已形成明显差距。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生产企业对自理物流的满意度要比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更高。而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比自理物流的满意度更高。     ��     ��  综合来看,物流运作质量和物流信息成为企业对现行物流运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     ��  调查表明: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业中,有67%的生产企业和54%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感到满意,有23%的生产企业和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不满意。     ��     ��  在企业不满意的原因中,首先是因为作业速度慢和物流信息不及时准确,其次是作业差错率高、运作成本高,从中可看出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首先关心的是运作质量和包含物流信息在内的运作能力问题,其次才是成本。同时,运作质量低也成为企业自理物流的最大障碍。     ��     ��  不同运作主体作业表现行业差别明显。     ��     ��  通过行业与企业对现行物流服务是否满意的相关分析可知:家电和日化等行业对自理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较低,是专业物流公司未来目标市场。     ��     ��  日化、食品和家电等行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较低,专业物流公司在进入该行业的难度较大,但其物流量大、代理比例低,也说明其潜力很大。     ��     ��  五、需求市场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内容     ��     ��  从企业对物流需求的服务内容来看,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在物流服务内容上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别。工     ��     ��  业企业的物流需求内容主要集中在物流总代理、市内     ��     ��  配送、干线运输和仓储保管等方面。     ��     ��  工业企业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以物流总代理、干线运输、仓储保管、市内配送为主,商业企业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商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为物流系统设计、条码采集服务和仓储保管。从中可看出,生产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受地域跨距和管理幅度的影响,更强调物流总代理的形式,需要集成化的物流服务,与协会第一次、第二次调研结果相比,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除了前三项为传统的物流服务外,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以系统设计、信息咨询为核心业务的物流咨询管理公司,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  从企业选择新型物流代理商的标准来看,物流能     ��     ��  力是企业选择物流代理商最主要的标准。     ��     ��  生产企业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首先是     ��     ��  作业质量,其次是综合物流满足能力,没有考虑运作的经济性。商     ��     ��  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首先是物流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也没有考虑运作的经济性。说明企业已经在意识上开始重视物流的能力问题,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     ��  影响物流需求的六个主要因素     ��     ��  (一)GDP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本身直接产生物流需求     ��     ��  一般来说,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先决条件的地位,落后的物流系统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     ��  物流的发展速度,与GDP的发展速度成正比,尤其是与GDP中第二、第三产业创造的GDP成正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产业结构还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升级,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还要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将会快速上升。因此,未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必然会增加对物流的需求。     ��     ��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极大地带动了各类交通运输的发展。1978年~1998年客运交通年均增长9.4%,货运交通年均增长7%。1978年~1998年间交通运输与GDP增长的统计表明,在80年代,交通运输的增长速度较快,客运交通相对GDP增长的弹性在1.1~1.8之间,货运交通的增长弹性则为1。而进入90年代之后,客运交通的平均增长弹性约在0.7~1之间,货运交通的增长弹性则降至0.3~0.6之间。     ��     ��  (二)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     ��  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对物流需求将产生刺激或抑制作用。这一点,在我国表现得很明显。     ��     ��  以铁路为例,目前我国铁路由国家经营和投资,国家的投资规模直接影响铁路的建设和技术改造。     ��     ��  (三)市场环境     ��     ��  市场环境变化将影响物流需求,包括国际、国内贸易方式的改变和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经营理念的变化及经营方式的改变等。     ��     ��  物流服务于生产和市场销售,物流的具体对象更离不开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因而市场环境的改变将影响物流的物质流向、服务方式、服务数量和质量等等。     ��     ��  (四)消费―――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的变化也将影响物流需求     ��     ��  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和生产、销售行为。进而影响物流的规模、流动方向和作用对象。     ��     ��  当一种新的需求产生,就会有企业为满足这种需求,调动必要的资源,进行生产和销售。我国解放后,各种高档消费品如电脑、家用轿车、冰箱、彩电、手提电话等等纷纷由无到有、由少到多,为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     ��  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从1979年的293.3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3239.3亿美元,年均增幅不仅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3~4个百分点,而且大大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年均6%~7%的增幅。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增加了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另外,对外开放政策还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对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大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     ��     ��  (五)技术进步     ��     ��  通信和网络技术首先服务于物流的技术升级,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服务范围。同时,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使经济中物质流动的方式和内容发生巨大变化。首先媒介和信息产品的流动,由物质流动变为信号传输,减少了物流的部分需求;网络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一个更为广泛和巨大的国际分工合作体系,国际分工合作的发展,使物流的物质流向和流动方式发生变化。正是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才使中国在国际分工中世界加工中心的地位得到加强,从而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规模急剧扩大。物流需求也自然水涨船高。     ��     ��  (六)物流服务水平     ��     ��  物流服务水平对物流需求也存在刺激或抑制作用。     ��     ��  物流服务在走向专业化、综合化和网络化的过     ��     ��  程中,物流企业利用其规模化优势和专业化服务优势,可以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商品周转率等服务,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节约成本就是创造利润。     ��     ��  物流作为成本中心,成为第三个利润源泉是企业毋庸置疑的选择。因而更多的企业,现在趋向于寻求专业物流供应商,也就是第三方物流的服务。美国甚至大量进出口企业也把报关和清关等诸项内容委托专业物流供应,以避免由于价值申报等方面的错误而导致海关罚款。     ��     ��  另一方面,低劣的物流服务水平,由于诸如交货迟延、货物破损与丢失、成本高昂等等原因,丧失客户在所难免。目前众多企业越来越倾向选择专业物流供应商,放弃自理物流和小型一般物流供应商,就是出于质量原因。而中国列车提速直接导致了民航的惨淡经营。 本文地址: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http:/www.606212.com/a/21631.html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国际物流业大环境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作文:物流供应链和数字化竞争与3PL服务的发展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为物态网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